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韩博
目前,包括大众、起亚在内的多家知名汽车公司在印度陷入法律纠纷,主要涉及税收领域。上述法律纠纷事件凸显了印度复杂的营商环境,引发了国际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悲观情绪。 涉事车企否认不当行为 据路透社近期报道,当前起亚公司在印度面临两起类似的税收纠纷。一方面,印度政府指控起亚公司错误分类汽车零部件,并借以较低的标准缴纳关税,逃税约1.55亿美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指控起亚错误地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来降低部分电子汽车零部件进口的关税,涉嫌逃税金额约1400万美元。 起亚已否认存在不当行为,目前正在与印度当局协商解决上述问题。起亚公司并非唯一一家与印度政府存在关税纠纷的外资企业,德国大众汽车也曾因涉嫌逃税而引发争议。 2023年9月,印度政府经过12年的审查,要求大众汽车补缴高达14亿美元的创纪录税款,指控大众利用拆分进口策略,将部分大众、斯柯达和奥迪汽车拆解为多个零部件进口,以避开更高的整车进口关税。 大众汽车近日向印度政府提起诉讼,指出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向印度政府通报了其“逐件进口”模式,当时政府还曾作出过支持性澄清。大众印度公司认为14亿美元的税单完全违背了政府此前的立场,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任。大众在起诉书中表示,这一税款要求不仅不合理,还与印度现行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税政策相矛盾。 除起亚、大众外,印度玛鲁蒂铃木、现代、本田、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在所得税、关税和其他付款方面的纠纷中也面临总计约60亿美元的索赔,而这些纠纷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 目前印度玛鲁蒂铃木也有24亿美元的税收索赔存在争议,其中至少一起案件涉及1986年的交易。 时任印度税务部长的桑杰·马尔霍特拉曾在2023年表示,印度海关、消费税和服务税上诉法庭面临8万起积压案件。每年新增案件约2万起,他表示,“我们无法减少积压案件”。 印度特色营商环境堪忧 透过浩如烟海的诉讼案件,可以看出印度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相互矛盾、政府调查与最终结论差距较大、司法诉讼过程冗长不堪等特点。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在积极推行将印度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举措。这项举措源于2014年发起的“印度制造”运动,旨在通过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加强技能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但许多电子和汽车公司需要依赖从中国和欧洲等市场进口的高端汽车或智能手机零部件进行组装,而这又常常引发调查。 印度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服务税、关税和消费税的未偿欠款总额接近530亿美元,其中高达70%存在诉讼争议。 印度金德尔全球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文娟曾撰文提到,应充分理解印度法治生态的独特性,很多国家政府都可能对涉嫌违法或犯罪的企业开展调查。但区别在于,在很多国家,政府的调查与最终结论往往差距不大。但在印度,政府调查只是起点,最终结论权在法院手中,最终结果可能会大不同。 印度媒体曾统计,政府对企业发起的税收调查,政府胜诉率不足20%。据《印度快报》统计,2005年至2019年期间政府发起的2400件反洗钱调查,只有8件被定罪,还有近900件悬置,其他也因证据不足,程序终止。 张文娟提到,一旦调查程序开启,被调查公司还要重视印度的司法审查,在印度司法程序没有审限,所以,短期诉讼目标不要锁定在最后诉讼结果上。在印度,一个诉讼持续十年到二十年很正常。 尽管莫迪一直承诺简化监管规定、消除官僚主义障碍来吸引外国投资者,但冗长的税务调查仍然是一个痛点,常常引发长达数年的诉讼。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中,电信公司沃达丰在与新德里政府进行了十多年的法律斗争后,最终赢得了反对印度20亿美元追溯纳税要求的诉讼。 严重制约投资信心 大众、起亚汽车的诉讼经历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漫长的调查和诉讼可能会破坏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接受调查的公司将面临更高的成本。 路透社表示,跨国企业和国内公司频繁与印度税务部门发生争议,但案件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最终裁决,严重影响国际投资者信心。 大众印度的子公司,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向孟买高等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件中显示,这场税务争端直接威胁公司在印度15亿美元的投资,并可能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心。 印度政府目前坚持认为这些跨国车企用分拆汽车零配件方式替代整车进口,分批运输,以规避更高的关税,是一种刻意逃避税收的手段。印度间接税负责人阿加瓦尔称,法律是明确的,如果车企将拆分零件进口后重新组装为整车,仍然需要缴纳相关进口税费。 此前,美国特斯拉曾公开抱怨印度对进口电动车征收过高的关税,影响其市场进入计划。路透社报道称,印度的汽车税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在印度的外国公司长期面临高关税和调查的麻烦。 印度律师事务所IndusLaw的间接税业务主管马修斯表示:“像大众汽车案这样的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将对企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律师事务所DLA Piper的税务助理达迪奇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会阻止外国公司在印度进行大规模投资。

|
大众起亚等多家知名汽车公司陷入税务纠纷
|
印度营商环境复杂影响国际投资者信心
|
|
|
|
