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8 |
4/8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范静
2020年11月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参加大会并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志勇,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在申诉信访及综合审判岗位工作了十多个年头,始终不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他曾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审判与司法救助工作先进个人、最高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将心比心换真情 崇法明理解心结 “由于信访案件的特殊性,大多时候我不能端坐在法庭里,而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王志勇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为了了解案情和信访人的真正诉求,高山大川、戈壁草原、田间地头、坊间炕头,信访人在哪,我就去哪,虽然辛苦,却也越来越热爱这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岗位。 有这样一位信访人老赵,固执地反复起诉女儿索要赡养费,虽然法院一直支持他的诉求,但他就是不满意,信访之路一走就是十多年。王志勇接手这个案子后,第一次找他女儿就被怼了回来:“赡养费我给,去见我爸不可能。” 于是,王志勇决定找住在河北农村的老赵聊聊。然而,老赵是远近闻名的信访户,没有电话,行踪不定,王志勇一连去了两次都找不到人。第三次来到他家门口,苦等了3个多小时还是没人开门,无奈之下,王志勇爬上了墙头,伸着脖子向里面喊“老赵、老赵”。 奇迹发生了,老赵居然在家,他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外套,步履蹒跚地把王志勇迎进了门。老赵家院子很大,但除了几棵柿子树,到处都破破烂烂的。亮明了身份和来意,王志勇搬了个小板凳坐下跟老赵拉起了家常。 原来,女儿小娜在北京开了家公司,但和老赵关系一直不好,不仅不来看他,甚至不告诉他住址,还把他送进精神病医院住了半年。聊天的过程中,老赵一直念叨“是亲戚,就应该常走动”。 就是这句话,让王志勇意识到,老赵诉讼和信访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赡养费,而是希望女儿“常回家看看”。 了解到这一点,王志勇跟他保证:“下次,一定带您闺女一起来。” 临走时,老赵送王志勇出门,突然抄起一根长木棍朝着柿子树快步走去,“咣咣咣”打下十几个大柿子,一把塞给王志勇,说:“拿上尝尝。”这一刻,王志勇仿佛看到了自己每次离家时,年迈的父母不停地往行李箱里塞吃食的场景。 回到北京后,王志勇再次找到老赵的女儿,给她看了在老赵家拍的视频,看到破败的院子和年迈的父亲,女儿半天没说话。这时,王志勇拎出了老赵送的柿子,说:“这是您老爸让我带给您的……” 两周后,王志勇第四次来到了老赵家的院子,这回,同行的还有小娜。临走前,王志勇跟他们拍了一张合影,老赵还特意换上了一件干净的旧西装。 几年过去了,老赵在女儿为他买的新房里安度晚年再也没有上访,女儿的公司也已成功上市。 勇于担当善作为 建章立制敢创新 王志勇在信访工作实践中大胆创立了信访“专办制”的全新模式,即信访案件不再转回原责任庭室办理,而是由信访工作部门主动承担起案件的复查、化解、救助、终结等实质性工作。将“分散”办案变为“集约”办案,有效整合利用了信访工作资源。 该机制运行近10年来,不仅化解了大量信访骨头案件,也促成了海淀法院信访工作质的飞跃,于2018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是全国法院系统和北京市唯一的获奖单位。 以“专办制”为核心,王志勇总结创立了以“一种精神、两个理念、三项原则、四步技巧、多种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多”信访工作法,以“用脚走访调查、用脑研判创建、用手扶危济困、用心关爱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救助“四体”工作法。这些工作法也随着他在国家信访局和北大、清华、人大、法大等高校及各地党政机关的上百场授课传遍全国,成为北京法院在全国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精准扶贫燃希望 科学救助促重生 在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的过程中,王志勇引入“精准扶贫”理念,与社会救助对接,将“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用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既救助人身,更救助人心。 他两次深入大巴山区为受伤残疾的90后小伙办理司法救助,鼓励他重新燃起希望,还用救助款为小伙办了彩票站、养殖场,为当地解决了一家贫困“钉子户”。 他曾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赴黑龙江农村走访,并创造性地用有限的救助款为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买来13只羊和草料,为生活陷入困境的信访老人重新点燃生活的火种。老人不仅息诉罢访,还成为养羊专业户。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王志勇还发起成立公益组织“海法爱心社”,曾先后组织“衣旧有大爱”捐旧衣、“海之角”捐书等活动,将物品捐赠给内蒙古、四川凉山等地的困难群众、贫困小学、边远法院,得到全院干警的积极响应。 2020年初疫情期间,他带领党支部一边支援社区、化解矛盾、捐款捐物,一边坚守岗位、创新工作方法,首创“云救助”模式,为疫情期间的困难群众及时送去温暖。 上千起“骨头”案件,上万人次的接访,踏遍近30个省级行政区150余市县20余万公里的走访行程……这些枯燥数字背后,是一段段令人或辛酸、或怜悯、或惋惜、或慨叹的鲜活人生,是一路坎坷、满身尘埃的风雨兼程,更是王志勇的成长之路,“让我逐渐找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应有的初心和真正的使命。”王志勇说。
图① 王志勇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图② 王志勇(右一)深入百姓家中回访。
|
|
王志勇走过40万里“泥土芬芳”法官路
|
|
|
|
( 2021-01-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