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生活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挑战冬泳,确保安全和规范是首要
· 试用期内,说辞退就辞退?
· 丈夫3次境外网购“迷魂药”被判走私毒品罪
· 商品维修用时是否计入保修期
· 治理虚假摆拍乱象需全链条发力
· 大回暖跟着倒春寒,如何防“春病”

大回暖跟着倒春寒,如何防“春病”

( 2025-03-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生活
  □ 新华社记者 黄凯莹 龚雯

  近期气温反复多变。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自2月26日起,我国大部地区持续回暖,但预计在3月初时冷空气再度来袭,全国大部地区又将出现剧烈降温。
  乍暖还寒时,如何做好春季高发疾病的预防?
  冷热交替,要小心呼吸系统疾病。春季里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细菌病毒都会比较活跃,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处于高发期。除普通感冒外,流行性感冒亦在春季高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虽已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但仍会有散发。专家提醒,这些疾病都可通过注意保暖、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等措施有效预防。
  过敏原“随风”而行,需警惕过敏性疾病。春季气候多变,春风里易携带花粉、尘螨、柳絮等常见过敏原,侵袭人体,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专家提醒,过敏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慎防病情加重出现过敏性休克等。
  气温变化大,得管好心脑血管疾病。“春季气温大起大落,血管也会跟着热胀冷缩。”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万众说,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硬化程度较高,更难适应环境温度的快速变化,血管在不断舒张和收缩中更易出现异常,可能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春季时要特别注意慢病管理。针对相关疾病风险人群,黄万众建议,早晚加穿背心、围巾等,重点保护颈动脉和胸口不受寒;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从四肢开始冲淋,让血管逐渐适应;在起床、起身时,依次进行“三个30秒”,即睁眼躺30秒、坐起30秒、床边坐30秒,给血管调节的时间。此外,若出现持续头痛、单侧肢体麻木、胸口压榨性疼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拨打120,抓住黄金抢救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