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文/图
在3月中旬举行的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上,302名个人荣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赵可正是其中之一,并作为优秀代表在会上讲述了她的扶贫故事。 赵可,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原副局长,于2019年12月挂职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委常委、副县长。距离北京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赤城,在那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可发挥自身专长,逐一改变那些不合规的农产品包装,让这些打下“法治地基”的农产品得以上线走进商超。她还自学直播带货,创造了60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的新纪录,她培养出的当地小姑娘在“家乡带货王”直播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20年年初,赤城县成功地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我的挂职工作还在继续。”赵可说。
法治先行打好扶贫地基 “赤城是个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品质都特别好。但是,由于产量低、没品牌、没销路等原因,一直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赵可说。 刚到赤城,赵可和其他挂职干部就一起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跑遍了赤城县的18个乡镇,走访了200多贫困人口,考察了30多家企业,与24个委办局进行了座谈,撰写了调研报告,制定了科技农业和康养旅居两个重点扶贫产业方向。 一番调研后,赵可发现,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山谷纵横,严隔污染,农副产品一直是赤城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比如龙关镇出产的红谷米种植过程中坚持生态种植方式,每颗仅结一穗,亩产仅200斤左右,种植环节都由人工完成,营养价值很高。此前,在县扶贫办和农业局支持下,龙关镇投入20万元,种植了70余亩的生态红谷米,流转土地中一大半来自贫困户、低保户。 然而,这样的好产品却滞销了,加上疫情的原因,在去年年初有1万多斤红谷米卖不出去,农业合作社几近解散。销售推广刻不容缓,可拿起红谷米的产品介绍一看,赵可就皱起了眉头,“产品具有降糖降脂功能;防治消化不良、防止泛胃、呕吐、滋阴养血”,这样的外包装宣传语,明显不规范,不仅不能进商超,线上也不能销售。 为此,赵可帮农户一个商标一个商标地把关,又请来专业的律师团队和市场监管方面的专家在商标样式、包装形式、宣传用语上“挑毛病”,确保合规合法,让赤城产品达到“首都标准”。同时,她开始打造全新的红谷米品牌,对土地深耕改良,从检测、品控、商标、包装、运输等各个方面全面改良升级。 一切就绪,她开始跑销路。短短几天,龙关镇源赤味生态红谷米就卖出2000余斤,回笼资金4万余元。 这只是打好法治地基的第一步,法律专业出身的赵可深知,对优质、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更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此,赵可带领团队在赤城名优产品(如赤芍、西瓜、榛子、杏仁、欧李等)中发掘出最能代表赤城的拳头产品。目前,赤城赤芍和马营西瓜两个产品已经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未来可期。 直播带货更重授人以渔 在赵可看来,打好法治地基的优质农产品还需要搭上新消费的浪潮,才能让产品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去年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正火,我们也想试试,可是没粉丝、没设备、没经验,可谓千难万难。”赵可觉得,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努力,就会不再难。 在她的组织策划下,赤城县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去年“6·18”这一天,开展了第一次线上直播。赵可亲自担任主播,在将近3个小时的直播中,她对赤城的产品如数家珍,将赤城的地理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她对赤城深沉的爱感动了无数网友,很多人抱着手机一直观看了3个小时,有人狂刷礼物,有人积极下单,赤城绿服直播间观看人数竟超过了50万。“6·18”的直播活动极大提高了赤城知名度,此后各大商超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主动找到赤城农户,开始进货销售赤城的产品。 经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因疫情滞销的1万多斤红谷米,到去年9月时已经全部售罄。 尝到甜头的赵可开始授人以渔,她走进助残企业斌赋食品厂,带着这里的员工在车间直播卖货,她还走进田间地头,带着农户一起直播,让企业和农民意识到手机将成为“新农具”,他们纷纷开始通过手机在田间地头和车间与网友互动,销售自家产品,走上了电商发展的道路。 熟悉赵可的朋友们发现,这一年来,赵可朋友圈的画风变了,变得很有“乡土气息”了。她还培养起了一批懂运营、会传播、能带货的乡村带头人,在“家乡带货王”节目中取得第二名成绩的侯延春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家的努力下,去年一年,赤城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5.11亿元,比前一年翻了两倍。 综合施策关注民生对接 199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在赤城县拍摄的,当时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20多年后的今天,赤城县学校窗明几净,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我们始终牢记重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这其中,教育当然是重头。”在赵可看来,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亟需从教育入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据她介绍,赤城的样田中心小学是海淀区对口帮扶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拥有教学楼2100平方米、宿舍楼1600平方米、食堂及附属设施600平方米,学校环境极大改善。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也硬了起来,赵可和其他挂职团队成员一起,帮助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县里的21所学校与海淀区21所学校签约结对,互派师资交流学习,开展远程视频教学,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把教育精准扶贫推向深入。 在挂职团队的努力下,赤城县卫健局与海淀区卫健委签订了对口支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县27个卫生机构与海淀区27家卫生机构签约结对,实现了卫生和教育机构的帮扶结对全覆盖。 “过去我们走进贫困村时,多数老百姓的眼神是愁苦、无奈的,现在他们的表情是快乐、轻松、自信的。”赵可觉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一定更美好。
图① 赵可在田间为赤城红谷米“代言”。 图② 赵可请来法律专家为赤城的农产品包装把住“法律关”。 图③ 赵可(右)培养出的侯延春(中)在“家乡带货王”节目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
