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叶小孚
7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到松阳县古市生态法庭调研时指出,古市法庭坚持人民法庭建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做法很好。将古市法庭建设成现代化一流法庭,把传统文化和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的同时,必须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让数字化建设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给他们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 近年来,松阳县茶产业和生态工业蓬勃发展,作为全县第一大镇的古市镇及周边乡镇的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涉诉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松阳县法院以创建“全省一流现代化法庭”为标准,积极打造古市生态法庭,在硬件建设上“讲出故事”,在文化内涵上“讲好故事”。 “诉源治理”理念先行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的部门,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一线阵地。 2020年古市法庭全年受理各类民事案件503件,其中,诉前化解、诉中调解与最终判决各占三分之一。 案件数量的增减与农业生产的收获季节大有关联,特别是当地茶叶的收获期,采茶工人的薪资纠纷、茶叶款欠付等经济类纠纷高发。全省首家专事解决涉茶纠纷的巡回法庭也由此应运而生,该巡回法庭选址松阳县上安茶青市场,在茶农、茶商、茶企家门口,第一时间化解因茶叶产生的矛盾纠纷。 “松阳茶产业发达,农民收入的一半均来源于此,伴随的则是大量涉茶纠纷。”松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伟介绍,“而且大多是家庭式作坊,茶农维权意识弱,遇到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小摩擦就可能转化为大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古市生态法庭力求在硬件建设上“讲出故事”,在文化内涵上“讲好故事”。向内不断挖掘法庭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整体智治”思维,并抓法庭智能化建设,使两者相互结合。 走进法庭,映入眼帘的便是4个呈现中式风格的合院,审判区块以“公”为主题,照壁上展示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门两侧以铜雕展示松阳的山水人文。法治长廊上,通过挖掘松阳传统文化中契约、家训、申明亭文化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间的契合点,教育群众礼让相邻、诚实守信,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另一边,通过打造“共享法庭”、设置智能调解室,装备自助诉状生成机和一体式电脑,打造执行指挥分中心和智能合议室,把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古市生态法庭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着力解决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马上把钱给你转过去。”视频对面被告肖某说道。 因一件合同纠纷杨某将肖某告上法庭,原告人在江西贵溪,被告人在杭州,双方都无法按计划到庭参加庭审。 今年6月,古市法庭庭长吴伟平主动联系当事人通过手机线上开庭的形式,引导双方在线上进行诉辩对抗和举证质证,并通过分析归纳庭审争议焦点,阐明其中的法律关系让双方回归到理性的利弊权衡当中,最终促成双方以4000元达成调解协议,线上调解和履行一步到位,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
|
把法庭建在老百姓心坎上
|
浙江松阳古市生态法庭坚持便民利民惠民
|
|
|
( 2021-07-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叶小孚
7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到松阳县古市生态法庭调研时指出,古市法庭坚持人民法庭建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做法很好。将古市法庭建设成现代化一流法庭,把传统文化和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的同时,必须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让数字化建设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给他们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 近年来,松阳县茶产业和生态工业蓬勃发展,作为全县第一大镇的古市镇及周边乡镇的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涉诉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松阳县法院以创建“全省一流现代化法庭”为标准,积极打造古市生态法庭,在硬件建设上“讲出故事”,在文化内涵上“讲好故事”。 “诉源治理”理念先行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的部门,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一线阵地。 2020年古市法庭全年受理各类民事案件503件,其中,诉前化解、诉中调解与最终判决各占三分之一。 案件数量的增减与农业生产的收获季节大有关联,特别是当地茶叶的收获期,采茶工人的薪资纠纷、茶叶款欠付等经济类纠纷高发。全省首家专事解决涉茶纠纷的巡回法庭也由此应运而生,该巡回法庭选址松阳县上安茶青市场,在茶农、茶商、茶企家门口,第一时间化解因茶叶产生的矛盾纠纷。 “松阳茶产业发达,农民收入的一半均来源于此,伴随的则是大量涉茶纠纷。”松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伟介绍,“而且大多是家庭式作坊,茶农维权意识弱,遇到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小摩擦就可能转化为大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古市生态法庭力求在硬件建设上“讲出故事”,在文化内涵上“讲好故事”。向内不断挖掘法庭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整体智治”思维,并抓法庭智能化建设,使两者相互结合。 走进法庭,映入眼帘的便是4个呈现中式风格的合院,审判区块以“公”为主题,照壁上展示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门两侧以铜雕展示松阳的山水人文。法治长廊上,通过挖掘松阳传统文化中契约、家训、申明亭文化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间的契合点,教育群众礼让相邻、诚实守信,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另一边,通过打造“共享法庭”、设置智能调解室,装备自助诉状生成机和一体式电脑,打造执行指挥分中心和智能合议室,把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古市生态法庭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着力解决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马上把钱给你转过去。”视频对面被告肖某说道。 因一件合同纠纷杨某将肖某告上法庭,原告人在江西贵溪,被告人在杭州,双方都无法按计划到庭参加庭审。 今年6月,古市法庭庭长吴伟平主动联系当事人通过手机线上开庭的形式,引导双方在线上进行诉辩对抗和举证质证,并通过分析归纳庭审争议焦点,阐明其中的法律关系让双方回归到理性的利弊权衡当中,最终促成双方以4000元达成调解协议,线上调解和履行一步到位,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