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韩宇 多年来,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201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势而为,成立抚顺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抚顺市医调委)。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抚顺市医调委逐渐探索创新出医患矛盾现场转移、专家库及保险保障、第三方见证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经验。抚顺市医调委成立以来,成功化解医疗纠纷2178件,赔付金额1.13亿余元,接待咨询来访1.2万余人次,收到锦旗257面。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抚顺市医调委,探究其化解大量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精彩故事。 现场转移平息事态 今年2月20日,抚顺市医调委调解员凌晨一点多接到某医院电话,称一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拒绝移送尸体。 调解员驱车赶到医院后,向家属详细介绍了维权途径,从医学专家咨询评估定责到医疗损害赔偿的项目、标准逐项详细讲解,快速回应家属的关切,经过3个多小时工作,家属将尸体移送出医院,此时病房恢复了平静,其他患者安然入睡。 抚顺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陈蕊评价说:“调解员面对剑拔弩张的局势,他们通过耐心倾听患者家属诉求,告知可通过第三方医学专家库出具定责意见、保险公司根据责任比例赔付,让患者家属情绪逐渐趋于理性,对缓和医患关系的作用非同小可。” 这起医疗纠纷,从局面几近失控,到快速平稳化解,得益于抚顺市医调委多年来针对医疗纠纷总结出的“现场转移,平息事态”工作方法。 实践中,一旦有紧急纠纷发生,调解员迅速响应,赶赴现场,将纠纷从易激化场所转移,避免矛盾升级,安抚当事人情绪,使紧张局面得以缓和,为进一步开展调解打下良好基础。 据统计,抚顺市医调委成立以来,共有457件剑拔弩张的医疗纠纷被现场转移,其中429件被成功化解。 专家保险支撑保障 前不久,一场由抚顺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单位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机构、律师、保险公司、患者家属代表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如期召开。座谈会上,各方围绕《抚顺市医学专家咨询评估办法(试行)》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如今在抚顺市,医学专家、律师、法医参与医疗纠纷调解早已常态化,成为化解医疗纠纷的强大支撑。 “面对复杂的纠纷,调解员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抚顺市或辽宁省医学专家库中选取专家,深入剖析问题,准确界定责任,为后续调解奠定坚实基础。”抚顺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刚介绍说,目前,抚顺市医学专家库共有480余人,为来自全市3家三甲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取得副高职称三年以上的相关人员组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抚顺市医调委调解的一起医疗纠纷中,一名女子在妇科手术后大出血导致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却造成严重医疗损害后果,家属多次上访。调解员根据医学专家的定责意见计算赔偿额,促成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抚顺市司法局局长李月表示:“调解员在调解中总结出做好‘三个沟通’至关重要。即受理接待时的沟通,注重让当事人泄怨气、平心气;专家咨询、评估、反馈结果时的沟通,帮助当事人解心结、归理性;计算赔偿额、反馈时的沟通,让当事人解法结、明事理。” 同时,为保障患方权益及时兑现,抚顺市医调委秉承“调赔结合”理念,引入保险公司合署办公,保险理赔速度明显加快,根据赔偿额大小,5个至15个工作日内赔付到位。 目前,抚顺市医调委在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基础上,正积极推进医生参加医师执业保险、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推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编织起前端治理、防调并举的坚强防线。 第三方见证有奇效 47%,5件。上述两个数据,反映出抚顺市医调委创新开展第三方见证工作的奇效。 据统计,2022年,抚顺市约47%的医疗纠纷源于医疗机构术前谈话等工作不到位。 在此背景下,2023年5月22日,抚顺市医调委针对医疗纠纷中因信息、知识不对称引发的纠纷,在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放化疗等告知、知情、选择、同意环节开展了第三方见证。这一举措使调解服务下沉,预防关口前移。 实践中,抚顺市医调委在六家医院建立调解室和第三方见证室,派驻的人员既是调解员,又是见证员,还是信息员。在见证和回访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情况,会及时向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通报相关信息,有效防止杀医害医事件的发生。 “第三方见证人员不仅督促医生对患方全面准确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回访,还将每一件见证独立成卷。”抚顺市医调委主任贾大树说。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3000余件第三方见证的诊疗行为,仅有5件产生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近日,一位骨科手术患者对术前告知的手术费用产生质疑,这位患者通过调阅第三方见证卷宗中视频,消除了费用金额误会,一场即将发生的医疗纠纷被化解在萌芽中。

|
|
抚顺医调委11年化解医疗纠纷2178件
|
|
|
|
