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何昱乔
1954年3月,“五四宪法”草案初稿形成后,首先经历了为期两个月的研究与讨论,这套《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1套25册,以下简称《汇辑》)生动展现了这场讨论的成果。 根据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五四宪法”草案初稿除了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外,还要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发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讨论。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座谈会的分组讨论,于1954年3月25日开始,1954年5月初结束,历时40多天。各组按照章节顺序,逐条逐句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认真研究。17个组共开会260次,其中最多的开过22次会,参会人数最多时达509人。 《汇辑》整理记录了1954年3月25日至1954年6月11日期间,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座谈会上各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疑问共3912条,以及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反馈的意见和疑问共6813条。其中,第1辑至第6辑、第8辑至第9辑、第11辑至第14辑为宪法草案座谈会中各组提出的意见,根据分组讨论的进度,每辑汇编有关草案某一章或一节的意见和疑问;第7辑、第10辑、第15辑至第25辑刊载的是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汇报的材料,根据提交时间和材料篇幅分辑整理。各辑内容主要分为一般性意见、对各条的修改意见和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三部分。 例如,《汇辑》中收录了当时各单位对“国家权力的地方机关”一节的疑问,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务委员会,为什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谁来召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多久开一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席的任期没有规定,是否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相同?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此作了集中回应。 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以及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提出的意见,对“五四宪法”草案初稿进行了细致修改。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黄炎培等21位知名人士发言,表示衷心拥护这部宪法草案。宋庆龄说,我们这个宪法,将昭示全世界人民,使他们知道我们国内是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大家庭。黄炎培说,这部宪法,将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也是唯一的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道的宪法。之所以称为人民的宪法,是有理由的。国家的权力从哪里产生的呢?是全国人民。从哪里体现出来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图书馆。本报记者蒲晓磊整理)

|
|
对“五四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与修改
|
|
|
|
( 2025-02-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 |
|
□ 何昱乔
1954年3月,“五四宪法”草案初稿形成后,首先经历了为期两个月的研究与讨论,这套《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1套25册,以下简称《汇辑》)生动展现了这场讨论的成果。 根据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五四宪法”草案初稿除了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外,还要会同政协全国委员会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发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讨论。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座谈会的分组讨论,于1954年3月25日开始,1954年5月初结束,历时40多天。各组按照章节顺序,逐条逐句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认真研究。17个组共开会260次,其中最多的开过22次会,参会人数最多时达509人。 《汇辑》整理记录了1954年3月25日至1954年6月11日期间,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座谈会上各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和疑问共3912条,以及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反馈的意见和疑问共6813条。其中,第1辑至第6辑、第8辑至第9辑、第11辑至第14辑为宪法草案座谈会中各组提出的意见,根据分组讨论的进度,每辑汇编有关草案某一章或一节的意见和疑问;第7辑、第10辑、第15辑至第25辑刊载的是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汇报的材料,根据提交时间和材料篇幅分辑整理。各辑内容主要分为一般性意见、对各条的修改意见和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三部分。 例如,《汇辑》中收录了当时各单位对“国家权力的地方机关”一节的疑问,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务委员会,为什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谁来召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多久开一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席的任期没有规定,是否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相同?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此作了集中回应。 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以及各地方单位和军事单位提出的意见,对“五四宪法”草案初稿进行了细致修改。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黄炎培等21位知名人士发言,表示衷心拥护这部宪法草案。宋庆龄说,我们这个宪法,将昭示全世界人民,使他们知道我们国内是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大家庭。黄炎培说,这部宪法,将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也是唯一的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道的宪法。之所以称为人民的宪法,是有理由的。国家的权力从哪里产生的呢?是全国人民。从哪里体现出来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图书馆。本报记者蒲晓磊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