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军法重任
· 反恐尖刀“复光支部”
· 完善重点群体关爱服务体系
· 无人机管理亟需出台高位阶法律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军法重任
东部战区军事法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侧记

( 2021-05-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图为军法官兵重走红军挑粮小道。 丁家兴 摄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 本报通讯员 杨建魁

  初夏时节,东部战区两级军事法院60余名军法官兵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齐聚井冈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军法重任”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我们特意选择井冈山,目的是让大家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探寻党的精神密码,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聚焦练兵备战、聚力执法办案的责任和能力。”东部战区军事法院院长叶宏在开班仪式上说。
党史熏陶
  开班第一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汤根姬教授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为题,讲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历程和两年四个月的艰苦卓绝斗争,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28字井冈山精神,把大家的思绪拉回那段红色岁月。
  为了让大家了解军法工作历史,叶宏以《学史知史悟史信史 做矢志奋斗强军的军法人》为题,进行专题党课辅导,以翔实的史料向大家展示了我军审判工作在血雨腥风中诞生、在革命战争中成长、在强军兴军中发展的风雨历程。
  叶宏从“学史明初心、知史鉴得失、悟史知兴替、信史见行动”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一部军法史就是一部实践史、改革史和发展史,引导大家从百年党史中探寻初心使命、涵养公正操守、增强司法本领。
  在学习参观的同时,他们还利用晚上时间开展“法苑书香”集中读书活动,组织大家通读精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先烈感召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钟步全的党徽、王佐的青龙剑、横街合作社印、泥金乡党支部会议记录本……30000多件馆藏文物,记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诠释了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军法官兵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雨后初霁,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苍杉翠竹中显得更加庄严。
  “井冈山斗争只有短短两年四个月,牺牲的烈士却有48000多人,平均每天牺牲56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驻足无字碑前,这些烈士的名字虽无人知晓,但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壮烈的革命诗篇。
  听完先烈事迹,法官助理、文职人员宋冰说:“井冈山这片革命圣地,见证了革命先辈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和甘愿为党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红心。我将带着这份感动与感恩,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为军法事业添砖加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烈士纪念堂外,军法官兵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他们用铿锵的誓言,回应革命先烈对后来人的期盼,表达继承先烈遗愿的坚定决心。
  雨后的红军挑粮小道泥泞湿滑,大家手拉手相互搀扶着向上登攀。
  士官保密员廖忠腿部肌肉拉伤尚未痊愈,咬牙走完最为艰险的3.1公里挑粮小道。在他眼里,当年红军轻伤不下火线、朱总司令42岁还挑食上山,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在黄洋界胜利纪念碑前,两级军事法院以支部为单位组织红歌大家唱和革命诗篇朗诵。《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人民军队忠于党》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让在场游客也不由地跟着唱起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全体军法官兵铿锵有力地朗诵《西江月·井冈山》。一旁驻足观看的老百姓竖起大拇指赞叹:“这才是红军的传人,人民的子弟兵!”
研学思悟
  600余名革命先烈后代参演的大型实景剧《井冈山》,真实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岁月。
  看完演出,杭州军事法院二庭庭长王冬亚感慨地说:“硝烟虽已远去,但战斗精神永续。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军法干部,身临当年战场、重温烽火岁月,我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前进动力。”
  在永新三湾改编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尊尊雕像,展示了三湾改编从组织上、体制上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伟大意义。
  红枫树下,两级军事法院以党小组为单位,围绕“如何通过党史学习加强党性锤炼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组织专题讨论。审判监督庭审判员沈铮圆在讨论中说:“时代在变,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能变。作为军队的司法工作者,更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公正司法、思战备战、服务官兵,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军法干部身上传承发扬。”
  寻根井冈山之路是一条找寻初心之路,也是一条指引前行之路。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结束,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史明志,推进新时代军法工作迈上新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