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初心体现在行动上 使命承担在肩膀上
· 出实招解民忧 纾企困保发展
· 干在实处推动全年政法工作任务落实
· 保持“回头看”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 图片新闻
· 感知“司改温度”优化司法生态
· 天津构筑网上学法用法新体系

初心体现在行动上使命承担在肩膀上
桂林政法机关为群众办实事见行见效

( 2021-08-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段吉林带领民事审判庭一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到案发现场对一起纠纷案进行调解,法官和干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工作态度赢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作为旅游名城,桂林市下足“绣花功夫”,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县两级政法单位确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08项,出台便民措施835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6000多件,全市刑事案件、现发案破案率均居广西前列,政法铁军让百姓收获更多安全感,让旅游名城桂林的水更清、天更蓝、路更畅。
聚焦学史力行
  桂林市红色资源丰富,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滋养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传承红色基因,桂林政法队伍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每名党员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角”,全市通过建章立制学、以督以考促进学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瞻仰红色教育基地,赓续英雄血脉,以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结合乡村振兴、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全市中心工作,桂林市政法系统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走基层,访民意、解民忧,干警们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上。
  雁山区人民法院“知心桂姐姐”刘克政坚持“送法进校园”,她讲授的法治课生动有趣,孩子们总是听得特别认真。阳朔县人民法院开展“一村一法官”下沉式调解,让群众不出乡不出村,就能得到法律解惑,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桂林市委政法委对17个县(市、区)26起重大矛盾纠纷事(案)件的调处化解工作进行督查,成功化解19起,其余7起正在积极调解中。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实施司法救助16案24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5万余元。
站稳群众立场
  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桂林市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务实举措,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
  “晚上8点整,大家在镇政府门口集合,整装出发!”这是永福县永福镇副镇长、政法委员文国带领巡防员日常夜巡工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巡防队员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开展巡逻的同时提示居民关好门窗、水电和煤气,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等。
  为守护一方安宁,永福县创新“三级”联动“日访夜巡”全城总动员模式,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巡防大格局。白天,平安建设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开展“问计于民”大走访等活动。夜幕降临,永福县“千人夜巡福寿家园、平安守护万家灯火”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县政法单位领导班子带队,组织政法干警、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乡村干部、志愿群众组成联防夜巡队,实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着手,对于办案民警而言,破案只是逗号,为群众追赃挽损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全州县公安局持续加大对各类侵财案件打击力度,先后破获侵财类案件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追缴赃物涉案价值10余万元。受害群众在领到“失而复得”物品后,喜悦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践行为民情怀
  6月18日,已是周五下午临近下班的时间,当事人康某军、康某艳风尘仆仆地赶到桂林中院诉讼服务大厅,要求对桂林市某区政府提起行政诉讼。
  立案人员在审核其递交的相关材料后,了解到作为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康某荣因胳膊受伤正在医院进行治疗。考虑到康某荣没有聘请代理律师,自己又无法到法院确认身份的特殊情况,法院当即启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康某荣办理相关立案手续,提供零距离诉讼服务。
  7月6日早上8点多,平乐县公安局治安问题整治服务工作队巡逻到张家镇排楼村路段时,救助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10点30分,工作队巡逻到张家镇老埠上帝岩路段时,又紧急救助一辆撞入路边水沟的三轮车……
  平乐县公安局治安问题整治服务工作队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要求,哪里人多,哪里有需要,就把警力“搬”到哪里。工作队在全县各乡镇巡回开展打击犯罪、巡逻防控、维护秩序、服务群众,做到“流动警务”动态守护,深受群众的欢迎。
  为了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桂林市实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月月晒”工作机制,把各项实事办理情况晒在明处、亮在面前,建立办实事评价机制,实事办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一杯水”“一变多”“多变一”等服务看似很小,但人性化的细节关切,代表的是主动为民办实事的自觉。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开展以来,桂林政法系统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受益者,增长的是知识和水平,增强的是责任感和务实创新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