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郭建岭
从7月20日至8月8日,皇甫深斌几乎没睡一个囫囵觉,连回家拿换洗衣服的空儿都没有。他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笑笑说:“如果不是两套警服换着穿,不知道会穿出什么味儿!” 皇甫深斌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副所长,兼任昆仑社区民警。8月8日9点,《法治日报》记者与他在昆仑社区一碰面,他就对记者说:“全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今天下午3点开始采样,还得提前跟社区干部碰碰情况,避免居民因插队和排队等候发生摩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样工作。” “‘老团长’来了!”“‘老团长’真精神!”一路走,一路不断有居民和他招呼。“大伙儿都称你‘老团长’?”面对记者的不解,他笑笑说:“与大伙儿太熟了,喊什么都行。” 原来,皇甫深斌转业前是空军某司令部的副团级军官,参加过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转业后,他做起了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熟悉了,很多人爱围着他,让他讲讲部队里的事儿,时间一长,大伙儿便亲切地称他为“老团长”。 “中!我马上去!” “群众信任你、认可你,遇到最难的事,会毫不犹豫地给你打电话。”皇甫深斌感触颇深地说。 7月20日,郑州市区暴雨致灾,不少群众被困。晚上9点多,因抢险忙得没吃上一口饭的皇甫深斌,突然接到社区干部急促的电话:“某家属院还有5位老人不愿意离开家,拒绝转移,暴雨再这样下,他们家肯定会被淹。你过来帮忙给他们做做工作,还是早点转移。我们人手少,还得安置转移其他群众,你直接过来找他们吧。”他马上答应:“中!我马上去!”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皇甫深斌心急如焚地楼上楼下搜寻,40分钟内找到了5位老人。一位老人流着泪说:“我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我走了,家就没了,我不走!我不信雨还会一直下。”他耐心地劝:“人在,家就在。如果雨停了,我把你再送回来。”最终,5位老人分别被他成功说服并安全转移。随后,他又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巡查小区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小区西侧有一处围墙塌陷,给救援抢险力量赢得了时间,有效避免了后续灾害的发生。为防止被转移群众偷偷回来取东西,他穿上救生衣,不断地巡逻检查,整夜未眠。 7月30日,郑州市区发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市迅速启动防控预案,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此时,郑州市刚刚经历了汛情,防汛救灾仍在进行。皇甫深斌接到通知,“全体民警全员在岗……每个核酸采集点至少有一名社区民警,带领平安志愿者负责维护现场治安和应急处置。”还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的他,当即赶到社区配合社区干部开展工作。 刚开始,有个别群众不了解采集流程,还有不少老人不会扫码。皇甫深斌拿着电喇叭一遍遍地解释,全然不顾湿透的衣衫。对不会扫码的老人,他帮助操作。两天一夜几乎没合眼,渴了就喝口瓶装的纯净水,饿了吃口盒饭,困了就在现场打个盹。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束后,皇甫深斌回到集体宿舍倒头便睡,睡醒后,换上另一套警服,又开始了第二轮的检测任务。 “群众排队等待检测,难免心情急躁,那就利用这一空闲时间做点宣传。”他在居民排队间隙专门开设了普法小课堂,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发放反电信诈骗宣传单。不少居民高兴地说:“‘老团长’想得真周到!核酸检测做了,反诈骗知识也学到了!” “关键时刻警察就是‘自己人’” 每天早上一上班,皇甫深斌会先到派出所,看看当天有什么重要工作,再与社区民警沟通交流前一天的工作情况,然后到社区走访。 “我对‘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理解就是,能进群众家门,能说得上话。话说开了,心自然就近了,能找到群众把自己当成自家人的感觉真好!”皇甫深斌说,社区民警如果对社区居民不熟悉,工作开展起来就很困难,多在社区里走走,就能发现一些变化,掌握第一手情况。 “小郑也够可怜的,刑满出狱后,丈夫跟她离婚了,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个孩子不容易。”今年6月2日,皇甫深斌在社区与一个居民聊天时听到这个信息。 “小郑刑满释放的事,我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离婚的?她入狱前,孩子跟着谁?”皇甫深斌马上找到社区干部核实小郑的相关情况。原来,小郑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后,她丈夫就没去探望过,小郑刑满释放后,两人矛盾升级,就离了婚,孩子跟着小郑,因为她有案底,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了解到小郑的实际情况后,皇甫深斌向辖区的相关企业推荐小郑。