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何胜华
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乌江公路大桥附近大塘渡口,耸立着高为19.35米的“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右侧的红军烈士陵园,安葬了11位南渡乌江牺牲的红军战士。 “在流长牺牲的红军共有11名,留下姓名的仅有2人。”流长镇水尾村磨刀石组的陈秀刚老人介绍说,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无畏牺牲,才有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时间追溯到86年前。 息烽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敖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按照行动方针,很快突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点。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川黔边界开进,计划从川南宜宾至泸州一线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冲破重重封锁,确保取得胜利。”据敖艳介绍,当时抵达重庆的蒋介石调集40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对中央红军实行围追堵截,并封锁长江,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窄地带。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界与敌军周旋两个月,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3月21日夜至22日,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由川南折回贵州境内,通过仁怀与遵义间的敌人封锁线,直赴乌江北岸,实施南渡乌江、取道金沙江入川的战略转移。3月27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九军团留在遵义县以西的马鬃岭一带钳制敌人,配合主力南渡乌江。 3月29日,担任南渡乌江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和军团工兵连抵达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后山乡乌江边。“部队在靠近江边的山背后隐蔽下来,封锁了消息。”敖艳说,乌江对岸是笔直的峭壁悬崖,礁石层出、水流湍急,江水轰鸣着滚滚东去,在石壁下汇成险恶的漩涡,人和船只如果陷进漩涡里就会立刻被它吞噬,乌江对岸也无大路可走。经过侦察,红军发现对岸石壁上有一条像锁链似的从悬崖上挂下来的羊肠小道,据当地群众说这是渔民下江时常走的小道。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只有前进,打垮敌人,不能回头。”靠着这股狠劲,红军趁敌人尚未发觉的情况下渡江,但很快就被发现。在渡江未成的情况下,红一连连长朱日亮当晚带领突击排在江口渡口乘竹筏实施强渡,在暴风雨的掩护之下取得成功,占领南岸渡口,进入息烽县鹿窝镇境内。先遣团后续部队乘筏南渡,与突击排会合,击溃大塘、梯子岩渡口南岸守敌,进入息烽县流长镇境内。先遣团和工兵连连夜在江口、大塘、梯子岩3个渡口架起浮桥,红一军团开始过江。 3月30日,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接到国民党息烽县代理县长毛钺告急电话后,一面令中央军周浑元部九十九师驰赴息烽“堵剿”,一面急调滇军孙渡纵队从毕节瓢儿井星夜兼程直赴清镇、贵阳“保驾”,并调集湘军李抱冰部五十三师控制乌江渡北岸各渡口,以防中央红军挥师黔北。3月31日8时、10时、14时,红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先后渡江完毕。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进入息烽县流长镇境内。4月1日11时,红五军团渡江完毕。至此,中央红军除红九军团外全部进入息烽县境内。 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战役圆满收官。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如今,息烽县流长镇,长征时的“乌江天险”架起彩虹一般的大桥,有效连接金沙息烽两地,曾经的天堑变成了通途,成为两岸居民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乌江因修电站蓄水,成为贵州出海的重要水上交通。 “十三五”时期,流长镇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围绕“红色旅游小镇”的功能定位,修建机耕道27公里,调整产业结构1.3余万亩,发展养殖禽畜5.2余万只,完成了9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13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期间,息烽发展将突出‘红色’特点,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有所作为。”敖艳说。
|
|
南渡乌江,红军摆脱敌军围追堵截
|
|
|
|
( 2021-05-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何胜华
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乌江公路大桥附近大塘渡口,耸立着高为19.35米的“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右侧的红军烈士陵园,安葬了11位南渡乌江牺牲的红军战士。 “在流长牺牲的红军共有11名,留下姓名的仅有2人。”流长镇水尾村磨刀石组的陈秀刚老人介绍说,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无畏牺牲,才有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时间追溯到86年前。 息烽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敖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按照行动方针,很快突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点。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川黔边界开进,计划从川南宜宾至泸州一线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冲破重重封锁,确保取得胜利。”据敖艳介绍,当时抵达重庆的蒋介石调集40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对中央红军实行围追堵截,并封锁长江,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窄地带。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界与敌军周旋两个月,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3月21日夜至22日,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由川南折回贵州境内,通过仁怀与遵义间的敌人封锁线,直赴乌江北岸,实施南渡乌江、取道金沙江入川的战略转移。3月27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九军团留在遵义县以西的马鬃岭一带钳制敌人,配合主力南渡乌江。 3月29日,担任南渡乌江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和军团工兵连抵达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后山乡乌江边。“部队在靠近江边的山背后隐蔽下来,封锁了消息。”敖艳说,乌江对岸是笔直的峭壁悬崖,礁石层出、水流湍急,江水轰鸣着滚滚东去,在石壁下汇成险恶的漩涡,人和船只如果陷进漩涡里就会立刻被它吞噬,乌江对岸也无大路可走。经过侦察,红军发现对岸石壁上有一条像锁链似的从悬崖上挂下来的羊肠小道,据当地群众说这是渔民下江时常走的小道。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只有前进,打垮敌人,不能回头。”靠着这股狠劲,红军趁敌人尚未发觉的情况下渡江,但很快就被发现。在渡江未成的情况下,红一连连长朱日亮当晚带领突击排在江口渡口乘竹筏实施强渡,在暴风雨的掩护之下取得成功,占领南岸渡口,进入息烽县鹿窝镇境内。先遣团后续部队乘筏南渡,与突击排会合,击溃大塘、梯子岩渡口南岸守敌,进入息烽县流长镇境内。先遣团和工兵连连夜在江口、大塘、梯子岩3个渡口架起浮桥,红一军团开始过江。 3月30日,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接到国民党息烽县代理县长毛钺告急电话后,一面令中央军周浑元部九十九师驰赴息烽“堵剿”,一面急调滇军孙渡纵队从毕节瓢儿井星夜兼程直赴清镇、贵阳“保驾”,并调集湘军李抱冰部五十三师控制乌江渡北岸各渡口,以防中央红军挥师黔北。3月31日8时、10时、14时,红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先后渡江完毕。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进入息烽县流长镇境内。4月1日11时,红五军团渡江完毕。至此,中央红军除红九军团外全部进入息烽县境内。 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战役圆满收官。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如今,息烽县流长镇,长征时的“乌江天险”架起彩虹一般的大桥,有效连接金沙息烽两地,曾经的天堑变成了通途,成为两岸居民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乌江因修电站蓄水,成为贵州出海的重要水上交通。 “十三五”时期,流长镇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围绕“红色旅游小镇”的功能定位,修建机耕道27公里,调整产业结构1.3余万亩,发展养殖禽畜5.2余万只,完成了9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13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期间,息烽发展将突出‘红色’特点,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有所作为。”敖艳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