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周瑞儒 今年开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一名村民驾驶三轮车运送猪仔时,因山路颠簸丢失多头猪仔。接到报警后,派出所迅速联动沿途交警和片区民警展开搜寻,在群众协助下追出20多公里,最终将遗失猪仔悉数找回并送还失主。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正是安康市推行的“交所合一”警务改革释放的基层治理效能。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公安部2023年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后,陕西省公安厅随即在全省基层公安机关推行“交所合一”改革,并将安康市公安局确定为全省警务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这一决策直指长期困扰农村地区的警务难题:安康市公安局所属辖区均处秦巴腹地,特别是当地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辖区内山高林深、河流密布,道路蜿蜒曲折,气候变化多端,民情社情各异,车辆多样复杂。 “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合并前,我们所只有8名民辅警,除了所里必须留守值班人员和户籍民警外,几乎没有机动警力。”谈起“交所合一”前农村警务工作面临的困局,安康市石泉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所长熊国兵说。 以城郊派出所为例,改革前仅有8名交警,既要应对268平方公里的辖区治安,又需管理700多公里道路的交通,常陷入“接警难、出警慢、管不过来”的窘境。 “省厅党委在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推行‘交所合一’,可谓精准施策,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安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广东说。 安康市公安局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思路,指导石泉县公安局制定了“交所合一”改革方案,健全所队融合机制,形成基层派出所和交警中队“1+1”模式雏形。 这一模式下,接受合并的各单位有序完成人员、设备、装备、财务合并,一起办公。新成立的派出所统一加挂交警中队牌子,成立“一室三队”,即综合勤务指挥室、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交通管理中队。 在石泉县公安局先行先试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安康市公安局从编制体制调整入手,力图从根本上为“交所合一”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很快,安康市委编制办批复了石泉、汉阴等8个县“交所合一”改革方案,8个县的县委编办也分别印发了“交所合一”改革方案。“交所合一”改革在全市条件成熟的农村派出所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交所合一”改革推开后,安康市59个“交所合一”派出所均已加挂交警中队牌子,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派出所所长均已进入驻地镇党委、政府班子。改革后的人员构成,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机整合。 记者了解到,安康全市59个实行“交所合一”的派出所,在改革后总警力增加50名。他们还将近年来新招录的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全部分配至派出所,同时招录部分农村交通协管员充实到派出所,增强派出所警力配置和战斗力。 推行“交所合一”改革后,安康市8个县公安局均下发文件明确了“交所合一”派出所职责权限,民警的职责权限相应地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派出所民警,均有权担负原社区民警担负的职责,具有辖区内原交通警察享有的交通违法警告、纠错、处罚权。 与此同时,8个县公安局还根据各自民辅警数量、现有硬件设备情况,在派出所统一设立交管业务服务窗口,实现交管业务派出所户籍大厅“一窗通办”。 实行“交所合一”后,派出所摊子大了、人员多了、业务杂了。为提升民辅警工作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全市公安机关加大培训力度,加上以老带新、交叉编组等方法的实施,民辅警的素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交所合一’改革后,交通管理权限下放到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兼任交警中队中队长,实行资源整合、职能融合、一体管理,实现了警务资源的集约整合。”汉阴县公安局副局长郝友仕如是说。 “交所合一”的实施,给安康市社会基层治安带来可喜变化,新的警务模式威力初显。 治安效能提升:汉阴县平梁派出所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亡人事故“零发生”;石泉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超99.8%,交警系统满意率达99.09%,公安系统满意率达99.64%。 响应速度飞跃:民警“出门即上岗”,对交通违法、安全隐患“就近处置”,出警时间大幅缩短,集约了警力资源,推动派出所警务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 群众便利升级:车驾管业务下放至派出所窗口,极大地方便了驻地群众办理车驾管有关业务。 “‘交所合一’的施行,更好地实现了警务前移、服务前移、管理前移,最大限度让交警上路、警务室民警入户、案件办理队打防管控,把安全保障做实在群众身边。此外,‘交所合一’改革的实施,极大盘活了现有资源,有效激发了基层警务工作活力,推动了基层警务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收到了‘1+1>2’的良好效能。”石泉县公安局政委王君说。 数据显示,2024年,安康市社会治安、公安系统满意率分别达99.68%、99.96%,均位居全省第一。

|
|
破解农村地区“接警难出警慢管不过来”困局
|
安康市“交所合一”改革显成效
|
|
|
