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马 玲
老旧小区道路坑洼、路灯不亮、居民扛煤气罐上楼……这些看似琐碎的“小麻烦”,却是群众日日揪心的“大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政府补一点、物业担一点、业主出一点、社区筹一点、街道帮一点”的“五个一点点”模式,3年实施185个“微实事”项目,惠及20万名居民,让民生难题变“幸福清单”。 从“政府独奏”到“五方共治” “昌吉市人大坚持从小微建议着手,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模式,积极助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昌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柳学珍说。 2022年起,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微实事”项目,以“五个一点点”为核心,构建“群众点单—民主协商—共同出资—全程监督”的闭环机制:政府补一点,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万元;物业担一点,物业公司承担公共设施维护责任;业主出一点,居民(商户)按需分摊,少则几百元、多不过千元;社区筹一点,通过公益募捐、闲置资源置换等方式补充资金;街道帮一点,统筹协调施工、招标等难点环节。 “五方攥指成拳,既解了资金短缺的困局,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决策者’。”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孔祥波说。 小切口撬动大幸福 “用了十几年煤气罐,费用高还不安全,现在通了天然气,做饭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天山花园社区居民李秀兰摸着崭新的燃气灶,笑得合不拢嘴。 昌吉市人大代表帕提满在走访中了解到,天山花园社区宇庭家园小区信用社一号楼一直没有通天然气,15户居民常年使用煤气罐,“扛罐上楼”的生活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增加了居民生活负担。 帕提满将这一情况上报人大延安北路街道工委,申请到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微实事”项目,与社区干部一同入户走访,发动楼栋15户居民自筹5.7万元配合“微实事”项目资金6万元引入天然气,通过街道招标、物业协调施工、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仅用两个月时间便让居民的“通气梦”得以实现。 “资金不够怎么办?”“每户出1000元是否合理?”“如何保障施工质量?”在延安北路街道绿园社区“盖碗茶议事会”上,一场关于路面修复的民主实践在热烈讨论…… 商户代表一连抛出10余个问题,辖区人大代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物业、居民(商户)代表围绕资金筹备、工程质量等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用“五个一点点”解决:市人大“微实事”项目资金补助8万元;沿街33家商户按照每户1000元进行集资;由街道统一招标筛选施工单位;社区、物业做好宣传及施工期间相关配合工作;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五方合力对绿园社区宁边路商户门前凹凸不平的路面完成了硬化修复。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五个一点点”不仅破解了资金难题,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背街小巷装上路灯,坑洼道路焕然一新,20万名居民共享“家门口的幸福”,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获得感;3年来,政府投入“微实事”项目资金1105万元,群众满意率达98%,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为确保“微实事”不走样、不变形,昌吉市人大常委会构建“三级监督”体系,源头把关,街道审核项目,人大备案资金;透明公开,资金使用明细在业主群、公示栏“双公开”;验收闭环,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居民签字确认后方可结项。 近日在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昌大楼小区房顶维修施工现场,昌吉市人大代表李军手持卷尺,紧盯施工图:“防水层必须达到5毫米,这是居民议定的硬标准。” “过去这些事情没人管,现在人大统筹起来,有了‘微实事’项目,我们自己也能出力,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都很高兴!”昌大楼小区居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 柳学珍说:“每一分众筹资金都是民主的种子,它们在街头巷尾生根发芽,长出的便是治理现代化的参天大树。‘议政日’‘恳谈会’‘盖碗茶议事会’让协商常态化,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已成为昌吉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

|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五个一点点”让民生难题变“幸福清单”
|
|
|
|
( 2025-05-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马 玲
老旧小区道路坑洼、路灯不亮、居民扛煤气罐上楼……这些看似琐碎的“小麻烦”,却是群众日日揪心的“大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政府补一点、物业担一点、业主出一点、社区筹一点、街道帮一点”的“五个一点点”模式,3年实施185个“微实事”项目,惠及20万名居民,让民生难题变“幸福清单”。 从“政府独奏”到“五方共治” “昌吉市人大坚持从小微建议着手,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模式,积极助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昌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柳学珍说。 2022年起,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微实事”项目,以“五个一点点”为核心,构建“群众点单—民主协商—共同出资—全程监督”的闭环机制:政府补一点,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万元;物业担一点,物业公司承担公共设施维护责任;业主出一点,居民(商户)按需分摊,少则几百元、多不过千元;社区筹一点,通过公益募捐、闲置资源置换等方式补充资金;街道帮一点,统筹协调施工、招标等难点环节。 “五方攥指成拳,既解了资金短缺的困局,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决策者’。”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孔祥波说。 小切口撬动大幸福 “用了十几年煤气罐,费用高还不安全,现在通了天然气,做饭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天山花园社区居民李秀兰摸着崭新的燃气灶,笑得合不拢嘴。 昌吉市人大代表帕提满在走访中了解到,天山花园社区宇庭家园小区信用社一号楼一直没有通天然气,15户居民常年使用煤气罐,“扛罐上楼”的生活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增加了居民生活负担。 帕提满将这一情况上报人大延安北路街道工委,申请到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微实事”项目,与社区干部一同入户走访,发动楼栋15户居民自筹5.7万元配合“微实事”项目资金6万元引入天然气,通过街道招标、物业协调施工、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仅用两个月时间便让居民的“通气梦”得以实现。 “资金不够怎么办?”“每户出1000元是否合理?”“如何保障施工质量?”在延安北路街道绿园社区“盖碗茶议事会”上,一场关于路面修复的民主实践在热烈讨论…… 商户代表一连抛出10余个问题,辖区人大代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物业、居民(商户)代表围绕资金筹备、工程质量等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用“五个一点点”解决:市人大“微实事”项目资金补助8万元;沿街33家商户按照每户1000元进行集资;由街道统一招标筛选施工单位;社区、物业做好宣传及施工期间相关配合工作;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五方合力对绿园社区宁边路商户门前凹凸不平的路面完成了硬化修复。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五个一点点”不仅破解了资金难题,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背街小巷装上路灯,坑洼道路焕然一新,20万名居民共享“家门口的幸福”,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获得感;3年来,政府投入“微实事”项目资金1105万元,群众满意率达98%,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为确保“微实事”不走样、不变形,昌吉市人大常委会构建“三级监督”体系,源头把关,街道审核项目,人大备案资金;透明公开,资金使用明细在业主群、公示栏“双公开”;验收闭环,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居民签字确认后方可结项。 近日在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昌大楼小区房顶维修施工现场,昌吉市人大代表李军手持卷尺,紧盯施工图:“防水层必须达到5毫米,这是居民议定的硬标准。” “过去这些事情没人管,现在人大统筹起来,有了‘微实事’项目,我们自己也能出力,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都很高兴!”昌大楼小区居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 柳学珍说:“每一分众筹资金都是民主的种子,它们在街头巷尾生根发芽,长出的便是治理现代化的参天大树。‘议政日’‘恳谈会’‘盖碗茶议事会’让协商常态化,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已成为昌吉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