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 荆门公安“命案必破”的制胜密码
· 进城务工青年涉毒管控迫在眉睫
· 龙港法院“数字赋能”破开局之题
· 青海司法行政服务村“两委”换届
· 来宾严管严惩非法采矿
· 兵团市民热线为民解忧
· 太铁公安春运实战练兵
· 图片新闻

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 2021-02-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图为驻村干部送法下乡活动现场。
  □ 本报记者   石飞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唐诗琪

  “青砖伴朱漆,新燕啄春泥,月明星稀朝阳红,无量云。蓝田洒雨滴,炊烟袅袅起,山花蕉叶暮色丛,澜沧音”。2002年起,云南省司法厅便与这个坐落于无量哀牢山系、毗邻澜沧江水中段的云岭小城——景东彝族自治县签订了定点帮扶协议。
  “云南省司法厅驻村扶贫干部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进行精准扶贫,让法治之光照亮曼等乡脱贫之路。”云南省司法厅派驻景东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省司法厅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秦少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云南省司法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精准扶贫,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19年来,在有效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并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探索符合乡情村情组情的法治扶贫、法治脱贫、法治乡村建设方式,多措并举搭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新时代脱贫乡村的法治建设工作提供了样板和借鉴经验。
  依法治理 乡镇运转讲章法
  “曼等乡的村民已经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前不久,瓦窑村小村组李明忠的儿子打扫卫生时,不小心碰伤了排沙村普家山组沈达勇的女儿,双方签订好和解协议后,还自己要求来司法所走正式调解程序。”说起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情况,曼等乡司法所长肖会荣说,“大家更相信法律的力量!”
  传统乡土中国,盛行人情文化,常常是靠“能人管村”“道德治理”。通过搭建法治乡村“684”框架,曼等乡率先在乡级层面建立起一个法治乡村建设领导协调机构、一家法律服务所、一支法治宣传队伍、一块法治文化阵地、一个法治动力超市、一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村级层面建立起法治文化书屋、法治文化长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乡村治理片区网、村规民约、村风文明评议团、矛盾纠纷化解评议组和法治公益岗(或志愿岗);在组级层面建立起法治宣传阵地、法律服务队伍、纠纷调解队和百姓文明风尚评议组。
  搭建法治乡村“684”框架,为街道治理、水费收缴、安全生产等治理难点、堵点和痛点提供了法治思维解决方案,推动乡村良法善治体系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征程。
法律服务 打通村组发展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渐成热潮,但因为转让合意多为口头约定,由此引发不少纠纷。在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瓦窑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如涉及租赁、流转土地问题时,村委会都及时指导村民签订协议书、承诺书,通过把权利义务等细节落到纸面的方式,有效避免日后产生矛盾纠纷,更培养了村民的契约精神。
  “从规范村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到相关公益服务岗的设置,以及涉及低保、临时救助等等重大事项,我们都做到了四议两公开。”瓦窑村党总支书记张才富说,“包括村规民约的修改,我们不仅严格遵守程序,内容更是与时俱进。拥有法治环境就拥有了乡村振兴能力,2016年底全村脱贫的时候,我还担心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现在,大家共同决策建起草料加工厂,产品已经卖到其他州市县区了,盘活了村资产不说,村民们致富的干劲也更足了!”
法治共享 增强百姓幸福感
  “我们外出打工都要签合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有什么诉求,我们都是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仓房村中会哈组村民说。
  为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曼等乡结合“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两委”换届等工作,进一步细化评选标准,在全乡范围内分批次选树法治宣传中心户、明星户、示范户。
  2017年开始,省司法厅每年下拨教育扶志和环境治理专项经费,为原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曼等乡,增添了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气氛。日子好了,矛盾少了,自觉守法守约的村民更多了。最难得的是,村干部村民的学法热情逐年高涨。
  “法治之光给脱贫乡村营造了一个温暖、安全、稳定的氛围,给脱贫村组创造了一个理解、公平、开放的环境,给脱贫群众展示了一个信任、包容、尊重的世界。”秦少军表示,来自乡村的法治信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牢根基,而人民群众的期盼,正是法治乡村建设向上向善的最大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