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努力开创新时代政法事业新局面
· 不负重托 奋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 “漳州110”:永远做“人民的保护神”
· 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 2021-01-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董凡超

  通过四川省乐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市民刘大姐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完成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伤残鉴定、律师指派等程序,最终达成调解协议……2020年5月,刘大姐来到乐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表达了深深谢意。
  据了解,乐山市司法行政系统结合实际强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夯实线上线下平台打造、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手段,为护航乐山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
  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系统为人民服务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立足实际,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从“控诉”子女的“罪责”,到感叹儿女绕膝的幸福,天津市津南区市民李大爷的“幸福转变”,得益于津南区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的探索。
  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法律服务水平,津南区司法局以辛庄司法所为试点,探索律师、人民调解、公证、法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变“等上门”为“沉下去”“走出去”,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正是在调解员和律师的主动服务、柔性调解下,李大爷才重拾了久违的亲情温暖。
  津南区只是一个全国侧影。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海南省打造“全岛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以海南法律服务网PC端、App、微信公众号、AI机器人、智能终端机为集群,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律师、司法行政信访、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仲裁9个业务系统平台为支撑的海南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创新思维,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全区目前已完成229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及驻点法律服务全覆盖,形成覆盖时空、高效便捷、智慧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依托常州市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把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司法行政职能及各类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总揽起来,组建“1+N”研发团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性、多元化、精准式法律服务。
  当前,包括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在内,全国已建成56.6万个服务站点,2020年为1800万人次提供服务。中国法律服务网、12348热线全面建成,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服务覆盖面、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其中,中国法律服务网累计访问22亿人次,法律咨询1200万人次,在线办事180余万件。2020年,全国司法所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90余万件,开展法治宣传200余万次,解答法律咨询420余万人次,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近18万条。
服务大局依法战“疫”
  近800名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下沉社区,坚守卡口、值守一线;快速组建由40名律师组成的市防控疫情法律咨询专家团,参与政府公告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利用覆盖全市750个社区、村屯的法律顾问微信群,宣讲涉疫法律法规……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职能作用,引导居民自觉守法、主动防疫,推动社区防控、企业复工“两不误”,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齐齐哈尔市司法局服务为民的举措,只是公共法律服务以“法”构筑疫情防控“桥头堡”的一隅。疫情期间,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用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及时高效地回应群众法律关切,答好依法战“疫”“必答题”。
  北京、甘肃等地开设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一线相关人员和农民工群体可能遇到的纠纷主动开展摸排调处,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指引,优先提供公证业务专人专办服务,适度减免公证费用。山东、河北等地推行“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法律服务通过“指尖”向基层“末梢”延伸。
  随着疫情步入常态化防控,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结合“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要求,动员律师、公证、仲裁等力量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进行线上专项辅导或培训,对重大、复杂、疑难法律问题开展会商,全力服务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广东300多家律师事务所为8000多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7200多份,开展法治宣讲1500多场,提供法律咨询5.5万多次,化解矛盾纠纷3600多件。
  重庆41个公益法律服务团队通过网络问诊等方式对各项援企纾困政策进行解读,梳理复工复产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推出囊括劳动用工、公司治理等39个法律问题的解答手册免费提供给相关企业。
  广西近千名律师为111家破产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42亿元,为各级党政部门就防控疫情决策和出台政策进行合法性审查、法律论证143件次,提供法律意见建议451件次。
  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努力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开展,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创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近日,家住海岛的学生史明(化名)因留学急需办理公证,由于海岛没有公证机构,岛际交通又因大风全线停航,让史明犯了难。浙江省舟山市阳光公证处工作人员引导史明使用“公证E岛通”自助办证设备,顺利完成在线申办。
  “公证E岛通”服务模式是浙江宁波、舟山两地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该模式以“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形式,将公证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近距离、高效率、低风险”的公证领域服务体验。
  创新助力,科技赋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再上一层楼。
  山东实现公证与不动产信息共享业务联办,通过“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建立“总对总”信息互通共享渠道,2020年7月底,全省162个公证处全部实现公证与不动产信息共享;截至11月底,全省116家不动产登记大厅有公证人员进驻,实现群众和企业办理不动产公证和登记“只进一门”“只跑一次”。
  山东、湖北、福建、江西、云南等地积极探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新路径,充分发挥公证制度的服务、沟通、证明、监督功能,在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成效凸显。
  上海市松江区探索推出法律援助“云”受理,为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打通受理通道,通过微信视频连线核实申请人身份、了解诉讼意愿与诉求,全程录音录像,实现法律援助“云受理”;山东省东营市开发上线“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实现足不出户、援助到家。
  2020年5月,司法部在全国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一系列创新探索广受好评。
  大数据、云计算广泛应用,驱动云端化解矛盾纠纷。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依托“掌上三门”创新推出矛盾纠纷化解云平台,群众可以直接通过App、三门县矛调公众号发布求助信息;云南省司法厅全面推广使用智慧人民调解·云智调系统,通过“云智调”系统,调解纠纷可实现全程网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人民调解法律服务。
  改革创新前进一步,老百姓的获得感就会增强一分。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将继续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力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高品质法律服务需求。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