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抗疫站点警旗飘
· 大同铁警“四项举措”强化疫情防控
· 佳木斯市公安局举办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座谈会
· 图片新闻
· 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 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
· 踏出警营奔扶贫
· “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显成效

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

( 2021-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黄洁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公服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此举标志着北京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新成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4100平方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汇集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律师和司法鉴定服务,并可提供听证服务和宪法宣传展览,实现了让群众“进一扇门”“享全服务”。
  记者走进市公服中心看到,宽敞的一层大厅内,南北两侧分设有开放式和会客式两种不同的接待区域,其中开放式窗口主要办理需求单一、流程化事项,而对面的会客式接待区则办理法律援助审核、人民调解咨询受理、公证机构咨询等流程相对复杂的服务项目。记者注意到,会客式窗口均用蓝色围挡做了半包围的隔间。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走上中心二层,百余个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坐席,呈现一片忙碌景象。据了解,经过升级扩容后的12348热线市级平台,坐席已由以往的28个扩充到了116个,除法律咨询功能外,还增加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预约等办事功能。“十三五”以来,北京的12348热线已接听群众来电超过137万人次。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宋岚介绍说,市公服中心采取“前店后厂”模式,现场划分为服务区、功能区和办公区,同时还融合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以群众需求量最大的法律咨询服务为例,市公服中心实体平台可以“面对面”进行法律咨询解答;网络平台可对群众留言咨询在24小时内解答,在线咨询问题5小时内响应解答;12348热线平台提供不打烊服务,即时办结,无法回答的将约期答复。此外,群众还可以通过北京法网、北京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预约视频咨询服务。同样,在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时,群众既可现场办理,也可通过北京法律服务网、北京通App法律服务板块、北京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热线平台进行预约申请。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公证协会、人民调解协会、司法鉴定协会相关职能都已入驻市公服中心,群众现场即可获得公证咨询服务、申请人民调解、对涉司法鉴定投诉案件审核受理等服务,同时市公服中心还引入了市律师协会知名公益律师服务热线功能和律师调解品牌,设立律师专业调解室为当事人提供诉前调解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首都公共法律服务形成“四四N”模式,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北京四级实体平台全部建成,共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事项54万余件次,而“1+3”网络平台和两级运营一体化呼叫的热线平台则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跨平台、跨项目、跨层级的全面整合和法律服务基本事项的全时空全平台融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表示,北京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标志着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一个全新水平。北京将围绕群众基本需求和普遍需要管理好、运营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首都法律服务资源,统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律师调解、普法宣传等服务资源进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整合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