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9 |
4/9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黄勇峰 高科
王琳,不简单! 在湖北省襄南监狱,民警职工都知道身边有一个好榜样、“女强人”——刑罚执行科二级警长王琳。 从警12年,与丈夫两地分居,37岁的王琳将工作职责、家庭琐事一肩挑,将平凡事做到极致,得到组织和同事认可。 襄南监狱的“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岗位之星”,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她“襄阳好人”荣誉,丈夫所在的边检系统将她评为“好警嫂”……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襄南监狱党委主要负责人肖献民看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王琳这样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最具有说服力、最富有感染力。
敢挑重担,对自己狠 在男犯监狱,女警多从事辅助岗位。 不服输的王琳先后在襄南监狱监控中心、特警大队、狱政管理、刑罚执行等多个岗位工作,成为监狱监管岗位的“多面手”、同事们眼中“大管家”。 2010年监狱搬迁,王琳主动挑起服刑人员档案转移的重任,调研多个兄弟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制定档案室的建设规章,精心策划搬迁方案,压缩搬迁时间,确保安全的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搬入新监狱的档案室后,面对如山如海、繁杂无序的档案,王琳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整理。当时正值三伏高温天气,狭小封闭的档案室内犹如蒸笼,王琳汗流如注。 “那阵子,常常一块面包就着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忆起当初,王琳笑说。仅用一周,王琳便将全监狱3000多册档案重新排序整理成册,达到新时期档案规范管理标准。 为了将岗位工作做好,王琳不止一次“对自己狠一点”。 2012年,襄南监狱管教业务综合平台升级改版。王琳和工作专班成员一道连续奋战一个月,核查、补充、录入3000余名服刑人员信息十余万条。 2018年,按照司法部要求,襄南监狱需要调整服刑人员档卡模块。王琳补充、维护服刑人员基础信息高达数十万条。为提高工作效率,她给自己定下“铁规”:每日事不做完不睡觉、事情不搞清楚不睡觉。 工作创新,对自己严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干警,王琳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 按照规定,襄南监狱每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电子档卡需在7天内完成。档卡中的照片要经过补光、裁剪、重命名等多个步骤才能导入信息系统,手动操作繁琐、导入任务繁重。 “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能快速地导入服刑人员信息?”带着这个疑问,王琳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上网查阅资料,反复寻找测试各类软件,一坐就是几小时。经过连续一周努力,王琳从筛选出的上百种软件中找到了两款免费软件,将二者联合使用既达到平台导入的要求,耗时也由原来的7天压缩至3天。 推动工作创新,王琳不只为监狱工作服务,还为服刑人员亲属提供便利。 为避免服刑人员亲属来回奔波,王琳简化服刑证明材料办理程序,核实完服刑人员家属身份信息后,做好申请原由、办理事项、工作单位等信息备注就可进行办理,深受服刑人员家属欢迎。 服刑人员解回重审案件的办理是狱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执法必须严谨、细致、规范。为避免发生有人冒充公安民警将服刑人员带走的严重后果,王琳反复琢磨,结合办案实际,独创了一套“落地核查”的方式,即利用全国“110”指挥中心查询功能,将证件与来访人的身份信息一并核查,从根源上分辨真伪。 在狱政科工作的几年里,王琳每年办理狱政业务万余起,涉及几千名服刑人员的刑罚变动信息,从未出现一例差错。 2019年,因工作出色,王琳被提拔担任襄南监狱刑罚执行科副科长。在男犯监狱管教科室任职的女民警“凤毛麟角”,王琳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为准确熟练掌握刑罚执行业务技能,王琳恶补法律知识,刻苦钻研刑事政策,在案件办理中坚持法定程序和实体并重,每年办理减刑案件600余件,办案效率和质量得到检察机关、法院认可。 爱国爱家,宁自己苦 王琳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自幼丧母,靠父亲开残疾人电动车抚养长大。因为两次意外,父亲被重度烧伤,失去了一只眼睛和耳朵,之后又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006年,王琳参加工作后,将父亲接到了身边悉心照料。 2017年5月,王琳接到单位通知,要到武汉参加为期22天的晋衔培训。“我走了,父亲怎么办?”思前想后,王琳决定带着父亲参加培训。王琳悉心养父的故事在襄阳当地被广泛传诵。2017年,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王琳“襄阳好人”荣誉称号。 推着父亲去学习,带着孩子来加班,已成为王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写照。2020年,王琳再次用轮椅推着父亲参加警衔晋升培训。 除了父亲,王琳还主动承担起了公婆的照顾工作。 丈夫与王琳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选择守护边疆。两人从恋爱开始就分隔两地,一分离就是12年。然而,继公公罹患肺癌去世后,2020年,丈夫又查出甲状腺癌。 “生活不让我轻松,我一定让生活有滋味。”王琳擦干眼泪,一边照顾好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一边鼓励丈夫要坚强。 查病情、找医生、赶火车、跑医院……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让王琳退缩,反而令她更坚强。十多年来,王琳克服重重困难,将生活和工作统筹安排,从没向组织提过困难。 “作为警嫂,王琳支持丈夫安心戍边、保家卫国,令人崇敬;作为警花,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维护监狱执法安全,令人叹服;作为儿媳,一副柔肩,孝善持家,扛起三代家庭重任,令人感动……”肖献民说。
图① 王琳整理服刑人员档案。 图② 王琳参加襄南监狱青年警察“十佳岗位之星”演讲。 赵复斌 摄
|
|
王琳:将平凡事做到极致的“大管家”