( 2025-05-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周瑞儒 今年开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一名村民驾驶三轮车运送猪仔时,因山路颠簸丢失多头猪仔。接到报警后,派出所迅速联动沿途交警和片区民警展开搜寻,在群众协助下追出20多公里,最终将遗失猪仔悉数找回并送还失主。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正是安康市推行的“交所合一”警务改革释放的基层治理效能。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公安部2023年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后,陕西省公安厅随即在全省基层公安机关推行“交所合一”改革,并将安康市公安局确定为全省警务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这一决策直指长期困扰农村地区的警务难题:安康市公安局所属辖区均处秦巴腹地,特别是当地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辖区内山高林深、河流密布,道路蜿蜒曲折,气候变化多端,民情社情各异,车辆多样复杂。 “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合并前,我们所只有8名民辅警,除了所里必须留守值班人员和户籍民警外,几乎没有机动警力。”谈起“交所合一”前农村警务工作面临的困局,安康市石泉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所长熊国兵说。 以城郊派出所为例,改革前仅有8名交警,既要应对268平方公里的辖区治安,又需管理700多公里道路的交通,常陷入“接警难、出警慢、管不过来”的窘境。 “省厅党委在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推行‘交所合一’,可谓精准施策,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安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广东说。 安康市公安局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思路,指导石泉县公安局制定了“交所合一”改革方案,健全所队融合机制,形成基层派出所和交警中队“1+1”模式雏形。 这一模式下,接受合并的各单位有序完成人员、设备、装备、财务合并,一起办公。新成立的派出所统一加挂交警中队牌子,成立“一室三队”,即综合勤务指挥室、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交通管理中队。 在石泉县公安局先行先试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安康市公安局从编制体制调整入手,力图从根本上为“交所合一”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很快,安康市委编制办批复了石泉、汉阴等8个县“交所合一”改革方案,8个县的县委编办也分别印发了“交所合一”改革方案。“交所合一”改革在全市条件成熟的农村派出所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交所合一”改革推开后,安康市59个“交所合一”派出所均已加挂交警中队牌子,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派出所所长均已进入驻地镇党委、政府班子。改革后的人员构成,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机整合。 记者了解到,安康全市59个实行“交所合一”的派出所,在改革后总警力增加50名。他们还将近年来新招录的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全部分配至派出所,同时招录部分农村交通协管员充实到派出所,增强派出所警力配置和战斗力。 推行“交所合一”改革后,安康市8个县公安局均下发文件明确了“交所合一”派出所职责权限,民警的职责权限相应地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派出所民警,均有权担负原社区民警担负的职责,具有辖区内原交通警察享有的交通违法警告、纠错、处罚权。 与此同时,8个县公安局还根据各自民辅警数量、现有硬件设备情况,在派出所统一设立交管业务服务窗口,实现交管业务派出所户籍大厅“一窗通办”。 实行“交所合一”后,派出所摊子大了、人员多了、业务杂了。为提升民辅警工作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全市公安机关加大培训力度,加上以老带新、交叉编组等方法的实施,民辅警的素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交所合一’改革后,交通管理权限下放到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兼任交警中队中队长,实行资源整合、职能融合、一体管理,实现了警务资源的集约整合。”汉阴县公安局副局长郝友仕如是说。 “交所合一”的实施,给安康市社会基层治安带来可喜变化,新的警务模式威力初显。 治安效能提升:汉阴县平梁派出所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亡人事故“零发生”;石泉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超99.8%,交警系统满意率达99.09%,公安系统满意率达99.64%。 响应速度飞跃:民警“出门即上岗”,对交通违法、安全隐患“就近处置”,出警时间大幅缩短,集约了警力资源,推动派出所警务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 群众便利升级:车驾管业务下放至派出所窗口,极大地方便了驻地群众办理车驾管有关业务。 “‘交所合一’的施行,更好地实现了警务前移、服务前移、管理前移,最大限度让交警上路、警务室民警入户、案件办理队打防管控,把安全保障做实在群众身边。此外,‘交所合一’改革的实施,极大盘活了现有资源,有效激发了基层警务工作活力,推动了基层警务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收到了‘1+1>2’的良好效能。”石泉县公安局政委王君说。 数据显示,2024年,安康市社会治安、公安系统满意率分别达99.68%、99.96%,均位居全省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