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13 |
3/13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于澄 □ 本报见习记者 赵颖
“许主任您好,我们又见面了。”“是啊,又见面了。”3月9日在法制网直播间,记者与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打着招呼,许建峰笑呵呵地回应着。和蔼可亲的他最近几年年年都来法制网做客,每次谈及智慧法院建设都如数家珍。 这次也不例外,他说:“在全国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成了以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为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形成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 “十三五”期间,全国法院不断推动现代科技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电子诉讼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覆盖核心业务的审判支撑系统总体建成、执行信息化上下一体内外联动格局实质运转;司法公开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智慧服务系统方便诉讼 当事人如何进行网上立案、缴费这些活动?许建峰回答:“首先我要推荐的是中国移动微法院。所有人通过微信中小程序就可以查到中国移动微法院,选择自己想要立案的法院开展各类诉讼活动。” “第二个我要推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许建峰介绍,2018年2月28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平台与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证监会、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等部委进行对接,集合法院的审判调解资源和全社会的纠纷化解资源,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可以实现在线制作调解协议和在线司法确认。截至2020年底,3500多家法院全部实现与调解平台对接,平台入驻调解组织3.29万余个,调解员16.53万余人,累计调解案件超过1360万件,平均调解时长23.33天。 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如果当事人还是去法院“打官司”,法官将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十三五”期间,全国四级法院全面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诉前调解和救助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全国95%的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最高法院进一步建成全国法院12368统一调度中心、全国法院统一短信平台,实现12368“一号”全国通办。 智慧审判系统提质增效 许建峰说,截至2020年底,全国93%的法院建成了电子卷宗系统,73%的案件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研发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大幅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 用科技武装法庭,打破庭审空间局限。人民法院大幅提升庭审智能化水平,研发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有效提高庭审效率,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在此基础上,科技法庭升级为互联网法庭,用电子屏幕替代传统审判法庭的原告席、被告席,为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开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执行系统解决执行难 许建峰介绍,全国法院基本建成了“1+2+N”的执行信息化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解决执行难。 “1”即执行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2”即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系统和执行公开系统,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执行干警全覆盖、案件信息全覆盖。“N”即网络查控、评估拍卖、信用惩戒、执行委托等执行办案辅助系统。网络查控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一网打尽。 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控案件9000.99万件,累计冻结资金13219.58亿元。信用惩戒系统与国家发改委等60多个单位对接,采取限制购买飞机票、软卧、高铁车票,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强制措施,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最高人民法院将互联网技术与司法拍卖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网络司法拍卖。截至2020年底,全国法院累计上拍标的物153.7万件,标的物成交率63.6%,共有290万人参加拍卖,成交额1.422万亿元,节省佣金439.5亿元。 全流程审判执行依法公开 许建峰谈到,全国法院着力打造审判流程信息、庭审信息、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司法公开取得了巨大进展。 一是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全国所有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均可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查询案件进展信息。截至2020年底,累计公开案件3500余万件,公开案件信息项23亿余项,访问量4亿余人次,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以上。 二是中国庭审公开网。在这个平台上,民事、行政案件原告、被告的诉讼行为、刑事案件中的侦查、公诉行为以及被告、律师的辩解辩护意见,都与审判活动一起,同步接受法庭内外的监督和评判,同时直观、生动地向全社会传播中国法庭的司法形象。截至2020年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1104万余场,访问量超过319亿人次。 三是中国裁判文书网。截至2020年8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份,访问总量近480亿人次。 四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实现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终本案件信息、网络司法拍卖信息等内容统一、及时、自动公开,不仅是破解执行难的有力依托,也成为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信息968万余条,正在公布失信被执行人633万余人次。 目前,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
|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
|
访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
|
|
|
( 2021-03-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在法制网接受采访。 韩毅 摄 |
|
□ 本报记者 于澄 □ 本报见习记者 赵颖
“许主任您好,我们又见面了。”“是啊,又见面了。”3月9日在法制网直播间,记者与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打着招呼,许建峰笑呵呵地回应着。和蔼可亲的他最近几年年年都来法制网做客,每次谈及智慧法院建设都如数家珍。 这次也不例外,他说:“在全国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成了以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为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形成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 “十三五”期间,全国法院不断推动现代科技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电子诉讼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覆盖核心业务的审判支撑系统总体建成、执行信息化上下一体内外联动格局实质运转;司法公开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智慧服务系统方便诉讼 当事人如何进行网上立案、缴费这些活动?许建峰回答:“首先我要推荐的是中国移动微法院。所有人通过微信中小程序就可以查到中国移动微法院,选择自己想要立案的法院开展各类诉讼活动。” “第二个我要推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许建峰介绍,2018年2月28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平台与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证监会、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等部委进行对接,集合法院的审判调解资源和全社会的纠纷化解资源,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可以实现在线制作调解协议和在线司法确认。截至2020年底,3500多家法院全部实现与调解平台对接,平台入驻调解组织3.29万余个,调解员16.53万余人,累计调解案件超过1360万件,平均调解时长23.33天。 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如果当事人还是去法院“打官司”,法官将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十三五”期间,全国四级法院全面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诉前调解和救助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全国95%的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最高法院进一步建成全国法院12368统一调度中心、全国法院统一短信平台,实现12368“一号”全国通办。 智慧审判系统提质增效 许建峰说,截至2020年底,全国93%的法院建成了电子卷宗系统,73%的案件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研发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大幅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 用科技武装法庭,打破庭审空间局限。人民法院大幅提升庭审智能化水平,研发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有效提高庭审效率,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在此基础上,科技法庭升级为互联网法庭,用电子屏幕替代传统审判法庭的原告席、被告席,为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开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执行系统解决执行难 许建峰介绍,全国法院基本建成了“1+2+N”的执行信息化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解决执行难。 “1”即执行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2”即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系统和执行公开系统,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执行干警全覆盖、案件信息全覆盖。“N”即网络查控、评估拍卖、信用惩戒、执行委托等执行办案辅助系统。网络查控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一网打尽。 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控案件9000.99万件,累计冻结资金13219.58亿元。信用惩戒系统与国家发改委等60多个单位对接,采取限制购买飞机票、软卧、高铁车票,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强制措施,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最高人民法院将互联网技术与司法拍卖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网络司法拍卖。截至2020年底,全国法院累计上拍标的物153.7万件,标的物成交率63.6%,共有290万人参加拍卖,成交额1.422万亿元,节省佣金439.5亿元。 全流程审判执行依法公开 许建峰谈到,全国法院着力打造审判流程信息、庭审信息、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司法公开取得了巨大进展。 一是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全国所有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均可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查询案件进展信息。截至2020年底,累计公开案件3500余万件,公开案件信息项23亿余项,访问量4亿余人次,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以上。 二是中国庭审公开网。在这个平台上,民事、行政案件原告、被告的诉讼行为、刑事案件中的侦查、公诉行为以及被告、律师的辩解辩护意见,都与审判活动一起,同步接受法庭内外的监督和评判,同时直观、生动地向全社会传播中国法庭的司法形象。截至2020年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1104万余场,访问量超过319亿人次。 三是中国裁判文书网。截至2020年8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份,访问总量近480亿人次。 四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实现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终本案件信息、网络司法拍卖信息等内容统一、及时、自动公开,不仅是破解执行难的有力依托,也成为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信息968万余条,正在公布失信被执行人633万余人次。 目前,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