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是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途径。唯有坚持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不断完善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检察新格局,在遵循司法规律与创新技术应用之间寻找最优解,方能以科技赋能促进司法公正可感可触。 2024年以来,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二分院”)围绕数字检察战略要求,在省检察院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探索构建符合二分院实际的数字检察工作格局,推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一、强化“三项机制”建设,构建数字检察统筹推进新格局 数字检察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螺旋式迭代工程,只有建立完善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整合技术、数据、人才等多元资源,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协同利用,确保各项任务精准落地。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将数字检察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由检察长担任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2024年初带队到辖区7个基层院开展调研,围绕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应用推广等内容交流探讨,达成“建模不重复、成果一起用”的共识。 完善检察一体化机制。对上,积极接受省人民检察院在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对下,向辖区院印发《数字检察上下协作一体化机制暂行管理办法》,成立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数字检察模型应用和推广“一本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内,由业务部门主导需求分析,技术部门协同建模,形成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搭平台交流”思路,组织本院与辖区院有关干警赴外地检察院实地交流学习。邀请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模型的主创人员走进单位授课。在辖区院业务培训班中加入公益诉讼数字检察监督模型探讨交流环节,共同提升数据思维能力。注重挖掘和补充专业人才,组织具有法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干警参与建模工作,让更多干警发挥作用。 二、坚持“三化导向”研发,打造精准实用监督模型 打造数字检察监督模型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以需求为导向,盘活内部数据资源,建立标准化建模流程,方能确保模型聚焦检察工作痛点难点,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需求精准化,锚定监督靶点。针对司法鉴定文书制作不符合法医学专业标准问题,构建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侦查监督模型,加强侦查活动执法监督,进一步打通法医学专业壁垒,减轻检察官技术性证据审查压力,该模型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涉及司法鉴定文书审查的模型。 数据获取便利化,夯实建模根基。为避免因无法获取外部数据等问题导致模型上架后难以推广应用,我们充分挖掘检察机关内部数据,促进现有数据的开发运用,先后研发了多个监督模型。 建模标准化,提升模型质量。坚持对下指导建模,对于辖区各院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业务指导。完善模型异地验证和使用规定,二分院创建的模型需异地验证的,辖区各院根据下发的数据类型调取并报送数据;辖区各院创建的模型,提交二分院进行异地验证,参与异地验证的检察院根据二分院下发的数据类型调取并报送数据。 三、实施“纵横结合”策略,加强对外推广交流 纵向贯通省检察院技术优势、分市院协调地位和基层院应用需求,横向搭建不同地域检察机关协作互助机制,推动优秀法律监督模型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应用,是全面推动数字检察战略实施的关键。 纵向贯通三级应用链。建立“省院指导—分院主推—基层验证”推广体系:针对辖区院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积极向省检察院请求技术支持,由省检察院智慧检务部进行数据清洗,将线索返还二分院案管部门分流办理。同时,协调辖区各院领导和模型办案检察官,现场给予答疑和指导,着力推动线索成案。筛查产生监督线索3万余条,指导辖区院应用自研模型成案37件。 横向拓展跨域协作网。创新“模型互用+数据互助”推广模式:对应用二分院模型的外省检察院,二分院亦优先应用对方模型,并将其推荐至辖区各基层院使用,目前已累计应用外省检察院模型27个。不断完善推广模型的办案指引和操作流程,协调省检察院为外省检察院提供数据清洗服务,目前已清洗数据3000余条。安排专人提供模型使用答疑服务,及时解决外省检察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推广与经验交流有机融合,赴外地开展推广活动20余次,累计推动200余家外省检察院应用二分院的推广模型。 四、深化“四大检察”赋能,助推监督质效提升 法律监督模型的重点在于应用。要聚焦办案,把模型做优、线索做实、监督质效做高,以数字之力赋能“四大检察”更加充分协调发展,实现法律监督的叠加倍增效应。 赋能刑事检察更加优化。运用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侦查监督模型,获取2022至2023年二分院及辖区各院相关案件司法鉴定文书500余份,筛查监督线索196条,二分院及辖区各院成案9件,制发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7份、检察建议书2份。辖区两级院运用相关监督模型,成案20余件,有力提升了刑事检察办案质效。 赋能公益诉讼检察更加精准。联合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城镇污水排放治理法律监督模型,调取数据2.7万余条,立案监督17件。在辖区各院推广应用医保基金法律监督模型,共调取医疗报销数据300多万条,产生线索155条,已反馈辖区各院进一步核实。 赋能民事行政检察更加有效。与辖区院一体运用北京、贵州等地数字监督模型,发现案件线索7件并成案1件,有效破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监督线索发现难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系统思维推进数字检察迭代升级,在完善基础设施、深化数据应用、强化技术支撑上持续发力,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真正成为提升监督质效的“智慧引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
|
构建数字检察统筹推进新格局
|
|
|
|
