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审议香港基本法附件一修订草案和香港基本法附件二修订草案发表谈话
·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分别在江苏黑龙江举行
· 消费金融要拒绝奇葩套路
·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安徽平安安徽

消费金融要拒绝奇葩套路

( 2021-03-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凌锋

  前不久,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引得一片批判之声,就在“彩礼贷”被下架之时,“墓地贷”又成了新闻热点:云南昆明一家陵园与当地银行有意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声称产品给客户子女或孙辈“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抵押”。
  无论是“彩礼贷”,还是“墓地贷”,其实都是“消费贷”,本质上是消费金融,只是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使用了特定名称。消费金融的发展扩大了消费规模,改善和优化了消费结构,能够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消费金融创新不能没有边界,不是所有痛点都能成为业务创新点。比如,“彩礼贷”“墓地贷”,看起来充满关怀,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但实质上,却是以所谓的“刚需”作为卖点,贩卖社会焦虑,制造攀比氛围,用亲情绑架人们,不但会增加个人和家庭不合理的负担,还会助长大操大办的社会陋习。
  过度借贷在对个人造成不利的同时,也让金融结构面临很大风险,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消费金融要拒绝奇葩套路,不能只看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更不能违背法治精神和道德要求。任何金融产品都应以满足真实合理需求为目标,与消费者风险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为此,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及时依法处理各种“奇葩贷”;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审查;每个消费者都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准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量入为出地改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