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王一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美国元宇宙公司(Meta)近日却因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脸书”(Facebook)和“照片墙”(Instagram)深陷争议之中。多家媒体调查发现,这两个平台已沦为全球诈骗团伙的主要作案场所,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假冒商家肆意横行,不仅让用户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也暴露出Meta在内容监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和法律诉讼。 虚假广告防不胜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发展,网络广告成为商家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Meta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上,虚假广告却如野草般疯长,让用户防不胜防。从假冒名牌商品到虚构的投资项目、从虚假的医疗保健品到欺诈性的抽奖活动,各种类型的虚假广告充斥其中。 美国亚特兰大郊区一家名为“半价批发”的公司老板埃德加·古兹曼就深受其害。近两年来,他不断接到客户投诉,称在“脸书”和“照片墙”上看到他公司的广告后付款,却未收到商品。但实际上,古兹曼的公司根本不做线上销售,是骗子盗用了公司信息发布虚假广告。这些骗局不仅让消费者损失钱财,还给古兹曼的业务带来诸多负面评价。他多次向Meta举报这些假冒页面,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除了盗用企业信息,诈骗分子还常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在“脸书”和“照片墙”上精心设计虚假广告。比如,一些广告声称提供免费的商品或服务,只需支付少量运费即可获得。用户在填写信用卡信息后,却遭遇连续盗刷。还有一些广告利用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关注,推销虚假的医疗保健品和美容服务,承诺神奇的效果,实际上却毫无作用,甚至会对用户健康造成危害。 随着加密货币、AI技术的兴起,网络诈骗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多样。2022年Meta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其平台上70%的新活跃广告主在推广骗局、非法商品或“低质量”产品。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夏季至2024年夏季期间,摩根大通发现通过即时转账平台支付的诈骗案件中,近半数与Meta平台有关。其他银行同样报告了高比例的与Meta相关的诈骗索赔事件。英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也发现,Meta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监管措施苍白无力 面对平台上日益猖獗的虚假广告和假冒商家问题,Meta的监管措施却显得苍白无力,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监管不力的强烈质疑,甚至有人怀疑Meta有意放任这些诈骗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广告收入。 Meta发言人解释称,公司正在应对一场“诈骗流行病”,并已采取多项措施打击欺诈行为,包括测试人脸识别技术、增加用户警告提示,以及与银行和科技公司合作。然而,根据《华尔街日报》获取的内部资料,由于担心可能会对其他广告造成“误杀”、影响收入,Meta近年来在打击虚假、诈骗广告方面不断减少投入,并将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 Meta的内部警示系统显示,账户累积8到32次欺诈违规行为才会被封禁。这使得其旗下社交网络平台成为全球诈骗团伙的“犯罪温床”。美国圣克拉拉县前检察官艾琳·韦斯特表示,Meta的不作为助长了“杀猪盘”等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股浪潮正催生一场“诈骗流行病”,让美国消费者和全球监管机构陷入困局。 有媒体发现,Meta在法律上试图规避责任。在一项涉及加密货币诈骗的诉讼中,Meta引用美国《通信规范法》第230条,主张平台不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负责,从而试图免除法律责任。这一立场招致众多批评,许多人认为Meta作为平台运营者,有责任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Meta的监管不力还体现在其疏松的审核和管理上。调查发现,该公司内部对诈骗行为的监管存在严重漏洞。有报道援引Meta内部员工消息称,公司对广告账户的封禁存在“容忍度”,即在账户被举报多次后才会采取行动。这种做法无疑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在平台上长期发布虚假广告,进行诈骗活动。 引起监管机构关注 Meta旗下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诈骗问题不仅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监管机构的关注。 在澳大利亚,监管机构指控Meta未采取足够措施,防止骗子利用“脸书”平台发布虚假加密货币广告、误导用户投资、骗取用户钱财。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认为,Meta有责任加强对这类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保护用户投资安全。 在日本,30名受害者对Meta及其日本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4.35亿日元,指控公司未尽审核义务,放任虚假广告传播,导致用户受骗。这些受害者中,有的是在Meta平台上看到虚假的投资广告,投入大量资金后血本无归;有的是购买了假冒商品,却无法获得退款和赔偿。 此外,波兰亿万富翁拉法尔·布罗斯卡也计划对Meta提起诉讼,原因是其肖像被用于虚假广告,导致个人名誉受损。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对Meta展开监管调查,关注其在打击虚假广告和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考虑对Meta采取进一步监管行动,以应对平台上日益严重的诈骗问题。 面对这些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Meta表示将加大AI识别与人工审核力度,提升对高风险内容的防控能力。然而,外界普遍认为,仅靠技术手段难以根治问题,呼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督,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共同打击网络不法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交网络平台重新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交流和交易场所。

|
|
美国元宇宙公司深陷争议之中
|
旗下社交网络平台已沦为全球诈骗团伙主要作案场所
|
|
|