扶贫干部赵可:
|
让合规农产品搭上“带货”浪潮
|
|
|
|
( 2021-04-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文/图
在3月中旬举行的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上,302名个人荣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赵可正是其中之一,并作为优秀代表在会上讲述了她的扶贫故事。 赵可,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原副局长,于2019年12月挂职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委常委、副县长。距离北京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赤城,在那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可发挥自身专长,逐一改变那些不合规的农产品包装,让这些打下“法治地基”的农产品得以上线走进商超。她还自学直播带货,创造了600余万网友在线观看的新纪录,她培养出的当地小姑娘在“家乡带货王”直播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20年年初,赤城县成功地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我的挂职工作还在继续。”赵可说。
法治先行打好扶贫地基 “赤城是个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品质都特别好。但是,由于产量低、没品牌、没销路等原因,一直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赵可说。 刚到赤城,赵可和其他挂职干部就一起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跑遍了赤城县的18个乡镇,走访了200多贫困人口,考察了30多家企业,与24个委办局进行了座谈,撰写了调研报告,制定了科技农业和康养旅居两个重点扶贫产业方向。 一番调研后,赵可发现,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山谷纵横,严隔污染,农副产品一直是赤城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比如龙关镇出产的红谷米种植过程中坚持生态种植方式,每颗仅结一穗,亩产仅200斤左右,种植环节都由人工完成,营养价值很高。此前,在县扶贫办和农业局支持下,龙关镇投入20万元,种植了70余亩的生态红谷米,流转土地中一大半来自贫困户、低保户。 然而,这样的好产品却滞销了,加上疫情的原因,在去年年初有1万多斤红谷米卖不出去,农业合作社几近解散。销售推广刻不容缓,可拿起红谷米的产品介绍一看,赵可就皱起了眉头,“产品具有降糖降脂功能;防治消化不良、防止泛胃、呕吐、滋阴养血”,这样的外包装宣传语,明显不规范,不仅不能进商超,线上也不能销售。 为此,赵可帮农户一个商标一个商标地把关,又请来专业的律师团队和市场监管方面的专家在商标样式、包装形式、宣传用语上“挑毛病”,确保合规合法,让赤城产品达到“首都标准”。同时,她开始打造全新的红谷米品牌,对土地深耕改良,从检测、品控、商标、包装、运输等各个方面全面改良升级。 一切就绪,她开始跑销路。短短几天,龙关镇源赤味生态红谷米就卖出2000余斤,回笼资金4万余元。 这只是打好法治地基的第一步,法律专业出身的赵可深知,对优质、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更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此,赵可带领团队在赤城名优产品(如赤芍、西瓜、榛子、杏仁、欧李等)中发掘出最能代表赤城的拳头产品。目前,赤城赤芍和马营西瓜两个产品已经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未来可期。 直播带货更重授人以渔 在赵可看来,打好法治地基的优质农产品还需要搭上新消费的浪潮,才能让产品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去年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正火,我们也想试试,可是没粉丝、没设备、没经验,可谓千难万难。”赵可觉得,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努力,就会不再难。 在她的组织策划下,赤城县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去年“6·18”这一天,开展了第一次线上直播。赵可亲自担任主播,在将近3个小时的直播中,她对赤城的产品如数家珍,将赤城的地理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她对赤城深沉的爱感动了无数网友,很多人抱着手机一直观看了3个小时,有人狂刷礼物,有人积极下单,赤城绿服直播间观看人数竟超过了50万。“6·18”的直播活动极大提高了赤城知名度,此后各大商超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主动找到赤城农户,开始进货销售赤城的产品。 经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因疫情滞销的1万多斤红谷米,到去年9月时已经全部售罄。 尝到甜头的赵可开始授人以渔,她走进助残企业斌赋食品厂,带着这里的员工在车间直播卖货,她还走进田间地头,带着农户一起直播,让企业和农民意识到手机将成为“新农具”,他们纷纷开始通过手机在田间地头和车间与网友互动,销售自家产品,走上了电商发展的道路。 熟悉赵可的朋友们发现,这一年来,赵可朋友圈的画风变了,变得很有“乡土气息”了。她还培养起了一批懂运营、会传播、能带货的乡村带头人,在“家乡带货王”节目中取得第二名成绩的侯延春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家的努力下,去年一年,赤城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5.11亿元,比前一年翻了两倍。 综合施策关注民生对接 199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在赤城县拍摄的,当时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20多年后的今天,赤城县学校窗明几净,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我们始终牢记重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这其中,教育当然是重头。”在赵可看来,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亟需从教育入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据她介绍,赤城的样田中心小学是海淀区对口帮扶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拥有教学楼2100平方米、宿舍楼1600平方米、食堂及附属设施600平方米,学校环境极大改善。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也硬了起来,赵可和其他挂职团队成员一起,帮助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县里的21所学校与海淀区21所学校签约结对,互派师资交流学习,开展远程视频教学,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把教育精准扶贫推向深入。 在挂职团队的努力下,赤城县卫健局与海淀区卫健委签订了对口支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县27个卫生机构与海淀区27家卫生机构签约结对,实现了卫生和教育机构的帮扶结对全覆盖。 “过去我们走进贫困村时,多数老百姓的眼神是愁苦、无奈的,现在他们的表情是快乐、轻松、自信的。”赵可觉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一定更美好。
图① 赵可在田间为赤城红谷米“代言”。 图② 赵可请来法律专家为赤城的农产品包装把住“法律关”。 图③ 赵可(右)培养出的侯延春(中)在“家乡带货王”节目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