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明确实用艺术作品作为美术作品保护认定标准
· 监督保障军人出行依法优先权益
· 始于热爱 成于专注 忠于为民
· 图片新闻
· 宁夏法院唤醒“沉睡”终本案件兑现真金白银
· 多方携手筑牢防线遏制涉未电诈犯罪
·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始于热爱成于专注忠于为民
记奋战在公诉一线十一年的检察官陈禹橦

( 2021-08-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2018年参加北京市检察业务竞赛获评两个条线的“十佳”业务能手,2019年入额成为检察官后,2020年获评“全国十佳公诉人”……有人说,感觉陈禹橦“出道即巅峰”,一下子就收获了公诉人领域的最高荣誉。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自律。
  陈禹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从检11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公诉一线,在大要案的浸泡中成长。11年来,她不负每一起案件,一点一滴聚起了自己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检察官和医生相似,干的都是良心活儿”
  陈禹橦从小就对法律情有独钟,高考以市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并继续攻读了刑法学硕士学位。
  顶着名校光环,陈禹橦并未以此自矜。从进检察院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陈禹橦,好公诉人都是拿案子“喂”出来的,关键是你得有“那股劲儿”。但“那股劲儿”是什么,那时的她还没有答案。
  2019年底,陈禹橦参与办理了一件涉众型非法集资专案。关乎群众的养老钱,涉案人员100余人,光卷宗就有1万余册。证据繁杂、主犯在逃,关键事实证据存在缺口,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侦查取证带来了重重困难。陈禹橦和专案组同事以“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投入办案工作。他们一面精准开展审查引导侦查,凝聚司法机关合力,一面对在案证据条分缕析,每日讨论总结,最终,高质高效完成了案件审查起诉工作。
  陈禹橦说,检察官和医生有相似之处,干的都是良心活儿。如今案件越来越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多,想要把案子办好办精,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习惯了刨根问底,要不过不了心里这道关”
  从初出茅庐的书记员到北京市检一分院最年轻的检察官,11年来,陈禹橦先后参与办理了“e租宝”非法集资案等涉案金额达数百亿元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多个职务犯罪大要案。办案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合同关系、金融背景,她从不止步于卷宗里反映出来的事实,而是习惯于自己学习探索,搞懂案件背后的专业知识。
  同事提起她,都竖起大拇指:“不管多复杂的案件,感觉她总能迅速找到症结脉络。”当被问起是如何做到时,陈禹橦说:“习惯了刨根问底,要不过不了自己心里这道关。”
  去年疫情期间,陈禹橦承办了北京市首例对赌收购型合同诈骗案。案发前,主犯销毁了大量证据并潜逃出国。案件事实复杂、法律适用疑难,疫情又给侦查取证带来实际困难。
  面对“硬骨头”,陈禹橦的学习能力为她“助攻”。不懂对赌交易架构,就恶补民商事知识;想搞清楚收购里的审计工作有没有问题,就对着CPA教材、审计准则一点一点抠。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陈禹橦和同事们不仅把案件成功起诉到法院获得有罪判决,还向监管部门制发了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审计工作监管的检察建议。
在案件挑战中找到了检察官的“那股劲儿”
  2020年,陈禹橦参加第七届全国公诉人比赛,获评“十佳公诉人”。决赛辩论时的她,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现场表现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11年来,在一个个大要案的淬炼里,在每一次疑难复杂案件的挑战中,陈禹橦说自己慢慢有了“那股劲儿”。“那股劲儿”就是对案件事实证据始终如履薄冰的态度以及对办案质效始终精益求精的追求。
  陈禹橦说,自己坚守的人生信条之一就是在专注中追求极致,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心。近年来,她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北京市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首都劳动奖章”,入选首批全国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库,在北京市检察机关第六届检察业务竞赛中获评公诉条线、职务犯罪检察条线“双十佳”业务能手。
  通过办案传递司法温度,经常带给陈禹橦职业感动和满足感,她说,只有通过一个个案件,才能建立起百姓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对法律的信心和对法治的信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