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调研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 着力锻造检察铁军
· 提高知识产权检察法治化水平
· 司法鉴定工作应秉持人民性
· 以“全周期管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局

以“全周期管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局

( 2021-04-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调研
  邵宝洲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直面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局,以“全周期管理”思维,织牢制度“补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全社会闭环管理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全方位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2017年以来,坪山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持续推进“小切口、深层次、全方位、渐进式”的民生诉求改革。
  一是打造“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推行政务服务最大化下沉,把23个社区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全部整合到社区党群服务场所内,设置两个以上综合窗口,实现社区政务平台现场办理事务215项,政务一体机在线办理事务176项,下沉区直部门社区服务事项88项。
  二是完善民生诉求的全周期管理,编制《坪山区“一网统管”职责清单》,明确事件等级类型、业务主管部门和处置责任单位,细分为1281项职责,范围涵盖安全生产、治安维稳、环保水务、教育卫生等19大领域。
  三是厘清街社工作职责,整合街道下派社区整治工作力量,成立社区综合整治队,形成“街道抓执法、社区抓整治”的基层治理架构。目前全区共组建13支社区综合整治队,累计巡查发现各类隐患问题约8.9万起,完成整治8.2万起,当场整治3.7万起,整治完成率为92%。
  四是全面落实区委常委挂街道,区领导联社区,处级干部包居民小组、常态走访工厂企业的“挂街联社包居进厂”工作机制。出台“社区工作作风十项规定”,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一半以上的人员到服务场所从事服务群众和党建工作,并将社区党委书记、“两委”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编入网格。
  二、全链条推进突出问题处置
  2018年以来,坪山区涉房地产领域信访投诉量约4000件,其中房屋或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公共区域及物业管理、买卖合同纠纷等问题占87%。
  为规范和解决房地产领域的共性问题,2019年,坪山区从体制机制着手,理顺相关链条衔接及监管难点,在全市首创出台涵盖规划、用地、设计、建设、验收、销售等环节的《坪山区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指导意见》,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三全”监管体系,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进一步重点针对建设质量、房屋交付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出台《关于完善〈坪山区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基本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坪山区“三全”监管体系建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房地产市场各类专项巡查102次,出动巡查人员536人次,现场要求完成整改35次,涉房地产领域信访投诉数量同比下降约50%,取得“减存量、遏增量、提质量”的工作成效,总体监管形势稳中向好,初步实现“乱象零容忍、监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三、全社会动员治理力量
  近年来,坪山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屡创新高。针对这一情况,坪山区大胆探索,全力打造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坪山模式,使大多数争议案件以调解方式化解。
  一是坚持社会协同,构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市成立枢纽型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培育34个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承接各类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发展一支474人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从中挑选40人组成兼职调解员队伍,其中企业人事占比超过80%。
  二是坚持精准服务,探索小微企业劳动关系治理新路径。2017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精准遴选8家服务机构,提供包括入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离职管理等10大项38小项标准化服务。3年来,接受托管服务的小微企业共计372家,信访、监察、仲裁案件数逐年下降,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下降62%、25%和20%。
  三是坚持立体推进,提升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实效。依托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开展仲裁委托调解,成功调解案件1356件,涉及金额超6000万元。依托25个区域型调解组织开展园区、行业劳资纠纷化解工作,家德马峦“幸福园区”项目成功调解案件217件,调解成功率达78%。依托企业调委会,化解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矛盾700余次。
  四、全过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坪山区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以“诚信坪山”建设推进示范引领,以平台建设和联合惩戒为核心,持续加大信用惠民力度。
  一是建章立制,建立一套以《坪山区关于实施“信用+执法监管”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总纲,覆盖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监管等“1+N”全流程信用管理制度,整合归集15个应用类别、154项具体应用的信息应用清单,提升执法监管有效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是试点先行,搭建“信用+执法监管”平台,以卫健、土监、城管、应急等为试点执法领域,在坪环社区开发坪环之芯“信用+执法监管”一张图,从法人和自然人两个角度实时展示全区企业信用状况、执法总体情况、联合检查频次等动态,打造“一站式”执法信用数据库。
  三是提质增效,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信用记录,提升重点行业信用监管效能。创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模式,形成全覆盖、常态化监管机制。结合坪山区安全生产、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以及失信被执行人等重点领域多个联合奖惩事项清单,依法对失信者实施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
  五、全要素筑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为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培育公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印发《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试行方案(2020-2021年)》,创新制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N”配套工作机制与督导评估标准。
  二是持续探索区域特色“12345”体系。“1”是指1个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2”是指线上线下两个心理服务阵地,“3”是指心理人才队伍、社工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3支队伍,“4”是指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4项机制,“5”是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联合开展“中医中药、心理健康、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进社区送健康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心理服务专业技巧,总结探索出心理服务化解矛盾的“三字经”“三原则”“四步工作法”,为非理性上访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精神疾病康复者及其家属、自伤自杀等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咨询、干预,累计已提供各类服务988次,受益5680人次。
  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牵引下,坪山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坪山区刑事治安警情连续3年大幅下降。110治安总警情实现5年连降,其中“八类暴力”案件同比下降20%,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全区群众上访批次同比下降25.13%,上访人次下降44.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