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习近平向叙利亚当选
连任总统巴沙尔致贺电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深入实施
· 三家互联网法院审结二十余万件互联网案
· 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督办重点检察工作
· 顶格处罚15家校外培训机构3650万元
· 培训机构不能只看钱不懂法
· 给企业吃下“法律定心丸”
· 图片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整治成效
顶格处罚15家校外培训机构3650万元

( 2021-06-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本报北京6月1日讯 记者万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整治成效,并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继前期处罚作业帮、猿辅导后,再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共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顶格罚款3650万元。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此次检查整治,在监管方式上突出“综合”,依据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两部法律打出“组合拳”,发挥了市场监管的综合效益。在工作部署上突出“重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高地,也是校外培训机构“大牌云集”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也更为焦虑,重点检查整治聚焦一线城市和大型机构。在检查结果上突出“高效”,总局组建三个检查组赴地方现场检查,通过12315、12345等渠道积极收集投诉举报线索,查处了一大批典型案例,破除校外培训行业潜规则,形成有效震慑。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重点检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特点是“虚构、夸大、诱导”。一是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主要包括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比如,蓝天宣传其“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占比不到15%。二是价格欺诈行为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比如,邦德宣称某课程试听课“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事实上该套餐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