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8 |
3/8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黄辉 本报通讯员 蔡伟平 文/图
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城市社区,处处呈现一派整洁有序、和谐平安的发展景象。社区居民说,从脏乱差的历史旧貌到如今安全稳定的和谐家园,得益于大家共同参与的“平安社区”创建。 近年来,会昌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1+4+N”模式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为社区织就了一张坚实牢固的平安网。“1+4+N”模式即坚定党建引领这一核心,组建法治宣传、德育教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志愿者巡防4支队伍,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德育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巡防、平安家庭创建、智能安防建设、特殊人群管控、打击整治等工作。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 走进会昌县红旗社区,综治工作室、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和公共服务窗口等一应俱全,管理有序。 “过去搞社会治理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了,工作做起来就是一个字——顺。”谈及近年来社区治理工作的变化,红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社会治安压力,会昌坚持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围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出台《会昌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社区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管委会及各社区成立“平安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县城10个社区划分为106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在每个小区每栋楼选定1名楼栋长,形成了“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的“三级四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为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会昌还从县直单位选派30名优秀干部到社区兼任第一书记、党总支委员(主任助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按照“四区一室一站”标准建设城市社区综治中心,按照“四室一窗口”建设社区综治中心,有效强化了社区治理基础保障。 4支队伍凝聚合力 “我们退休了,没事就在社区走走,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看到谁有困难就搭把手,也算是发挥余热。”日前,在会昌县南外社区开展平安巡防的志愿者任大爷颇有感触地说。和南外社区一样,在会昌其他社区,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平安巡防等4支队伍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的文明平安。 结合“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会昌县采取公开招募形式,动员单位党员干部结合个人特长,以自愿方式编入法治宣传、德育教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巡防4支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律师进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和四点半课堂,常态化培育文明新风。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确保把每起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广泛开展社区平安巡防和各类治安问题线索摸排,合力推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多亏了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志愿者队伍,要不然我们两家肯定要大打一架,后果不堪设想。”会昌县红旗社区居民李大妈谈及前段时间和邻居产生的纠纷激动地说。原来,李大妈的邻居谢某在翻修房顶时,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至她家屋旁,导致其排水不畅、房屋渗水,两家闹得很不愉快。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志愿者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出面调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协调,大家说事论理,最终握手言和,一场矛盾就此化解。 “像此类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事例还有很多。”会昌县城市社区党工委政法委员、副主任袁中辉介绍,目前在会昌县城市社区共有4700多人加入平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如今辖区居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日益和谐、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奖惩并重力促实效 “建立考评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是确保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保障。”袁中辉说。 为充分发挥结对共建单位和在职报到党员(干部)创建“平安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会昌县将结对共建单位和社区报到党员干部参与“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全县平安建设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结对共建单位及个人采取积分制管理,实行每月一统计、每季一通报、每年一考核。对个人积分满500分的,年终颁发荣誉证书。对不配合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单位,将情况上报县委政法委和县委组织部;对不配合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党员干部,将情况反馈至其所在单位支部,较好地确保了创建成效。 据了解,自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以来,4支志愿者队伍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万余份;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40余次、德育大讲堂活动50余次;共排查矛盾纠纷538起,成功化解532起;受理群众诉求1272个,解决群众合理诉求895个;打造出红旗、南外、湘青、月亮湾4个“六无”平安社区。
|
|
会昌“1+4+N”织密社区平安网
|
|
|
|
( 2021-03-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图为红旗社区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惠民行动。 |
|
□ 本报记者 黄辉 本报通讯员 蔡伟平 文/图
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城市社区,处处呈现一派整洁有序、和谐平安的发展景象。社区居民说,从脏乱差的历史旧貌到如今安全稳定的和谐家园,得益于大家共同参与的“平安社区”创建。 近年来,会昌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1+4+N”模式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为社区织就了一张坚实牢固的平安网。“1+4+N”模式即坚定党建引领这一核心,组建法治宣传、德育教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志愿者巡防4支队伍,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德育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巡防、平安家庭创建、智能安防建设、特殊人群管控、打击整治等工作。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 走进会昌县红旗社区,综治工作室、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和公共服务窗口等一应俱全,管理有序。 “过去搞社会治理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有了,工作做起来就是一个字——顺。”谈及近年来社区治理工作的变化,红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社会治安压力,会昌坚持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围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出台《会昌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社区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管委会及各社区成立“平安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县城10个社区划分为106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在每个小区每栋楼选定1名楼栋长,形成了“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的“三级四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为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会昌还从县直单位选派30名优秀干部到社区兼任第一书记、党总支委员(主任助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按照“四区一室一站”标准建设城市社区综治中心,按照“四室一窗口”建设社区综治中心,有效强化了社区治理基础保障。 4支队伍凝聚合力 “我们退休了,没事就在社区走走,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看到谁有困难就搭把手,也算是发挥余热。”日前,在会昌县南外社区开展平安巡防的志愿者任大爷颇有感触地说。和南外社区一样,在会昌其他社区,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平安巡防等4支队伍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的文明平安。 结合“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会昌县采取公开招募形式,动员单位党员干部结合个人特长,以自愿方式编入法治宣传、德育教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巡防4支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律师进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和四点半课堂,常态化培育文明新风。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确保把每起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广泛开展社区平安巡防和各类治安问题线索摸排,合力推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多亏了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志愿者队伍,要不然我们两家肯定要大打一架,后果不堪设想。”会昌县红旗社区居民李大妈谈及前段时间和邻居产生的纠纷激动地说。原来,李大妈的邻居谢某在翻修房顶时,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至她家屋旁,导致其排水不畅、房屋渗水,两家闹得很不愉快。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志愿者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出面调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协调,大家说事论理,最终握手言和,一场矛盾就此化解。 “像此类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事例还有很多。”会昌县城市社区党工委政法委员、副主任袁中辉介绍,目前在会昌县城市社区共有4700多人加入平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如今辖区居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日益和谐、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奖惩并重力促实效 “建立考评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是确保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保障。”袁中辉说。 为充分发挥结对共建单位和在职报到党员(干部)创建“平安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会昌县将结对共建单位和社区报到党员干部参与“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全县平安建设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结对共建单位及个人采取积分制管理,实行每月一统计、每季一通报、每年一考核。对个人积分满500分的,年终颁发荣誉证书。对不配合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单位,将情况上报县委政法委和县委组织部;对不配合参与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党员干部,将情况反馈至其所在单位支部,较好地确保了创建成效。 据了解,自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以来,4支志愿者队伍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万余份;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40余次、德育大讲堂活动50余次;共排查矛盾纠纷538起,成功化解532起;受理群众诉求1272个,解决群众合理诉求895个;打造出红旗、南外、湘青、月亮湾4个“六无”平安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