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前几天,北京市民张蕾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两本书,打开之后发现书里的图画模糊不清,个别地方的文字还有差错。 “我买的是《中国美术史》,里面有一幅图画介绍写的是‘到前线云’,我看后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后来上网搜了这幅画的名字,发现正确的是‘到前线去’。我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他们可能也知道自己卖的是盗版图书,当即就同意了。”张蕾说。 除了消费者,作家和出版社等相关方的权益也遭受盗版图书的侵害。作家刘亮程曾发文称,经查证,某电商平台有90多个网店在售卖自己的《一个人的村庄》等盗版书,合计盗卖数量达500多万本。 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的问题,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等方式,形成打击盗版图书合力,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体系,有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好保障各方权益。 盗版图书网上横行 近年来,电商平台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盗版图书也在网上横行。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图书经营店经常采用低价促销的方式售卖图书,且都标榜售卖的是正版图书。然而,有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称,所购图书存在“有好几页是重影的,极度影响阅读体验”“字体颜色很虚”等问题,直言买到的是盗版书。 在电商平台售卖盗版图书时,有的商家在“低价促销”,有的商家则试图“以假乱真”。 张蕾购买的《中国美术史》标价73元,《中国美术简史》标价50元。“我买回来后发现,两本书都是盗版图书。花了正版的钱,买到的却是盗版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坦言,自己也曾被盗版图书“暗算”过。“我去一所高校演讲,一名大学生在互动环节拿着我的作品找我签名,书居然是盗版的,而这本书竟然是她参加征文比赛获得的奖品。” 除了消费者和图书作者,出版方也苦不堪言。 2024年,历经7个月、横跨18个省市,陕西警方成功摧毁一个集制版、印刷、批发、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犯罪网络,缴获盗版图书1.1万册,查获盗版电子印刷版3个,为相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案件侦破后,该正版图书呈现出极为显著的销售增长态势。据企业反馈,截至目前销售额增长高达400余万元。 呈现隐蔽化新趋势 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打击销售盗版图书行为,但由于低成本高利润的驱动,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依然屡禁不止,并呈现“隐蔽化、跨境化、技术化”的新趋势。 对此,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提案》中分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商平台的约束力有限、惩罚力不足,尽管我国在网络侵权责任中有“通知—删除”规则,但未明确平台有“事前审核义务”。平台常以“技术中立”为由对第三方商家采取“宽松审核”策略,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扩大市场份额。由于平台算法倾向于推荐低价商品,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交易规模,导致盗版商品通过“低价流量”快速扩散。部分平台为追求短期流量和交易规模,纵容低价盗版图书销售行为。 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治理措施力度不足。尽管政府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监管与执法力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法规对于平台责任的界定尚需进一步细化、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盗版商利用AI技术修改文本规避检测,通过跨境电商、私域流量(微信群、网盘)等隐蔽渠道分销,增加执法难度。 消费者版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不高。部分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认知,对盗版图书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主动选择低价盗版图书,助长了盗版行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盗版图书与正版图书之间的质量差距逐渐缩小,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线上信息判断图书是否为正版。销售盗版图书的商家常以“影印版”“复刻版”等幌子误导消费者。 明确平台责任义务 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乱象,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压实电商平台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共同发力。 民进中央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商平台在打击盗版图书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或政策调整,缩小电商平台在适用“避风港规则”时免除侵权责任的范围或条件,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对侵权行为的纵容或忽视。要求平台实施严格的图书销售商家准入制度,除审核商家的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基本资质外,还需对其图书来源渠道、版权授权文件进行详细审查。要求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盗版销售实时监测系统。要求平台建立和完善盗版投诉处理机制,简化流程、及时响应、快速核实。若投诉属实,立即下架相关商品,并对涉事商家采取包括警告、罚款、暂停或终止服务等严厉处罚措施。建立商家行为记录和信誉体系,限制有销售盗版行为记录的商家入驻。 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压实平台责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图书盗版行为。 “盗版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文化行业健康发展。”麦家说。 民进中央建议,强化治理措施,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版权管理部门要针对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有效的保证金制度,要求电商平台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用于赔偿因盗版图书销售给创作者和出版者造成的损失。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处理机制,缩短维权周期,提高侵权惩罚力度,保障创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技术赋能,强化国家级数字版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AI图像识别、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全网盗版图书“一链溯源”。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建议,创新司法惩戒机制,提升违法成本。应加大盗版行为的司法惩戒力度,通过提升违法成本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具体措施包括推行“惩罚性赔偿+黑名单”双重威慑机制,对恶意重复侵权主体适用顶格惩罚性赔偿,探索按侵权获利倍数确定赔偿额。

|
网上盗版图书屡禁不止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
构建更加有效治理体系促进文化行业健康发展
