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特朗普“交易外交”实质是服务美国一己私利
· 法国医保欺诈案为医保监管敲响警钟
· 韩国国会批准改写商业法典法案
· 英国仲裁制度改革出现新动向
· 尼日利亚实施新版投资与证券法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特朗普“交易外交”实质是服务美国一己私利

( 2025-04-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图为3月19日,也门首都萨那一处地点遭到美军空袭后升起浓烟和火焰(手机照片)。 新华社发
  □ 赵禹皓
  
  自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媒体在总结其外交政策时,频繁使用一个词语——交易外交。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文说,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本质是“纯粹的交易”。从挥舞“关税大棒”到一心谋取资源,“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战略既咄咄逼人又包罗万象,既适用于盟友也适用于对手”。
  不过,特朗普对此却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我的一生都在做交易。”
援助不是无偿的
  在特朗普“交易外交”中,出面高调调停乌克兰危机无疑是最鲜活的事例。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三年,这不仅给俄乌双方,更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深刻变化。正当危机陷入僵局之时,特朗普出场了,高调宣布要结束这场危机。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当地时间3月27日,彭博社、《金融时代》《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国媒体披露了“美乌最新矿产协议”的细节,惊呼“在现代外交史上从未出现过”。
  根据已经披露的细节,乌克兰的收益将全部由美乌“投资基金”管理。此外,与之前旧版的协议只涉及矿产不同。在新协议中,乌克兰的道路、铁路、港口、石油、天然气和矿产一起,全部被纳入框架范围。按照新协议,无论这些项目是已存在还是未建的,美国都可以从中分成。
  换句话说,美国的援助不是无偿的,是必须还的!
  “客观上,这份新协议实际上已不能再被称为‘矿产协议’”,有分析指出,“机敏商人”特朗普新协议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控制乌克兰”。
  难怪这份“新协议”被曝光后,在乌克兰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乌克兰议会成员热列兹尼亚克称“这份协议太恐怖了”,基辅美国大学的创始校长谢列梅塔更是直呼,新协议“把乌克兰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
  美方将援助款项定性为债务的做法,无疑给乌克兰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这种安排不仅将对乌克兰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更将带来深远的政治冲击。对泽连斯基政府而言,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将成为严峻考验。若该草案最终落实,乌克兰将被迫让渡相当程度的经济主权。
事事皆可交易
  执政两个多月来,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方面四处出击,认为一切都可以谈,而促成交易的手段,正如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所言:既可以用“胡萝卜”,也可以用“大棒”。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如此,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如此。
  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要求哈马斯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以“否则你们将惹上大麻烦”相威胁;特朗普政府一度提出“清空加沙”,并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逻辑,这两大问题都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造成的,不解决就加征关税。特朗普还盯上了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称“无论如何都要得到”,甚至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如果丹麦不答应,那美国就要对丹麦加征关税。
  特朗普上台后,还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协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等。他认为这些协议对美国不利,限制了美国的发展。例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因为特朗普认为该协议对美国的能源产业和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退出伊朗核协议,是因为他认为该协议未能有效遏制伊朗的核计划和地区影响力。这些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许多国家认为美国在放弃其国际责任,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
  美国智库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纳·图西指出,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与他所著的《交易的艺术》一书中描述的房地产策略如出一辙:激化矛盾、极限施压,将局势推向灾难边缘,试图在最后一刻达成交易。
激化各方矛盾
  事实上,特朗普交易外交的重要特征,是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强调交易关系和利益最大化。这种外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实际情况是激化了各方矛盾。
  在特朗普3月18日和19日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后,美国媒体认为,俄方实际上已拒绝了美方先前提出的俄乌停火30天方案。美国媒体分析说,美俄元首通话凸显两国间的更多分歧而非共识。同时,乌方对俄乌30天内停止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也不满意,希望停火范围包括其他民用基础设施。泽连斯基还强调,乌方无意转让特朗普政府“感兴趣”的扎波罗热核电站。
  而在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后,多方出台或正在酝酿反制措施。加拿大的“报复清单”涵盖农产品、汽车零部件等美国关键出口领域;墨西哥考虑限制美国企业在能源、电信等战略领域的市场准入;欧盟正在考虑对美国公司采取相关措施,如调查其反竞争行为和劳工标准等,修订各国税法以从美国跨国公司获得更大份额利润,采取环境措施迫使美国公司采用更严格的生产方法或限制其市场准入等。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欧委会或将首次动用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对美进行报复。
  德国政府警告说,若美国执意加税,欧洲可在“一小时内”回击,反制手段不仅限于关税,还可能包括数字税、反垄断调查及环境标准限制。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交易外交”的实质不过是基于强权的胁迫外交,服务的是美国的一己私利,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不顾相关方诉求、胁迫其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这样的外交手段即便能够达成“交易”,恐怕也难以持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