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打造诉求解决“主阵地”
· 画好矛盾化解“同心圆”
· 谱写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壮丽篇章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工会法执法检查
· 张军会见出席第二十次上合组织成员国
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的各国代表团
· 应勇会见澳门特区检察院检察长陈子劲
· 以高质效法律监督护大河安澜
· 把忽悠人的广告清出市场
· 图片新闻
· 风里雨里,谁为骑手兜底?

画好矛盾化解“同心圆”
青海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 2025-04-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徐鹏

  今年6月底前,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确保全省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今年年底前,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明年6月底前,新建的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明年年底前,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近日,青海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按下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快进键”。会议对《青海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了详细解读。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海东市民和县综治中心运行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海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画好矛盾化解“同心圆”。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中央政法委要求,部署开展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工作。目前,8个市州综治中心均有实体机构;45个县级综治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方式,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均设置群众接待大厅和综合调解、品牌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功能区(室);乡级综治中心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统筹协调,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强化工作协同,建成率达到100%。市、县、乡在首问负责、案件受理、工作联动、业务协同、分流交办、限时办结等方面形成机制,推动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落实落细。
现场观摩
  位于中心城区的民和县综治中心,是一栋3层小楼。进入中心,首先看到的是服务大厅,左侧为导引台,右侧为矛盾纠纷调解、仲裁(劳动争议)、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服务、法律监督6个服务窗口。往里走是接访大厅,当天负责接访的县领导是民和县副县长焦兴龙。除此之外,一楼还有劳资纠纷调解室、道路纠纷调解室等。
  二楼主要是功能调解室和法律服务室,包括金牌调解室、金融纠纷调解室、综合调解室、特邀调解室、心理疏导室、法律监督室。在极具地方特色的“茶碗儿”调解室,工作人员介绍,当事人来了后先端上一杯热茶消消气,气顺了纠纷就好化解了。远程调解室则针对当事人双方或一方不在本地,由调解员通过视频设备组织当事人线上调解。法律服务室包括公证室、律师服务室、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室、法学专家室等。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三楼包括仲裁室、“两代表一委员”室、诉调对接室、司法协同室、法官室、速裁法庭等,还有一个指挥调度室,通过墙上的电子大屏,记者看到,综治中心汇聚了全县的综治数据和公共视频,通过定期研判矛盾纠纷态势,及时向县委政法委报告预警,从而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平台还上线“AI矛调小助手”,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调解员化解纠纷提供法律条款、调处方案等智能辅助。
  民和县综治中心办公面积12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设有引导接待、多元调解、指挥调度3个功能区,整合综治维稳服务(信息)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拓展心理服务、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司法确认、“两代表一委员”服务监督等“N”个服务职能。
  中心确定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6家常驻单位,诚信法律服务所等5家轮驻单位,卫健、住建、交通等16家随驻单位和社会力量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参与中心工作。实行“综合登记—分流转办—事项办理—跟踪督办—办结反馈—回访”的6步闭环工作法。
交流发言
  会上,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和西宁市城北区委政法委、民和县委政法委、海北州海晏县委政法委,以及海东市新民学校作了交流发言。
  据介绍,全省法院采取常驻、轮驻等方式选派调解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法官或司法辅助人员进驻综治中心,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及立案、速裁快审等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诉讼服务团队进驻全覆盖。2024年以来,全省法院委托综治中心成功调解纠纷7万余件,新收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0.28%。
  青海省司法厅将司法行政相关业务职能深度融入综治中心,着力建好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行政复议、智慧调解“四个平台”,中心入驻的法律服务人员年均为9万余人次提供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
  青海省信访局坚持访调结合、调解优先,将信访问题优先导入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做到能调则调、应调尽调。去年,各地综治中心受理办理信访事项2862件次,一次性化解率达95.3%;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的信访事项比例从上半年不到10%,大幅增加到42.36%。
  西宁市城北区综治中心坐落于人口稠密的小桥地区,投资630万元在一栋六层旧办公楼上改造而成,于今年3月1日正式挂牌。中心办公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8个服务窗口、10余个功能室,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指挥中心、社会治安指挥调度中心和24小时便民服务中心。
  海北州海晏县综治中心位于城镇中心地带,紧邻政府政务服务大厅,面积1000平方米,按照“一厅四区九室”进行布局设置,以“常驻+轮驻+随驻”方式运行,对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实行“小事快办、急事特办、烦事细办、难事共办”的“四事分流法”。同时,组建专家小组参与重大矛盾、信访事项化解。
系统部署
  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借鉴外省有益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短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现场会对《实施意见》作了解读。
  《实施意见》共六部分内容,包括总体目标、标准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实战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总体目标与党中央统一部署步调一致;标准化建设上,明确县、乡综治中心重在“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省、市综治中心重在统筹协调。
  专业化建设方面,要求省、市、县党委政法委书记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兼任同级综治中心主任,司法厅(局、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调解组织、矛盾问题较多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信访部门要派员常驻,其他重点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可派员常驻或轮驻,有关社会力量可通过随叫随到等方式入驻。
  实战化建设上,明确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的具体任务、流程等。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面主要通过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分类流转、案结事了4项流程,推动进驻部门单位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协助作用,助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重点群体服务管理、群防群治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上,由省级统筹规划建设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制度化建设上,明确综治中心需建立健全多元化解、研判预警、协调调度、岗位管理、综合评估、督办问责6项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