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4.5小时!俄美高官“破冰”会谈达成四点共识
· 被踢出谈判桌 欧洲难掩焦虑
· 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
· 印度记者揭官商勾结黑幕遇害身亡

被踢出谈判桌 欧洲难掩焦虑

( 2025-0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当地时间2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商讨欧洲安全及乌克兰局势等问题。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吴琼
  
  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一场没有第三方参与的会谈,讨论乌克兰问题。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欧洲大陆引发强烈震动。欧洲各国及欧盟等组织对于被踢出乌克兰问题谈判桌充满焦虑,为此接连召开紧急会议,试图挽回被边缘化的命运,却因内部分歧陷入尴尬境地。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被踢出乌克兰问题谈判桌,充分暴露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尴尬地位和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未来,欧洲能否走出“盟友迷思”,实现战略自主,不仅关系到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影响力,也将影响欧洲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发展。
欧洲恼火
  自美俄推进双边谈判进程以来,欧盟就多次警告“任何涉及乌克兰的谈判必须有欧洲参与”,但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乌克兰的和平谈判桌上不会有欧洲的位置。”这一表态被欧洲视为赤裸裸的背叛。
  俄美利雅得会谈消息传出后,欧洲多国迅速作出反应。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我不得不说,我对此感到有些恼火。”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领导人的表态反映出欧洲对自身被边缘化的不满。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强调:“为了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应该积极地让冲突的一方,也就是乌克兰参与其中,同时认为自身受到威胁的欧盟也应该参与其中。欧洲应一劳永逸地确立安全和防务为其共同利益。”
  欧洲议会多个党团,包括欧洲人民党、社会民主党、复兴党和绿党等,发表联合声明,称“欧洲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来捍卫其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德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帕佩格更是形象地评论道,在俄乌冲突谈判中,欧洲只能坐在“小孩”那桌。
  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真正令欧洲不安的是,俄美利雅得会谈的核心议题——乌克兰问题及安全保障——直接涉及欧洲安全框架,但欧洲却被排除在外。朔尔茨批评美国“单边行动破坏了欧洲的信任”。
内部分歧
  在美俄会谈的阴影下,欧洲多国领导人1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紧急会议,商讨乌克兰局势和欧洲集体安全等议题。出席会议的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等国领导人,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北约秘书长吕特。
  这是一场匆忙组织的会议。冯德莱恩会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欧洲应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同时欧洲防务须得到加强。”英国首相斯塔默则表示,“我们需要加强欧洲集体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然而,这场会议实际达成的共识有限,反而暴露了欧洲内部的诸多分歧。
  会议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在维和框架下向乌克兰派遣部队。斯塔默称,英国已准备好在必要时派遣地面部队;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也表示,瑞典“绝对有可能”在战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但需要俄乌谈判取得进展才能实现这一点。但德国、西班牙、波兰则持反对态度。朔尔茨表示,现在讨论派遣部队还“为时过早”;波兰重申,它不打算派遣任何部队前往乌克兰帮助确保战后安全,而是继续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最终,这场长达3个小时的峰会未能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也未能达成实质性协议。
  仅仅隔了一天,2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就乌克兰和欧洲安全问题召集紧急会议。此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除了17日的与会者之外,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希腊、芬兰、罗马尼亚、瑞典和比利时等欧盟国家,以及加拿大和挪威也被邀请参加。这表明欧洲试图进一步协调立场,应对美俄会谈带来的影响。
敲响警钟
  连日来,欧洲媒体对特朗普政府的批评铺天盖地。《卫报》指责美国“将盟友视为菜单上的鱼肉”,《费加罗报》则称“跨大西洋关系已到脱钩临界点”。
  欧洲的焦虑并非毫无缘由。在安全层面,欧洲担心美俄撇开欧洲进行谈判,可能会达成一些不符合欧洲安全利益的协议。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一直处于地缘政治冲突的前沿,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欧洲希望通过参与谈判,确保自身的安全关切得到重视,避免出现对自身不利的安全安排。如果欧洲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未来欧洲的安全架构将可能由美俄主导,欧洲将失去在自身周边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从经济角度来看,欧洲为了支持乌克兰以及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自身经济承受了巨大压力。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困扰着欧洲经济的发展。欧洲希望通过参与谈判,能够在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同时,缓解经济压力,找到恢复与俄罗斯经济关系的平衡点。如果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欧洲可能无法在经济方面获得有利的解决方案,经济困境将持续甚至加剧。
  长期以来,欧洲在多个方面高度依赖美国,形成了一种“盟友迷思”。然而,此次被排除在乌克兰问题谈判之外,让欧洲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依赖关系。毫无疑问,欧洲需要走出“盟友迷思”,尽快落实战略自主。
  欧洲有识之士指出,俄美利雅得会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欧洲的焦虑与分裂。美国“甩开盟友”的单边行动,固然暴露了其霸权逻辑,但也为欧洲敲响警钟:若继续沉溺于“盟友迷思”,欧洲将沦为大国博弈的旁观者甚至牺牲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