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核心阅读 《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软实力。 《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央企业品牌引领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强企战略普遍实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不断涌现管理科学、贡献突出、要素鲜明、价值彰显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指导央企高质量开展品牌建设 据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提高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指导文件的有效性、时代性,推动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切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有必要研究制定品牌建设工作新文件,指导中央企业高质量开展品牌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深化工作实践,加快创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此次印发的《意见》,是指导中央企业提高品牌建设专业化、系统化水平,加快实现品牌强企的有效工具,对推动企业将品牌战略与业务发展融合互促,加快打造独特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效,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 《意见》对新时代中央企业品牌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加强全员、全流程、全要素、国内国际全覆盖的全面品牌管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全面融合、坚持创护结合,以高质量品牌建设、高价值品牌资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目标和路径,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将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推动企业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向品牌导向转变。 “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意见》的实施将促使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创新、质量和用户体验,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周丽莎进一步说。 六方面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过程管理,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制度保障。提出在加强品牌理念、品牌架构、品牌保护、品牌声誉、品牌传播以及品牌体验6个方面的过程管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中,在加强品牌保护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品牌授权准入、动态审核、清查退出机制,加大对擅用、滥用品牌行为的监测、识别和处罚力度,加强违规挂靠、假冒国企问题的梳理排查和证据收集,确保品牌使用规范。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自有品牌商标注册,预防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常态化开展商标侵权监测,完善商标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综合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诉讼等打击侵权行为。 在周丽莎看来,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建立健全品牌授权准入、动态审核、清查退出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品牌被滥用或假冒,确保品牌使用规范,维护品牌资产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她说,例如假冒国企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中央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对中央企业的信任。《意见》提出加强品牌保护管理,能够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提升品牌美誉度。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自有品牌商标注册,预防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可以提前布局,避免品牌被他人抢注后带来的法律纠纷和市场混乱,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在加强品牌声誉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将品牌声誉管理融入企业风险内控体系,建立健全事前防控部署、事中妥善应对、事后评估修复的品牌危机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好企业品牌资产权益。注重品牌“共生共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带动目标受众和企业共同创建品牌。完善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塑造真实立体、勇于担当的品牌形象。 周丽莎认为,品牌声誉是企业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一旦受损,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将品牌声誉管理融入企业风险内控体系,可以实现品牌声誉风险的系统化管理,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确保品牌声誉的稳定。 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组织保障,筑牢新时代品牌发展坚实根基。从加强组织推动、加强品牌投入、培育品牌标杆、完善监督考核4个方面作出安排,为推动相关工作落地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持。 其中,在完善监督考核方面,《意见》提出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品牌价值考核引导和正向激励,构建中央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化目标管理,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可衡量、可实现、有成果、有时限。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央企业要建立长效品牌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品牌建设责任意识,制定品牌工作评价体系,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推进品牌长效发展;强化激励机制,对提升品牌价值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人员予以适当激励,增强全员参与品牌建设工作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在周丽莎看来,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能够明确品牌建设的责任主体,促使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任务,推动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此外,《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目标管理,锻造品牌价值提升核心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创建内核,把高品质作为品牌发展基石,把优秀文化作为品牌底色,把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基因,把诚信作为品牌命脉,打造一流品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全面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加强品牌战略制定、实施、优化全过程管理,推动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一体部署、同步实施,完善品牌战略闭环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 全面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系统提升整体品牌价值。有效识别、科学评估品牌资产,梯次培育优质品牌资产,推动品牌资产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营,有力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增强品牌全球影响力。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增强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有梯度、有层次推进品牌国际化布局,推动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经营一体推进、同频共振,塑造“有责任、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做好部署推进,动态跟踪《意见》实施情况,定期评估中央企业各项举措落地成效,总结工作成果和典型经验,深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央企业系统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
|
加强违规挂靠假冒国企问题梳理排查
|
|
|
|
( 2025-07-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核心阅读 《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软实力。 《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央企业品牌引领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强企战略普遍实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不断涌现管理科学、贡献突出、要素鲜明、价值彰显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指导央企高质量开展品牌建设 据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提高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指导文件的有效性、时代性,推动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切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有必要研究制定品牌建设工作新文件,指导中央企业高质量开展品牌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深化工作实践,加快创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此次印发的《意见》,是指导中央企业提高品牌建设专业化、系统化水平,加快实现品牌强企的有效工具,对推动企业将品牌战略与业务发展融合互促,加快打造独特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效,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 《意见》对新时代中央企业品牌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加强全员、全流程、全要素、国内国际全覆盖的全面品牌管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全面融合、坚持创护结合,以高质量品牌建设、高价值品牌资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目标和路径,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将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推动企业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向品牌导向转变。 “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意见》的实施将促使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创新、质量和用户体验,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周丽莎进一步说。 六方面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过程管理,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制度保障。提出在加强品牌理念、品牌架构、品牌保护、品牌声誉、品牌传播以及品牌体验6个方面的过程管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中,在加强品牌保护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品牌授权准入、动态审核、清查退出机制,加大对擅用、滥用品牌行为的监测、识别和处罚力度,加强违规挂靠、假冒国企问题的梳理排查和证据收集,确保品牌使用规范。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自有品牌商标注册,预防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常态化开展商标侵权监测,完善商标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综合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诉讼等打击侵权行为。 在周丽莎看来,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建立健全品牌授权准入、动态审核、清查退出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品牌被滥用或假冒,确保品牌使用规范,维护品牌资产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她说,例如假冒国企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中央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对中央企业的信任。《意见》提出加强品牌保护管理,能够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提升品牌美誉度。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自有品牌商标注册,预防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可以提前布局,避免品牌被他人抢注后带来的法律纠纷和市场混乱,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在加强品牌声誉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将品牌声誉管理融入企业风险内控体系,建立健全事前防控部署、事中妥善应对、事后评估修复的品牌危机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好企业品牌资产权益。注重品牌“共生共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带动目标受众和企业共同创建品牌。完善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塑造真实立体、勇于担当的品牌形象。 周丽莎认为,品牌声誉是企业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一旦受损,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将品牌声誉管理融入企业风险内控体系,可以实现品牌声誉风险的系统化管理,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确保品牌声誉的稳定。 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组织保障,筑牢新时代品牌发展坚实根基。从加强组织推动、加强品牌投入、培育品牌标杆、完善监督考核4个方面作出安排,为推动相关工作落地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持。 其中,在完善监督考核方面,《意见》提出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品牌价值考核引导和正向激励,构建中央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化目标管理,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可衡量、可实现、有成果、有时限。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央企业要建立长效品牌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品牌建设责任意识,制定品牌工作评价体系,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推进品牌长效发展;强化激励机制,对提升品牌价值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人员予以适当激励,增强全员参与品牌建设工作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在周丽莎看来,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能够明确品牌建设的责任主体,促使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任务,推动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此外,《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目标管理,锻造品牌价值提升核心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创建内核,把高品质作为品牌发展基石,把优秀文化作为品牌底色,把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基因,把诚信作为品牌命脉,打造一流品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全面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加强品牌战略制定、实施、优化全过程管理,推动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一体部署、同步实施,完善品牌战略闭环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 全面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系统提升整体品牌价值。有效识别、科学评估品牌资产,梯次培育优质品牌资产,推动品牌资产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营,有力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增强品牌全球影响力。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增强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有梯度、有层次推进品牌国际化布局,推动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经营一体推进、同频共振,塑造“有责任、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做好部署推进,动态跟踪《意见》实施情况,定期评估中央企业各项举措落地成效,总结工作成果和典型经验,深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央企业系统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