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上)
· 探索现代法治的新型程序论
· 悲剧宿命的主角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上)

( 2025-08-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编写组

  宪法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宪法稳则国家稳,宪法强则国家强。宪法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在宪法上的必然反映,是我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革和法治、活力和秩序在宪法上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国家大厦的四梁八柱,必须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决不能动摇其根本性、中断其连续性、破坏其稳定性、削弱其权威性。但宪法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随着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一、宪法只有不断完善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宪法。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宪法只有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因时因势而变,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既是我国宪法完善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我国宪法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密码”。从“五四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过程中。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作出第一次修改,通过2条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写进宪法,明确了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宪法地位。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作出第二次修改,通过9条宪法修正案,将“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写进宪法,明确了改革开放国策的宪法属性。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作出第三次修改,通过6条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写进宪法,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作出第四次修改,通过14条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写进宪法。
  1982年宪法的这四次修改完善,使我国宪法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确认和记录了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取得的胜利成果,有力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彰显了我国宪法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二、2018年修改宪法是新时代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好宪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既不能因为我国宪法是好宪法,而否定对宪法作出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也不能因为要修改宪法,而否定我国宪法是好宪法的根本事实和总体判断。
  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而必要的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用国家根本法形式确认下来。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作出第五次修改,推动了我国现行宪法又一次与时俱进和完善发展。
(文章节选自《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