2021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13 4/13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快递丢失损坏凭什么只赔快递费
· 浙江检察打造“朋友圈”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 感光度

聘任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充实检察云平台专家咨询库
浙江检察打造“朋友圈”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 2021-08-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张秀楠 丁婕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白沙老爷庙’年久失修,文物建筑消防设施等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今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接到一名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反映的情况。
  婺城区检察院立即邀请具有文物专业知识的志愿观察员帮助拟定50余项问题排查清单,共赴实地现场勘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婺城区检察院先后向有关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器材等设施,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确保文物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从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到联合生态、水利、食药、残联等部门,共同推进公益保护工作,近一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努力打造“朋友圈”,凝聚合力,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入发展。
  数据显示,在生态环保领域,浙江省检察院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开展守护“美丽河湖”专项行动,推动建立跨部门、跨流域、跨区域协作机制19个;在食药安全领域,浙江省检察院开展冷鲜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推动执法检查近2700户次;在英烈保护领域,浙江省检察院联合杭州军事检察院开展“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专项行动,推动保护682处红色资源。
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
调动志愿者热情织密监督网

  今年2月,浙江省检察院和团省委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志愿服务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意见》,在宣传引导、线索移送、专业协助等方面强化配合。为将协作机制落地落实,浙江省检察院和团省委又进一步制定《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选聘条件、人员组成、履职方式、履职保障等内容。
  同时,浙江省检察机关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杭州、温州等试点单位相继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各地检察机关和团委同步开展专题培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方法,充分调动青年志愿者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的热情,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同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
  “青年志愿者讲求的奉献精神,与公益诉讼谋求维护公共利益天然相通、紧密相连,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副书记盛乐说。
  据了解,团省委打造的公益诉讼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形成多个特色品牌,如三门县“益小青1+N”公益诉讼志愿观察体系项目、长兴县“‘青’你‘益’起来守护”公益诉讼志愿服务项目以及缙云县在线上平台开展的停车位排摸整改志愿观察员项目等。数据显示,浙江省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已向同级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线索986件。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保障特殊群体共享改革成果

  “现在我乘坐公交车,再也不用担心被周边座椅撞到,好多车上都安装了防撞软板,‘盲人乘车引导系统’操作起来也很方便。”6月10日,在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一名残障人士说。
  今年3月,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线索,反映杭州市某交通运输有限公司设置的无障碍线路影响特殊群体出行安全。拱墅区检察院联合区残联、区团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志愿者团队等渠道发布电子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314份,根据调查核实以及问卷反馈的情况,向该公司发出民事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针对贴有“无障碍标志”但车厢内无障碍设施不规范的公交车进行整改,并开展全区内火车站、汽车站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切实保障特殊人士出行安全。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体现社会文明进步和公平正义。浙江省检察机关加强与残联协作配合,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专项监督,围绕浙江省车站、码头、盲道等重点场所区域,共立案办理相关案件319件,发送检察建议285份,11个地市检察院及相关基层院实现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全覆盖。
  同时,为助推杭州亚运会更好地举办,浙江省检察院自行立案,围绕杭州、宁波等9个涉及亚残运会所在地的机场、高铁旅客站“站内站外”无障碍设施衔接处和比赛场馆,组织开展排查,共发现90余处问题点。
  今年6月,浙江省检察院联合省残联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磋商会,会同相关部门形成磋商纪要,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据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宣清松介绍,近年来,残联与检察机关合作,对公共建筑、公用场馆、医院商场等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和信息无障碍的排摸,收集、汇总分析残疾人在无障碍环境方面的诉求,及时向检察机关移交线索。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有形的“硬件”建设,还包括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等“软件”建设。浙江省检察院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指导全省检察机关将设施无障碍向信息无障碍领域深化。例如,在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下,富阳区图书馆及时完成信息无障碍环境改造,增设盲人阅读专区,配置盲文读物及相关设备,就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上线浙江省首个新型智能交互式过街语音提示装置,切实让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共享数字化改革成果,做到线上线下有爱无“碍”。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
借助专业力量打造最强“外脑”

  为了更好地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发了“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浙江为全国两个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据悉,该平台是集公益诉讼线索提报、线索评估、专业咨询、参与听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解决公益诉讼中线索发现难、专业支持难、人员配置难等问题,主要目的是借助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公众力量,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提供支持,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目前,浙江省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录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系统后台,参与平台试点工作。
  “公益诉讼办案领域不断拓展,案件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借助更多专业力量。”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杰说,“浙江检察机关通过定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以及具有专业背景和工作阅历的青年志愿者等,并将其纳入云平台专家咨询库,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有效帮助解决办案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
  为进一步加大“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建设推进力度,为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先行探路,努力形成“浙江经验”,浙江检察将“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试点工作和浙江省检察数字化改革相结合,凝聚共同守护公益的合力。
  “浙江省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会同团委、残联等部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公益诉讼,扩大社会公众基础,为全省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杰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658件,启动诉前程序6400件,向法院提起诉讼331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