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律服务·解读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力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实质性化解
· 看“穿越”来的“包大人”如何识破花样骗局
· 处置涉案财物时应全面保障各方主体合法权益
· 滨州立法守护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
看“穿越”来的“包大人”如何识破花样骗局

( 2025-03-30 ) 稿件来源:法治日报 法律服务·说法
  □ 本报记者 邹星宇
  
  近期,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指导的普法微短剧《包大人,现在是2025!》上线播出。剧集以北宋名臣包拯为主角,讲述了他与法官助理江南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携手反诈、识破骗局,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故事。AI换脸、冒充公检法、恋爱“杀猪盘”、网络赌博……本期【追剧普法】由《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保良律师带来解读。
  场景一:包拯和江南遇到了众多遭受网络诈骗的受害者,经过调查,最终锁定了一伙利用AI技术进行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利用AI进行网络诈骗,将面临什么处罚?
  利用AI进行网络诈骗,根据不同情节,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后果。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诈骗金额较大,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涉嫌诈骗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场景二:包拯和江南在打车回家的路上,司机撞倒了一名路人。送去医院后,包拯发现这位大哥只抱紧自己的包,神情慌张,完全不顾自己的伤势。经询问才知道,这位大哥是一名公司的财务人员,因沉迷网络赌博而欠债,意图偷取公款。关于网络赌博,法律如何规定?
  参与赌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需承担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网络赌博情节比较严重,可能涉嫌赌博罪、开设赌场罪和组织参与国(境)外赌博罪。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与国(境)外赌博,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另外,参与网络赌博而产生的债务,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因赌博产生的债务无需偿还,债权人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强制追讨。

  如今,冒充公检法、利用AI换脸、网恋“杀猪盘”等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背后诈骗套路是什么?

  网络诈骗套路多样且狡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分子扮成公检法人员,进行身份伪装,借由改号软件让来电显示为官方号码,以受害者卷入重大案件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并诱导转账给“安全账户”。
  2、利用AI换脸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广泛搜罗目标对象的照片、视频,运用AI技术精心合成换脸视频或音频。随后精心设计诈骗场景,比如冒充企业老板紧急要求财务转账,或假扮熟人在社交软件上哭诉急需借钱。一旦实施诈骗,受害者因看到逼真的换脸内容,极易信以为真,进而转账汇款。
  3、情感诱导套路。以网恋“杀猪盘”为例,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打造完美人设,与受害者建立亲密关系,取得信任后,以投资、创业、交通事故等借口骗钱。

  律师反诈提示:

  首先,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关注国家反诈中心等官方渠道,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面对网络信息应保持理性,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靓男美女”等诱惑信息,以及要求转账、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仔细甄别,避免冲动决策。
  其次,谨慎对待信息,加强信息辨别能力。遇到自称公职人员、企业客服等身份的人员,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如拨打相关单位官方客服电话。提升识别AI换脸视频能力,可以留意对方面部表情及动作是否流畅,人脸与背景、身体边缘融合是否自然,如果尚不能作确切判断,可以在视频结束后以其他方式联系当事人核实情况。
  最后,规范资金操作,养成良好习惯。对于陌生人或未经充分核实的对象提出的转账要求,坚决拒绝。熟悉网上支付的安全规则,设置复杂且独特的支付密码,定期更换,谨慎使用公共网络进行支付操作。定期更新手机、电脑上的杀毒软件、App等,防止诈骗分子利用软件漏洞实施诈骗。
 
更多内容请参见《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看“穿越”来的“包大人”如何识破花样骗局

( 2025-03-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律服务·解读
  更多内容请参见《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