他的努力最终打动了某企业。6月19日,小郑有了正式工作,家里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7月19日,皇甫深斌回访小郑时,她含泪笑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去,我对警察有偏见,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警察就是‘自己人’。请您放心,我会干好这份工作的,也不会再犯错了。” “多破一个小案多一份安心” “谁让你贪小便宜,结果被骗了300元。你这300元请我吃顿饭,我还说你好!”今年春节期间,皇甫深斌在社区走访时,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居民在调侃老李。 原来,老李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信誉良好,只要通过微信支付300元,就能收到价值2000元的按摩椅。老李心动了,就转去了300元。事后,对方将其拉黑,老李心中郁闷,便给几个熟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才300元,想着去报案,警察也不会管。不报吧,心里憋屈,成了压在心头的烦心事。”老李对皇甫深斌说。 “这不是小案,也不是小事!如果不及时防范,会有更多人的受骗。”对老李被骗一事,皇甫深斌认真作了记录。他结合前期发生的类似案件,组织派出所全体社区民警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从破小案、解民忧入手,通过发宣传单、微信提醒等形式,在居民中全方位开展反诈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宣传内容家喻户晓,提升防范意识。与此同时,他将获取的20余条线索提供给刑侦部门,先后抓获两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与往年同期相比,辖区电信诈骗案件整体发案率下降46.3%,公安机关社会化评价的执法公信力、群众满意度、社会安全感三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大案要案是否及时破获,还取决于身边的小案能不能侦办。我们多做一点小事,多破一个小案,辖区群众就多一份安心。”皇甫深斌说。

|
|
所长皇甫深斌:就愿群众把我当家人
|
|
|
|
( 2021-08-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图为皇甫深斌引导辖区居民有序参加核酸检测。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郭建岭
从7月20日至8月8日,皇甫深斌几乎没睡一个囫囵觉,连回家拿换洗衣服的空儿都没有。他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笑笑说:“如果不是两套警服换着穿,不知道会穿出什么味儿!” 皇甫深斌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副所长,兼任昆仑社区民警。8月8日9点,《法治日报》记者与他在昆仑社区一碰面,他就对记者说:“全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今天下午3点开始采样,还得提前跟社区干部碰碰情况,避免居民因插队和排队等候发生摩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样工作。” “‘老团长’来了!”“‘老团长’真精神!”一路走,一路不断有居民和他招呼。“大伙儿都称你‘老团长’?”面对记者的不解,他笑笑说:“与大伙儿太熟了,喊什么都行。” 原来,皇甫深斌转业前是空军某司令部的副团级军官,参加过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转业后,他做起了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熟悉了,很多人爱围着他,让他讲讲部队里的事儿,时间一长,大伙儿便亲切地称他为“老团长”。 “中!我马上去!” “群众信任你、认可你,遇到最难的事,会毫不犹豫地给你打电话。”皇甫深斌感触颇深地说。 7月20日,郑州市区暴雨致灾,不少群众被困。晚上9点多,因抢险忙得没吃上一口饭的皇甫深斌,突然接到社区干部急促的电话:“某家属院还有5位老人不愿意离开家,拒绝转移,暴雨再这样下,他们家肯定会被淹。你过来帮忙给他们做做工作,还是早点转移。我们人手少,还得安置转移其他群众,你直接过来找他们吧。”他马上答应:“中!我马上去!”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皇甫深斌心急如焚地楼上楼下搜寻,40分钟内找到了5位老人。一位老人流着泪说:“我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我走了,家就没了,我不走!我不信雨还会一直下。”他耐心地劝:“人在,家就在。如果雨停了,我把你再送回来。”最终,5位老人分别被他成功说服并安全转移。随后,他又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巡查小区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小区西侧有一处围墙塌陷,给救援抢险力量赢得了时间,有效避免了后续灾害的发生。