|
|
|
|
( 2025-05-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漫画/李晓军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前几天,北京市民张蕾在某电商平台买了两本书,打开之后发现书里的图画模糊不清,个别地方的文字还有差错。 “我买的是《中国美术史》,里面有一幅图画介绍写的是‘到前线云’,我看后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后来上网搜了这幅画的名字,发现正确的是‘到前线去’。我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他们可能也知道自己卖的是盗版图书,当即就同意了。”张蕾说。 除了消费者,作家和出版社等相关方的权益也遭受盗版图书的侵害。作家刘亮程曾发文称,经查证,某电商平台有90多个网店在售卖自己的《一个人的村庄》等盗版书,合计盗卖数量达500多万本。 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的问题,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等方式,形成打击盗版图书合力,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体系,有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好保障各方权益。 盗版图书网上横行 近年来,电商平台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盗版图书也在网上横行。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图书经营店经常采用低价促销的方式售卖图书,且都标榜售卖的是正版图书。然而,有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称,所购图书存在“有好几页是重影的,极度影响阅读体验”“字体颜色很虚”等问题,直言买到的是盗版书。 在电商平台售卖盗版图书时,有的商家在“低价促销”,有的商家则试图“以假乱真”。 张蕾购买的《中国美术史》标价73元,《中国美术简史》标价50元。“我买回来后发现,两本书都是盗版图书。花了正版的钱,买到的却是盗版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坦言,自己也曾被盗版图书“暗算”过。“我去一所高校演讲,一名大学生在互动环节拿着我的作品找我签名,书居然是盗版的,而这本书竟然是她参加征文比赛获得的奖品。” 除了消费者和图书作者,出版方也苦不堪言。 2024年,历经7个月、横跨18个省市,陕西警方成功摧毁一个集制版、印刷、批发、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犯罪网络,缴获盗版图书1.1万册,查获盗版电子印刷版3个,为相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案件侦破后,该正版图书呈现出极为显著的销售增长态势。据企业反馈,截至目前销售额增长高达400余万元。 呈现隐蔽化新趋势 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打击销售盗版图书行为,但由于低成本高利润的驱动,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依然屡禁不止,并呈现“隐蔽化、跨境化、技术化”的新趋势。 对此,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提案》中分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商平台的约束力有限、惩罚力不足,尽管我国在网络侵权责任中有“通知—删除”规则,但未明确平台有“事前审核义务”。平台常以“技术中立”为由对第三方商家采取“宽松审核”策略,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扩大市场份额。由于平台算法倾向于推荐低价商品,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交易规模,导致盗版商品通过“低价流量”快速扩散。部分平台为追求短期流量和交易规模,纵容低价盗版图书销售行为。 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治理措施力度不足。尽管政府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监管与执法力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法规对于平台责任的界定尚需进一步细化、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盗版商利用AI技术修改文本规避检测,通过跨境电商、私域流量(微信群、网盘)等隐蔽渠道分销,增加执法难度。 消费者版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不高。部分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认知,对盗版图书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主动选择低价盗版图书,助长了盗版行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盗版图书与正版图书之间的质量差距逐渐缩小,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线上信息判断图书是否为正版。销售盗版图书的商家常以“影印版”“复刻版”等幌子误导消费者。 明确平台责任义务 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乱象,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压实电商平台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共同发力。 民进中央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商平台在打击盗版图书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或政策调整,缩小电商平台在适用“避风港规则”时免除侵权责任的范围或条件,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对侵权行为的纵容或忽视。要求平台实施严格的图书销售商家准入制度,除审核商家的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基本资质外,还需对其图书来源渠道、版权授权文件进行详细审查。要求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盗版销售实时监测系统。要求平台建立和完善盗版投诉处理机制,简化流程、及时响应、快速核实。若投诉属实,立即下架相关商品,并对涉事商家采取包括警告、罚款、暂停或终止服务等严厉处罚措施。建立商家行为记录和信誉体系,限制有销售盗版行为记录的商家入驻。 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压实平台责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图书盗版行为。 “盗版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文化行业健康发展。”麦家说。 民进中央建议,强化治理措施,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版权管理部门要针对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有效的保证金制度,要求电商平台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用于赔偿因盗版图书销售给创作者和出版者造成的损失。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处理机制,缩短维权周期,提高侵权惩罚力度,保障创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技术赋能,强化国家级数字版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AI图像识别、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全网盗版图书“一链溯源”。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建议,创新司法惩戒机制,提升违法成本。应加大盗版行为的司法惩戒力度,通过提升违法成本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具体措施包括推行“惩罚性赔偿+黑名单”双重威慑机制,对恶意重复侵权主体适用顶格惩罚性赔偿,探索按侵权获利倍数确定赔偿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