|
|
|
|
( 2021-05-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黄勇峰 高科
王琳,不简单! 在湖北省襄南监狱,民警职工都知道身边有一个好榜样、“女强人”——刑罚执行科二级警长王琳。 从警12年,与丈夫两地分居,37岁的王琳将工作职责、家庭琐事一肩挑,将平凡事做到极致,得到组织和同事认可。 襄南监狱的“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岗位之星”,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她“襄阳好人”荣誉,丈夫所在的边检系统将她评为“好警嫂”……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襄南监狱党委主要负责人肖献民看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王琳这样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最具有说服力、最富有感染力。
敢挑重担,对自己狠 在男犯监狱,女警多从事辅助岗位。 不服输的王琳先后在襄南监狱监控中心、特警大队、狱政管理、刑罚执行等多个岗位工作,成为监狱监管岗位的“多面手”、同事们眼中“大管家”。 2010年监狱搬迁,王琳主动挑起服刑人员档案转移的重任,调研多个兄弟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制定档案室的建设规章,精心策划搬迁方案,压缩搬迁时间,确保安全的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搬入新监狱的档案室后,面对如山如海、繁杂无序的档案,王琳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整理。当时正值三伏高温天气,狭小封闭的档案室内犹如蒸笼,王琳汗流如注。 “那阵子,常常一块面包就着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忆起当初,王琳笑说。仅用一周,王琳便将全监狱3000多册档案重新排序整理成册,达到新时期档案规范管理标准。 为了将岗位工作做好,王琳不止一次“对自己狠一点”。 2012年,襄南监狱管教业务综合平台升级改版。王琳和工作专班成员一道连续奋战一个月,核查、补充、录入3000余名服刑人员信息十余万条。 2018年,按照司法部要求,襄南监狱需要调整服刑人员档卡模块。王琳补充、维护服刑人员基础信息高达数十万条。为提高工作效率,她给自己定下“铁规”:每日事不做完不睡觉、事情不搞清楚不睡觉。 工作创新,对自己严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干警,王琳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 按照规定,襄南监狱每批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电子档卡需在7天内完成。档卡中的照片要经过补光、裁剪、重命名等多个步骤才能导入信息系统,手动操作繁琐、导入任务繁重。 “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能快速地导入服刑人员信息?”带着这个疑问,王琳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上网查阅资料,反复寻找测试各类软件,一坐就是几小时。经过连续一周努力,王琳从筛选出的上百种软件中找到了两款免费软件,将二者联合使用既达到平台导入的要求,耗时也由原来的7天压缩至3天。 推动工作创新,王琳不只为监狱工作服务,还为服刑人员亲属提供便利。 为避免服刑人员亲属来回奔波,王琳简化服刑证明材料办理程序,核实完服刑人员家属身份信息后,做好申请原由、办理事项、工作单位等信息备注就可进行办理,深受服刑人员家属欢迎。 服刑人员解回重审案件的办理是狱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执法必须严谨、细致、规范。为避免发生有人冒充公安民警将服刑人员带走的严重后果,王琳反复琢磨,结合办案实际,独创了一套“落地核查”的方式,即利用全国“110”指挥中心查询功能,将证件与来访人的身份信息一并核查,从根源上分辨真伪。 在狱政科工作的几年里,王琳每年办理狱政业务万余起,涉及几千名服刑人员的刑罚变动信息,从未出现一例差错。 2019年,因工作出色,王琳被提拔担任襄南监狱刑罚执行科副科长。在男犯监狱管教科室任职的女民警“凤毛麟角”,王琳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为准确熟练掌握刑罚执行业务技能,王琳恶补法律知识,刻苦钻研刑事政策,在案件办理中坚持法定程序和实体并重,每年办理减刑案件600余件,办案效率和质量得到检察机关、法院认可。 爱国爱家,宁自己苦 王琳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自幼丧母,靠父亲开残疾人电动车抚养长大。因为两次意外,父亲被重度烧伤,失去了一只眼睛和耳朵,之后又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006年,王琳参加工作后,将父亲接到了身边悉心照料。 2017年5月,王琳接到单位通知,要到武汉参加为期22天的晋衔培训。“我走了,父亲怎么办?”思前想后,王琳决定带着父亲参加培训。王琳悉心养父的故事在襄阳当地被广泛传诵。2017年,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王琳“襄阳好人”荣誉称号。 推着父亲去学习,带着孩子来加班,已成为王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写照。2020年,王琳再次用轮椅推着父亲参加警衔晋升培训。 除了父亲,王琳还主动承担起了公婆的照顾工作。 丈夫与王琳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选择守护边疆。两人从恋爱开始就分隔两地,一分离就是12年。然而,继公公罹患肺癌去世后,2020年,丈夫又查出甲状腺癌。 “生活不让我轻松,我一定让生活有滋味。”王琳擦干眼泪,一边照顾好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一边鼓励丈夫要坚强。 查病情、找医生、赶火车、跑医院……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让王琳退缩,反而令她更坚强。十多年来,王琳克服重重困难,将生活和工作统筹安排,从没向组织提过困难。 “作为警嫂,王琳支持丈夫安心戍边、保家卫国,令人崇敬;作为警花,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维护监狱执法安全,令人叹服;作为儿媳,一副柔肩,孝善持家,扛起三代家庭重任,令人感动……”肖献民说。
图① 王琳整理服刑人员档案。 图② 王琳参加襄南监狱青年警察“十佳岗位之星”演讲。 赵复斌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