( 2025-02-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本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韩博
目前,包括大众、起亚在内的多家知名汽车公司在印度陷入法律纠纷,主要涉及税收领域。上述法律纠纷事件凸显了印度复杂的营商环境,引发了国际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悲观情绪。 涉事车企否认不当行为 据路透社近期报道,当前起亚公司在印度面临两起类似的税收纠纷。一方面,印度政府指控起亚公司错误分类汽车零部件,并借以较低的标准缴纳关税,逃税约1.55亿美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指控起亚错误地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来降低部分电子汽车零部件进口的关税,涉嫌逃税金额约1400万美元。 起亚已否认存在不当行为,目前正在与印度当局协商解决上述问题。起亚公司并非唯一一家与印度政府存在关税纠纷的外资企业,德国大众汽车也曾因涉嫌逃税而引发争议。 2023年9月,印度政府经过12年的审查,要求大众汽车补缴高达14亿美元的创纪录税款,指控大众利用拆分进口策略,将部分大众、斯柯达和奥迪汽车拆解为多个零部件进口,以避开更高的整车进口关税。 大众汽车近日向印度政府提起诉讼,指出公司早在2011年就已向印度政府通报了其“逐件进口”模式,当时政府还曾作出过支持性澄清。大众印度公司认为14亿美元的税单完全违背了政府此前的立场,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任。大众在起诉书中表示,这一税款要求不仅不合理,还与印度现行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税政策相矛盾。 除起亚、大众外,印度玛鲁蒂铃木、现代、本田、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在所得税、关税和其他付款方面的纠纷中也面临总计约60亿美元的索赔,而这些纠纷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 目前印度玛鲁蒂铃木也有24亿美元的税收索赔存在争议,其中至少一起案件涉及1986年的交易。 时任印度税务部长的桑杰·马尔霍特拉曾在2023年表示,印度海关、消费税和服务税上诉法庭面临8万起积压案件。每年新增案件约2万起,他表示,“我们无法减少积压案件”。 印度特色营商环境堪忧 透过浩如烟海的诉讼案件,可以看出印度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相互矛盾、政府调查与最终结论差距较大、司法诉讼过程冗长不堪等特点。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在积极推行将印度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举措。这项举措源于2014年发起的“印度制造”运动,旨在通过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加强技能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但许多电子和汽车公司需要依赖从中国和欧洲等市场进口的高端汽车或智能手机零部件进行组装,而这又常常引发调查。 印度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服务税、关税和消费税的未偿欠款总额接近530亿美元,其中高达70%存在诉讼争议。 印度金德尔全球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文娟曾撰文提到,应充分理解印度法治生态的独特性,很多国家政府都可能对涉嫌违法或犯罪的企业开展调查。但区别在于,在很多国家,政府的调查与最终结论往往差距不大。但在印度,政府调查只是起点,最终结论权在法院手中,最终结果可能会大不同。 印度媒体曾统计,政府对企业发起的税收调查,政府胜诉率不足20%。据《印度快报》统计,2005年至2019年期间政府发起的2400件反洗钱调查,只有8件被定罪,还有近900件悬置,其他也因证据不足,程序终止。 张文娟提到,一旦调查程序开启,被调查公司还要重视印度的司法审查,在印度司法程序没有审限,所以,短期诉讼目标不要锁定在最后诉讼结果上。在印度,一个诉讼持续十年到二十年很正常。 尽管莫迪一直承诺简化监管规定、消除官僚主义障碍来吸引外国投资者,但冗长的税务调查仍然是一个痛点,常常引发长达数年的诉讼。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中,电信公司沃达丰在与新德里政府进行了十多年的法律斗争后,最终赢得了反对印度20亿美元追溯纳税要求的诉讼。 严重制约投资信心 大众、起亚汽车的诉讼经历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漫长的调查和诉讼可能会破坏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接受调查的公司将面临更高的成本。 路透社表示,跨国企业和国内公司频繁与印度税务部门发生争议,但案件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最终裁决,严重影响国际投资者信心。 大众印度的子公司,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向孟买高等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件中显示,这场税务争端直接威胁公司在印度15亿美元的投资,并可能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心。 印度政府目前坚持认为这些跨国车企用分拆汽车零配件方式替代整车进口,分批运输,以规避更高的关税,是一种刻意逃避税收的手段。印度间接税负责人阿加瓦尔称,法律是明确的,如果车企将拆分零件进口后重新组装为整车,仍然需要缴纳相关进口税费。 此前,美国特斯拉曾公开抱怨印度对进口电动车征收过高的关税,影响其市场进入计划。路透社报道称,印度的汽车税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在印度的外国公司长期面临高关税和调查的麻烦。 印度律师事务所IndusLaw的间接税业务主管马修斯表示:“像大众汽车案这样的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将对企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律师事务所DLA Piper的税务助理达迪奇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会阻止外国公司在印度进行大规模投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