为防止被转移群众偷偷回来取东西,他穿上救生衣,不断地巡逻检查,整夜未眠。 7月30日,郑州市区发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市迅速启动防控预案,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此时,郑州市刚刚经历了汛情,防汛救灾仍在进行。皇甫深斌接到通知,“全体民警全员在岗……每个核酸采集点至少有一名社区民警,带领平安志愿者负责维护现场治安和应急处置。”还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的他,当即赶到社区配合社区干部开展工作。 刚开始,有个别群众不了解采集流程,还有不少老人不会扫码。皇甫深斌拿着电喇叭一遍遍地解释,全然不顾湿透的衣衫。对不会扫码的老人,他帮助操作。两天一夜几乎没合眼,渴了就喝口瓶装的纯净水,饿了吃口盒饭,困了就在现场打个盹。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束后,皇甫深斌回到集体宿舍倒头便睡,睡醒后,换上另一套警服,又开始了第二轮的检测任务。 “群众排队等待检测,难免心情急躁,那就利用这一空闲时间做点宣传。”他在居民排队间隙专门开设了普法小课堂,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发放反电信诈骗宣传单。不少居民高兴地说:“‘老团长’想得真周到!核酸检测做了,反诈骗知识也学到了!” “关键时刻警察就是‘自己人’” 每天早上一上班,皇甫深斌会先到派出所,看看当天有什么重要工作,再与社区民警沟通交流前一天的工作情况,然后到社区走访。 “我对‘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理解就是,能进群众家门,能说得上话。话说开了,心自然就近了,能找到群众把自己当成自家人的感觉真好!”皇甫深斌说,社区民警如果对社区居民不熟悉,工作开展起来就很困难,多在社区里走走,就能发现一些变化,掌握第一手情况。 “小郑也够可怜的,刑满出狱后,丈夫跟她离婚了,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个孩子不容易。”今年6月2日,皇甫深斌在社区与一个居民聊天时听到这个信息。 “小郑刑满释放的事,我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离婚的?她入狱前,孩子跟着谁?”皇甫深斌马上找到社区干部核实小郑的相关情况。原来,小郑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后,她丈夫就没去探望过,小郑刑满释放后,两人矛盾升级,就离了婚,孩子跟着小郑,因为她有案底,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了解到小郑的实际情况后,皇甫深斌向辖区的相关企业推荐小郑。他的努力最终打动了某企业。6月19日,小郑有了正式工作,家里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7月19日,皇甫深斌回访小郑时,她含泪笑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去,我对警察有偏见,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警察就是‘自己人’。请您放心,我会干好这份工作的,也不会再犯错了。” “多破一个小案多一份安心” “谁让你贪小便宜,结果被骗了300元。你这300元请我吃顿饭,我还说你好!”今年春节期间,皇甫深斌在社区走访时,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居民在调侃老李。 原来,老李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信誉良好,只要通过微信支付300元,就能收到价值2000元的按摩椅。老李心动了,就转去了300元。事后,对方将其拉黑,老李心中郁闷,便给几个熟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才300元,想着去报案,警察也不会管。不报吧,心里憋屈,成了压在心头的烦心事。”老李对皇甫深斌说。 “这不是小案,也不是小事!如果不及时防范,会有更多人的受骗。”对老李被骗一事,皇甫深斌认真作了记录。他结合前期发生的类似案件,组织派出所全体社区民警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从破小案、解民忧入手,通过发宣传单、微信提醒等形式,在居民中全方位开展反诈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宣传内容家喻户晓,提升防范意识。与此同时,他将获取的20余条线索提供给刑侦部门,先后抓获两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与往年同期相比,辖区电信诈骗案件整体发案率下降46.3%,公安机关社会化评价的执法公信力、群众满意度、社会安全感三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大案要案是否及时破获,还取决于身边的小案能不能侦办。我们多做一点小事,多破一个小案,辖区群众就多一份安心。”皇甫深斌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