( 2025-05-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韩宇 多年来,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201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势而为,成立抚顺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抚顺市医调委)。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抚顺市医调委逐渐探索创新出医患矛盾现场转移、专家库及保险保障、第三方见证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经验。抚顺市医调委成立以来,成功化解医疗纠纷2178件,赔付金额1.13亿余元,接待咨询来访1.2万余人次,收到锦旗257面。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抚顺市医调委,探究其化解大量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精彩故事。 现场转移平息事态 今年2月20日,抚顺市医调委调解员凌晨一点多接到某医院电话,称一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拒绝移送尸体。 调解员驱车赶到医院后,向家属详细介绍了维权途径,从医学专家咨询评估定责到医疗损害赔偿的项目、标准逐项详细讲解,快速回应家属的关切,经过3个多小时工作,家属将尸体移送出医院,此时病房恢复了平静,其他患者安然入睡。 抚顺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陈蕊评价说:“调解员面对剑拔弩张的局势,他们通过耐心倾听患者家属诉求,告知可通过第三方医学专家库出具定责意见、保险公司根据责任比例赔付,让患者家属情绪逐渐趋于理性,对缓和医患关系的作用非同小可。” 这起医疗纠纷,从局面几近失控,到快速平稳化解,得益于抚顺市医调委多年来针对医疗纠纷总结出的“现场转移,平息事态”工作方法。 实践中,一旦有紧急纠纷发生,调解员迅速响应,赶赴现场,将纠纷从易激化场所转移,避免矛盾升级,安抚当事人情绪,使紧张局面得以缓和,为进一步开展调解打下良好基础。 据统计,抚顺市医调委成立以来,共有457件剑拔弩张的医疗纠纷被现场转移,其中429件被成功化解。 专家保险支撑保障 前不久,一场由抚顺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单位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机构、律师、保险公司、患者家属代表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如期召开。座谈会上,各方围绕《抚顺市医学专家咨询评估办法(试行)》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如今在抚顺市,医学专家、律师、法医参与医疗纠纷调解早已常态化,成为化解医疗纠纷的强大支撑。 “面对复杂的纠纷,调解员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抚顺市或辽宁省医学专家库中选取专家,深入剖析问题,准确界定责任,为后续调解奠定坚实基础。”抚顺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刚介绍说,目前,抚顺市医学专家库共有480余人,为来自全市3家三甲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取得副高职称三年以上的相关人员组成。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抚顺市医调委调解的一起医疗纠纷中,一名女子在妇科手术后大出血导致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却造成严重医疗损害后果,家属多次上访。调解员根据医学专家的定责意见计算赔偿额,促成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抚顺市司法局局长李月表示:“调解员在调解中总结出做好‘三个沟通’至关重要。即受理接待时的沟通,注重让当事人泄怨气、平心气;专家咨询、评估、反馈结果时的沟通,帮助当事人解心结、归理性;计算赔偿额、反馈时的沟通,让当事人解法结、明事理。” 同时,为保障患方权益及时兑现,抚顺市医调委秉承“调赔结合”理念,引入保险公司合署办公,保险理赔速度明显加快,根据赔偿额大小,5个至15个工作日内赔付到位。 目前,抚顺市医调委在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基础上,正积极推进医生参加医师执业保险、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推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编织起前端治理、防调并举的坚强防线。 第三方见证有奇效 47%,5件。上述两个数据,反映出抚顺市医调委创新开展第三方见证工作的奇效。 据统计,2022年,抚顺市约47%的医疗纠纷源于医疗机构术前谈话等工作不到位。 在此背景下,2023年5月22日,抚顺市医调委针对医疗纠纷中因信息、知识不对称引发的纠纷,在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放化疗等告知、知情、选择、同意环节开展了第三方见证。这一举措使调解服务下沉,预防关口前移。 实践中,抚顺市医调委在六家医院建立调解室和第三方见证室,派驻的人员既是调解员,又是见证员,还是信息员。在见证和回访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情况,会及时向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通报相关信息,有效防止杀医害医事件的发生。 “第三方见证人员不仅督促医生对患方全面准确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回访,还将每一件见证独立成卷。”抚顺市医调委主任贾大树说。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3000余件第三方见证的诊疗行为,仅有5件产生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近日,一位骨科手术患者对术前告知的手术费用产生质疑,这位患者通过调阅第三方见证卷宗中视频,消除了费用金额误会,一场即将发生的医疗纠纷被化解在萌芽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