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天津边检应用新锐装备大幅增强口岸防护能力
· 阿拉善盟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 图片新闻
· 金华建“三底”体系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 许昌市魏都区检察建议守护“小红楼”
· 齐齐哈尔法院
巡回审判+专家智库保护知识产权
· 长春法援中心
暖心调助59家农户挽损百万元

源头预防筑底 排查汇集见底 共治联调清底
金华建“三底”体系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 2025-07-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骆思慧          于超蓉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源头预防筑底、排查汇集见底、共治联调清底”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三底”体系,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金华大力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三底’体系建设,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金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纪平说,金华将持续优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三底”体系,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为奋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浦江县充分挖掘《郑氏规范》的文化底蕴,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量化成“5+1”好家风指数评价体系(指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5项评价准则和对村民受到政府的表扬或批评给予灵活加减分),并建立“好家风指数”微服务系统,将县行政执法、环保、市场监管、信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的诚信数据与乡镇基层共享,并在线上自动打分、排名、推送,为一个家庭的家风“精准画像”。
  金华充分挖掘千年“郑义门”“婺文化”“和合议事堂”等本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礼堂、法治广场等阵地,将传统文化与基层善治深度融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围绕矛盾骤增的新业态领域,聚焦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群体,金华出台《快递行业合规指引》等规章制度21份,新建27家调解站点,全市新业态领域劳动纠纷同比下降20%。
  同时,金华大力推进县乡两级合法性审查,在出租房、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治安复杂区域建强法治宣传阵地。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协调联动、智慧便民、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先行调处化解机制,保障线下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近年来,金华不断探索矛盾纠纷排查新路径,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防范得准。
  针对重点矛盾纠纷,开展“常态+专项”排查。乡镇(街道)层面发动村(社区)干部、党员联系户、小组长、专职网格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民访代办等方式,全面掌握属地矛盾纠纷。市级层面根据相关数据反映的矛盾纠纷排查不到位的重点领域,定期下发专项工作指引。围绕因婚恋、家庭、债务、邻里、雇佣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开展“属地+行业”排查,及时捕捉纠纷苗头。聚焦劳动、消费、医疗、物流、工程建筑、金融保险、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等纠纷高发领域,开展“专业+社会”排查,汇总专业性类型化矛盾纠纷。开展“线下+线上”排查,线上打造矛盾纠纷全量数据库,线下狠抓风险隐患,督促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金华市着力培育婺城“婺正坊”、兰溪“孝贤”、东阳“横店老娘舅”、义乌“有民”、浦江“孙雄伟”、武义“桐音”等品牌调解工作室,打造形成“以外调外”涉外解纷工作法、“龙山经验”等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激活多元共治力量,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倾力打造本土调解品牌的同时,金华做深做实“专业调”,制定下发《金华市行业(专业)部门调解管理办法》。针对新业态领域劳动纠纷多发、维权组织欠缺、部门协同不到位、调解机制不完善等痛点堵点问题,打造浙中信息产业园区电商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影视行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等行业专业调解中心。目前,全市已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69个,累计调处各类纠纷40556件,将大量行业纠纷化解于诉前。
  针对排查出的较大风险隐患,金华还引入“数智调解”,依托“金安智治”协同应用系统,形成诉求归集、智能分发、处置跟踪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掌握、闭环流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