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天津边检应用新锐装备大幅增强口岸防护能力
· 阿拉善盟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 图片新闻
· 金华建“三底”体系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 许昌市魏都区检察建议守护“小红楼”
· 齐齐哈尔法院
巡回审判+专家智库保护知识产权
· 长春法援中心
暖心调助59家农户挽损百万元

监护警力节约逾50% 巡查周期缩短约75%
天津边检应用新锐装备大幅增强口岸防护能力

( 2025-07-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范瑞恒
  □ 本报通讯员 崔鹏飞

  警用无人机凌空而起、水下机器人整装待发、智能机器人严阵以待……近日,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出动“海陆空”警力,对天津港海域船舶及人员开展全方位排查,实战检验新式装备设备口岸应用效果。
  天津边检总站总站长王昌丰介绍,近年来,天津边检总站持续深化“智慧边检 数字国门”建设,加强锚地预警管控系统、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监护巡检机器人等新锐装备设备和系统应用,不断提升移民管理作战力量的智能化、数字化管控能力和水平,织密立体化口岸防护网。
织密水下防护网
  “一切就绪,准备下水。”4月27日,天津边检总站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船舶海底阀舱违禁物品水下检查机器人——“津门澜盾”,对停靠在天津临港港务18号码头的3万吨级大型货轮实施船底检查。
  在各点位工作人员协作配合下,机器人从船尾一侧入海作业。
  “下潜深度12米,距船底0.5米,设备一切正常。”在民警的操作下,机器人利用多波束声呐系统对船舶海底阀舱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内嵌超高清摄像头实时回传水下图像,完成特定项目的排查,整体检查时长不超过15分钟,相比传统方式,检查效率提升5倍以上。
  天津边检总站信息科技处处长孙桂馨介绍,“津门澜盾”采用小型化、轻量化长续航设计,能深潜至水下200米,在深海环境下可以自由穿梭、抗流悬停。
  同时,该设备机身搭载高精度可伸缩广角微型摄像头,可灵活探入狭小阀舱,实现水下狭窄空间全方位探测,并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切换机械臂等专业工具,快速完成抓取采样、清障救援等多样化任务。
  “水下机器人比传统蛙人实战能力更强,对于特殊海况下难以作业、狭小空间内难以有效探查、可疑物品难以精准判断等问题,它都可以轻松解决。”孙桂馨说,该设备可有效地加强船舶水下监管,维护港口口岸安全。
拧紧港口安全阀
  “这个机器太给力了,把身份证放在上面一分钟就办好了。”5月1日,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30多名需要登船的访客快速办理手续,随后有序登船。
  “以往办理临时登轮人员要先去边检办证窗口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再返回登轮。现在有了这个机器人,审核通过后即可上船,大幅缩短了等待时间。”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邮轮主管张拓介绍说。
  手续的快速办理得益于“自动行进监护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应用,这也是天津边检总站为解决国际航行船舶在港期间自动化、精准化监管问题,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上的探索和实践。
  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潘煜介绍,上述机器人集成激光雷达扫描系统、证件读取设备等,可实现智能无感查验、人员身份复核等功能,能够全天候自主完成口岸限定区域及船舶梯口上下人员的巡检工作。
  一组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到2025年3月,“自动行进监护巡检机器人”共监护邮轮75艘次、集装箱货轮112艘次,为船舶缩短在港时长400小时,为船舶节约燃油及靠泊费用880余万元,节约监护警力超过50%,切实提升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监管水平。
架起空中感知圈
  “当前海上风力4级,无人机航速10米每秒。”5月7日上午,4架警用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轨迹,对天津港南疆港区10平方公里陆域和28海里水域同步开展空中巡航。
  “停靠S27号泊位的‘宝勇’轮外舷有船舶搭靠,抵近摄录搭靠情况。”巡查民警在后台对无人机航线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操作无人机进行隐患排查和现场喊话。
  近年来,天津边检总站探索运用警用无人机实现对港口全要素数字化展示、全状态可视化操控、全时段智慧化监管。针对天津港港区岸线长、面积广、滩涂多等特点,天津边检总站充分利用无人机群空中优势,科学制定自动飞行航线,全程录像、随时拍照,进行多角度全景式监管,重点加强在港船舶外舷监控,震慑打击口岸违法违规活动,巡查周期较以往缩短约75%。
  同时,该总站与科创企业共同探索警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技术融合应用,开发智能化识别系统,探索实现非法搭靠、违规上下外轮等行为的自动识别,不断增强无人机动态感知和数据研判能力。
  “自推行‘空中机巡为主、陆地车巡为辅’的巡查监护模式以来,巡查岗位民警数量由24人减少到8人。”天津边检总站南疆边检站站长刘金喆介绍说,新锐装备设备的深度应用构筑起“陆海空”立体防护体系,为优化港区营商环境,保障船舶高效通关,服务天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