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不满关税政策 美小企业主起诉特朗普政府
· 尹锡悦内乱案首次庭审备受瞩目
· 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迎来契机
· 巴西《商业互惠法》生效反制贸易壁垒
· 新加坡推新法打击洗黑钱等非法活动
· 泰国实施新法规加强反电诈监管力度

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迎来契机

( 2025-04-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吴子曦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自2021年以来陷入“冻结”状态,近期欧盟方面释放出解冻协定的良好意愿。尽管中欧关系近年来经历波折,意识形态差异明显,但双方战略基础依然牢固,经贸合作仍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中欧双方有重启协定谈判的战略动力和现实需求。正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阴霾笼罩全球之际,叠加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关键节点,重启协定谈判可谓恰逢其时,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为解冻奠定政治基调排除意识形态干扰
  近期欧盟对华外交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解冻奠定了政治基调。
  长期以来,欧盟内部政治语境复杂多元,在持续存在的所谓对华“去风险”杂音中,美国前总统拜登上任后仅两个月即利用大西洋主义和价值观因素迫使欧洲加入对华制裁行列,成功冻结了该协定。但要看到,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这既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昭示,也是中欧各界的主流共识。2025年年初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高层互动频繁,释放出可能解冻协定的积极信号。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访华时明确表示,希望“重新参与”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同时,在美国“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之际,欧盟与中国均承诺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率先出访中国,为中欧合作的深化按下了“加速键”。这些都预示着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解冻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并传递出一个积极而明确的信号:中欧在反击不公正关税壁垒这条路上已经成为“同路人”,正以务实的合作姿态,守护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共识,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力量。
  近期欧盟对华经济政策呈现务实迹象,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解冻排除了意识形态干扰。
  近年来,欧盟对华制裁叠加乌克兰危机冲击,使欧盟在对外交往中更突出人权、民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然而,事实表明,传统意识形态对抗并未给欧盟带来实质利益,反而使其成为中美、俄美对抗的牺牲品。与中美关系不同,中欧关系建立在更为务实的基础上,双方意识形态分歧更具可协商性。例如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幅度和目的各不相同。对欧盟而言,征税的主要目标是寻求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非地缘政治竞争或单纯保护主义。近期中欧已同意探讨为中国产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欧盟去年征收的关税。这一突破背后,是双方对“贸易战无赢家”的深刻认知。这不仅为当今各国之间用谈判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以合作诚意化解意识形态差异提供了一个真实范例,也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谈判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为解冻提供现实基础创造外部机遇
  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仍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解冻提供了现实基础。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欧双方彼此已形成高度紧密的经济共生关系,利益融合深广,欧盟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持续“雪藏”所获得的现实收益有限。据统计,2024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也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欧盟外出口总额的8.3%。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中欧之间已形成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相互交融、深度互嵌的格局。作为中欧经贸布局中“皇冠上的明珠”,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包含的内容是欧盟及其成员国许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深刻反映了双方企业和市场的切实需求,获得了德法等成员国的积极支持,德国等对欧洲议会冻结协定并不认同,欧洲内部长期存在积极支持并推动该协定生效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在目前欧洲增长乏力、急需对外投资提振经济时,通过协定巩固和扩大对华投资市场符合欧洲根本利益。
  “特朗普2.0”使欧盟对华政策呈现战略自主迹象,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解冻创造了良好外部机遇。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欧盟采取强硬政策,包括钢铝关税、汽车税和所谓“对等关税”,促使欧盟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欧盟希望成为地缘政治的选手,而不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场所。近期种种迹象显示,布鲁塞尔在发展对华关系上表现出更具建设性的姿态,除了经济利益的考量,亦包含战略自主的追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欧洲企业约占总参会人数的40%,欧洲企业高管们“用脚投票”来到中国、看多中国(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增长潜力、政策调控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期信心)、做多中国(指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并通过投资行为表达这种信心),让很多刻意制造的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叙事落了空。而中欧关系之所以充满活力,还因为它不是“排他性博弈”而是“开放性共赢”,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如今面对“特朗普2.0”时代,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不仅是最有效、最具象征意义的行动,也是双方合作成本最低的选择,将有力展示中欧能够超越分歧、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外部环境调整带来的挑战。
中欧积极携手为解冻提供战略动力
  中欧携手积极参与规则重塑和全球治理,为解冻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提供了战略动力。
  “布鲁塞尔效应”使欧洲仍处于世界舞台中心,欧盟在化学品安全标准、航空业碳排放以及新兴数字经济领域掌握着举足轻重的规则制定权。这种制度性力量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蓝本,也为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铺就了广阔天地。在世贸组织改革陷入停滞的背景下,作为全球贸易规则的坚定遵守者和积极塑造者,中欧双方有着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坚定意愿。中方提出,中欧应当肩负起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此番理念在桑切斯访华期间得到积极呼应,其明确表明“坚持开放自由贸易,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加征关税”也是欧方一贯立场。气候变化应对、数字经济治理和多边贸易体系改革等领域,正是中欧利益交汇的关键节点,也可能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解冻率先取得突破的方向。此时重启协定,不仅契合双方共同利益,更是中欧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均衡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最佳时机。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只要中欧开放共赢,“逆全球化”就不会得势。作为维护多边主义的坚定力量,中欧正通过重启全面投资协定谈判,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动力,树立合作共赢的典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可引导欧盟在战略上作出更加独立自主的选择,中欧完全有条件在共同关心的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解冻创造良好条件。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欧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未来中欧合作的舞台必将更加宽广。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