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 第三届“数字法治青年论坛”在京举行
·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提出与意义
· 西南政法大学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会议举行
· “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下中国社会法的挑战与应对”
专题研讨会举行
· “人工智能后的法学理论与法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举行
· “数字时代的民法典适用:
数据保护的挑战与路径”研讨会举行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法治保障 共绘数字中国新蓝图
第三届“数字法治青年论坛”在京举行

( 2025-05-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5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的第三届“数字法治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与《财经法学》编辑部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主要高校、司法实务部门及科技企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论坛全程通过北大法宝线上直播,吸引了超5000人次观看。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在开幕式主持词中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聚焦数字时代”、积极推进数字法学研究的整体思路。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栗峥在致辞中强调了数字技术对法治底层逻辑的重构以及中国数字法学研究需立足本土实践,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他呼吁青年学者应打破学科壁垒,从多学科交叉视角探索数字法学的本质特征,为法治中国建设与数字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指出,论坛主题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他鼓励青年学者争当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先锋,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开幕式后,论坛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实务部门的青年作者投稿391篇,经过严格初审和复评,最终评选出获奖论文33篇,其中一等奖11篇、优秀奖22篇。
  在主旨演讲环节,六位顶尖学者围绕数字经济法治建设的前沿议题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就数据资产产权鉴定问题提出了通过立法明确数据产权、构建双重权益架构的建议,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时建中则强调了数字法学需以传统法学理论为根基,聚焦算法治理、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议题,为数字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分享了以交易示范合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繁荣的创新方案,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实践路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龙卫球、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史宇鹏分别就数字时代的法治模式转型、金融科技风险应对与法治保障、数字经济中的效率问题等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论坛还设置了八个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法治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规范发展、算法的法律治理、网络平台的公私法规制、数据产权与数据流通的法治保障、数据权益的法律保护、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数字时代的法律责任和司法变革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腾讯集团、抖音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科技企业的实务代表,从不同视角对数字法治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共同为数字法治建设献计献策。
  第三届“数字法治青年论坛”的举办,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前瞻与实践指引。未来,论坛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为数字时代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