( 2025-03-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盖曼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
|
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是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途径。唯有坚持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不断完善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检察新格局,在遵循司法规律与创新技术应用之间寻找最优解,方能以科技赋能促进司法公正可感可触。 2024年以来,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二分院”)围绕数字检察战略要求,在省检察院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探索构建符合二分院实际的数字检察工作格局,推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一、强化“三项机制”建设,构建数字检察统筹推进新格局 数字检察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螺旋式迭代工程,只有建立完善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整合技术、数据、人才等多元资源,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调配与协同利用,确保各项任务精准落地。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将数字检察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由检察长担任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2024年初带队到辖区7个基层院开展调研,围绕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应用推广等内容交流探讨,达成“建模不重复、成果一起用”的共识。 完善检察一体化机制。对上,积极接受省人民检察院在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对下,向辖区院印发《数字检察上下协作一体化机制暂行管理办法》,成立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数字检察模型应用和推广“一本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内,由业务部门主导需求分析,技术部门协同建模,形成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搭平台交流”思路,组织本院与辖区院有关干警赴外地检察院实地交流学习。邀请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模型的主创人员走进单位授课。在辖区院业务培训班中加入公益诉讼数字检察监督模型探讨交流环节,共同提升数据思维能力。注重挖掘和补充专业人才,组织具有法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干警参与建模工作,让更多干警发挥作用。 二、坚持“三化导向”研发,打造精准实用监督模型 打造数字检察监督模型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以需求为导向,盘活内部数据资源,建立标准化建模流程,方能确保模型聚焦检察工作痛点难点,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需求精准化,锚定监督靶点。针对司法鉴定文书制作不符合法医学专业标准问题,构建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侦查监督模型,加强侦查活动执法监督,进一步打通法医学专业壁垒,减轻检察官技术性证据审查压力,该模型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涉及司法鉴定文书审查的模型。 数据获取便利化,夯实建模根基。为避免因无法获取外部数据等问题导致模型上架后难以推广应用,我们充分挖掘检察机关内部数据,促进现有数据的开发运用,先后研发了多个监督模型。 建模标准化,提升模型质量。坚持对下指导建模,对于辖区各院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业务指导。完善模型异地验证和使用规定,二分院创建的模型需异地验证的,辖区各院根据下发的数据类型调取并报送数据;辖区各院创建的模型,提交二分院进行异地验证,参与异地验证的检察院根据二分院下发的数据类型调取并报送数据。 三、实施“纵横结合”策略,加强对外推广交流 纵向贯通省检察院技术优势、分市院协调地位和基层院应用需求,横向搭建不同地域检察机关协作互助机制,推动优秀法律监督模型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应用,是全面推动数字检察战略实施的关键。 纵向贯通三级应用链。建立“省院指导—分院主推—基层验证”推广体系:针对辖区院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积极向省检察院请求技术支持,由省检察院智慧检务部进行数据清洗,将线索返还二分院案管部门分流办理。同时,协调辖区各院领导和模型办案检察官,现场给予答疑和指导,着力推动线索成案。筛查产生监督线索3万余条,指导辖区院应用自研模型成案37件。 横向拓展跨域协作网。创新“模型互用+数据互助”推广模式:对应用二分院模型的外省检察院,二分院亦优先应用对方模型,并将其推荐至辖区各基层院使用,目前已累计应用外省检察院模型27个。不断完善推广模型的办案指引和操作流程,协调省检察院为外省检察院提供数据清洗服务,目前已清洗数据3000余条。安排专人提供模型使用答疑服务,及时解决外省检察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推广与经验交流有机融合,赴外地开展推广活动20余次,累计推动200余家外省检察院应用二分院的推广模型。 四、深化“四大检察”赋能,助推监督质效提升 法律监督模型的重点在于应用。要聚焦办案,把模型做优、线索做实、监督质效做高,以数字之力赋能“四大检察”更加充分协调发展,实现法律监督的叠加倍增效应。 赋能刑事检察更加优化。运用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侦查监督模型,获取2022至2023年二分院及辖区各院相关案件司法鉴定文书500余份,筛查监督线索196条,二分院及辖区各院成案9件,制发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7份、检察建议书2份。辖区两级院运用相关监督模型,成案20余件,有力提升了刑事检察办案质效。 赋能公益诉讼检察更加精准。联合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城镇污水排放治理法律监督模型,调取数据2.7万余条,立案监督17件。在辖区各院推广应用医保基金法律监督模型,共调取医疗报销数据300多万条,产生线索155条,已反馈辖区各院进一步核实。 赋能民事行政检察更加有效。与辖区院一体运用北京、贵州等地数字监督模型,发现案件线索7件并成案1件,有效破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监督线索发现难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系统思维推进数字检察迭代升级,在完善基础设施、深化数据应用、强化技术支撑上持续发力,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真正成为提升监督质效的“智慧引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