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
· 串通拍卖或竞买不构成串通投标罪
·
中国人的奥运梦仍将继续
·
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

独处是一种内省一种境界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

( 2021-08-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郭为禄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观点,清晰表达了中国特色法学教育的本质属性,系统描绘了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华东政法大学把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任务,多措并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教育全过程,使之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观察、思考、处理法治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培养造就符合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一、突出价值引领,构建新时代德法兼修育人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要把人做好,才能成为合格的法治人才。对此,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为重点,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打造以德法并行、铸魂育人为目标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学校推出一批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示范课程,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任课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注重价值引领,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推动将专业课堂讲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法学知识学习中领悟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的深刻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实现思政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
  二是着力打造以价值引领,品德养成为目标的“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法治中国”精品思政课程,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开展“红五月”、组织编演话剧《雷经天》、开展诚信教育、模拟法庭和辩论赛等活动,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以学校官微、华政青年等新媒体为依托,打造互联网+思政品牌项目实现网络育人;优化学校管理服务流程,调整校园功能布局,探索建立“八位一体”维权体系,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坚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完备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据此,学校要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回应现实急需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
  一是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打造“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在学科体系建设中,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体系构建,关注现实急需的社会领域,尝试以领域法学为抓手,大力发展智能法学、公共卫生治理、教育法治以及国家安全学、应急管理等新兴学科,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以“法学+”“政治学+”等为主导,大力建设法律与金融等交叉学科,促进学科内、学科间有机融合。
  二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更新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逻辑严密、科学完备,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概念。为了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华东政法大学于2020年12月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作为上海市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心坚持高起点定位,组建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的“三跨”研究团队,围绕“十一个坚持”设定研究主题,实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
  学校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并把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开设为牵引,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其他专业课程,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覆盖“全课堂”。
  三、注重开放协同,形成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同时,他还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
  一要深化协同,破除培养机制壁垒。积极与江浙皖沪三省一市法律实务部门对接,建立近400个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连续16年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法律助理项目。引入140余名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来学校讲授《模拟法庭》《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谈判》《法律文书》等实践课程。聘请159名法律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探索与行业共建律师学院,学校和行业共同确定办学定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学院管理。
  二要促进开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人才培养项目,根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精英化”教学,强化全英文授课方式,积极开设囊括法律英语视听说、法律英语写作、英美法律文化、中西法律语言对比等知识型课程,注重实践性教学,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授课方法。学校大力拓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国际组织合作交流渠道,与174所境外合作的院校机构建立合作,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推进双方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同时,大力拓展师资国际化渠道,通过鼓励骨干教师到海外学习、进修、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到国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此提高法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立格联盟”成立11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促进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建设性力量。衷心希望各成员高校继续以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