( 2025-05-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美国元宇宙公司(Meta)近日因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脸书”和“照片墙”深陷争议之中。
(资料图片) |
|
□ 王一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美国元宇宙公司(Meta)近日却因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脸书”(Facebook)和“照片墙”(Instagram)深陷争议之中。多家媒体调查发现,这两个平台已沦为全球诈骗团伙的主要作案场所,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假冒商家肆意横行,不仅让用户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也暴露出Meta在内容监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和法律诉讼。 虚假广告防不胜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发展,网络广告成为商家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Meta旗下的社交网络平台上,虚假广告却如野草般疯长,让用户防不胜防。从假冒名牌商品到虚构的投资项目、从虚假的医疗保健品到欺诈性的抽奖活动,各种类型的虚假广告充斥其中。 美国亚特兰大郊区一家名为“半价批发”的公司老板埃德加·古兹曼就深受其害。近两年来,他不断接到客户投诉,称在“脸书”和“照片墙”上看到他公司的广告后付款,却未收到商品。但实际上,古兹曼的公司根本不做线上销售,是骗子盗用了公司信息发布虚假广告。这些骗局不仅让消费者损失钱财,还给古兹曼的业务带来诸多负面评价。他多次向Meta举报这些假冒页面,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除了盗用企业信息,诈骗分子还常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在“脸书”和“照片墙”上精心设计虚假广告。比如,一些广告声称提供免费的商品或服务,只需支付少量运费即可获得。用户在填写信用卡信息后,却遭遇连续盗刷。还有一些广告利用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关注,推销虚假的医疗保健品和美容服务,承诺神奇的效果,实际上却毫无作用,甚至会对用户健康造成危害。 随着加密货币、AI技术的兴起,网络诈骗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多样。2022年Meta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其平台上70%的新活跃广告主在推广骗局、非法商品或“低质量”产品。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夏季至2024年夏季期间,摩根大通发现通过即时转账平台支付的诈骗案件中,近半数与Meta平台有关。其他银行同样报告了高比例的与Meta相关的诈骗索赔事件。英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也发现,Meta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监管措施苍白无力 面对平台上日益猖獗的虚假广告和假冒商家问题,Meta的监管措施却显得苍白无力,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监管不力的强烈质疑,甚至有人怀疑Meta有意放任这些诈骗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广告收入。 Meta发言人解释称,公司正在应对一场“诈骗流行病”,并已采取多项措施打击欺诈行为,包括测试人脸识别技术、增加用户警告提示,以及与银行和科技公司合作。然而,根据《华尔街日报》获取的内部资料,由于担心可能会对其他广告造成“误杀”、影响收入,Meta近年来在打击虚假、诈骗广告方面不断减少投入,并将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 Meta的内部警示系统显示,账户累积8到32次欺诈违规行为才会被封禁。这使得其旗下社交网络平台成为全球诈骗团伙的“犯罪温床”。美国圣克拉拉县前检察官艾琳·韦斯特表示,Meta的不作为助长了“杀猪盘”等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股浪潮正催生一场“诈骗流行病”,让美国消费者和全球监管机构陷入困局。 有媒体发现,Meta在法律上试图规避责任。在一项涉及加密货币诈骗的诉讼中,Meta引用美国《通信规范法》第230条,主张平台不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负责,从而试图免除法律责任。这一立场招致众多批评,许多人认为Meta作为平台运营者,有责任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Meta的监管不力还体现在其疏松的审核和管理上。调查发现,该公司内部对诈骗行为的监管存在严重漏洞。有报道援引Meta内部员工消息称,公司对广告账户的封禁存在“容忍度”,即在账户被举报多次后才会采取行动。这种做法无疑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在平台上长期发布虚假广告,进行诈骗活动。 引起监管机构关注 Meta旗下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诈骗问题不仅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监管机构的关注。 在澳大利亚,监管机构指控Meta未采取足够措施,防止骗子利用“脸书”平台发布虚假加密货币广告、误导用户投资、骗取用户钱财。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认为,Meta有责任加强对这类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保护用户投资安全。 在日本,30名受害者对Meta及其日本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4.35亿日元,指控公司未尽审核义务,放任虚假广告传播,导致用户受骗。这些受害者中,有的是在Meta平台上看到虚假的投资广告,投入大量资金后血本无归;有的是购买了假冒商品,却无法获得退款和赔偿。 此外,波兰亿万富翁拉法尔·布罗斯卡也计划对Meta提起诉讼,原因是其肖像被用于虚假广告,导致个人名誉受损。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对Meta展开监管调查,关注其在打击虚假广告和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考虑对Meta采取进一步监管行动,以应对平台上日益严重的诈骗问题。 面对这些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Meta表示将加大AI识别与人工审核力度,提升对高风险内容的防控能力。然而,外界普遍认为,仅靠技术手段难以根治问题,呼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督,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共同打击网络不法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交网络平台重新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交流和交易场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