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梧州用好人民法庭深耕营商沃土
· 奋力开创海南法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 上海法院发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8.0版计划
· 关注·护航开学季
· 方燕:法治的温度藏在解决民生痛点的细节中
· 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 济宁法院深化品牌建设助推审判能力现代化

司法服务延伸到特色产业发展
梧州用好人民法庭深耕营商沃土

( 2025-02-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桂  西 黄冬琪
  
  欣欣向荣的“西江黄金水道”上,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正在享受个性化的司法“把脉会诊”;郁郁葱葱的六堡茶山上,茶农与劳务公司握手言和,一杯“茶”尽释前嫌;客似云来的茶产品线上门店里,外地商家与本地茶企化干戈为玉帛,开展了新合作……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融合辖区特色与专业化建设亮点,将司法服务的触角深入延伸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与当地司法需求高度契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梧州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法治动能。
  “梧州市法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梧州司法智慧与力量,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地方产业的沃土上,让法治之花在西江之畔绽放。”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影说。
个性化服务 及时满足司法需求
  “我们入驻的企业平时经常会有法律咨询的需求,龙圩区人民法院工业园区人民法庭设在我们园区,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真是太大了。”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木俊对这个设在企业“家门口”的人民法庭赞不绝口。
  乘着广西“东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梧州市临港经济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正扬起风帆,工业园区法庭扎根于此,成为一处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港湾”。
  2024年11月8日,在冬日的暖阳下,机器作业声环绕中,工业园区法庭庭长梁园再次带领法律服务团队走进园区,与工人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工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梁园还向企业负责人仔细询问目前遇到的困难,详细解答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工业园区法庭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线上+线下”走访企业、听取意见、了解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现场为企业“把脉会诊”、现场解惑、开展法治宣传。法庭在充分了解企业司法需求的基础上,为每家企业开出了个性化的法律服务“订单”,使企业享受到个性化的法律服务,不断促进企业依法加强各项管理,促使涉企劳资纠纷等案件不断减少。此外,法庭积极推出“假日法庭”“集市法庭”“午间法庭”等模式,方便群众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2024年以来,工业园区法庭共开展法治宣传及法治讲座15次、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12次、巡回办案21次,并建立常态化良好沟通协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司法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以茶促和谐 推动纠纷妥善化解
  “你们先喝口茶,冷静下来。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未来也许还有更多合作。”2024年8月8日,茶香四溢的茶道调解室内,六堡茶业协会的理事秦永强、区灿松受苍梧县人民法院六堡人民法庭之邀,对涉茶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
  原来,某建筑工程劳务公司承包六堡镇一家茶园的建设工程后,与吴某签订劳务承包合同,由吴某组织人力对不适宜机械施工的茶园地段开展人工施工。后来,双方核对工程量进行结算,劳务公司以吴某施工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仅支付了部分劳务工程款。
  “解决纠纷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双方利益,现场地势复杂,若启动鉴定或者评估机制,不但耗时长,而且花费巨大,诉讼结果必然是双输,与之相比,确定一个公平合理且双方都能接受的劳务款数额显然是更恰当的解纷方式。”为准确了解案情,六堡法庭法官梁晟带队到茶园现场勘查,对双方所主张的事实进行核实。
  在调处的关键节点,六堡法庭启动“法庭+行业协会”模式,邀请六堡茶业协会的理事介入调解,提供行业内的沟通视角,配合法官适时释法说理,双方以茶为媒,寻找和解突破点。经过一番交流,作为公司一方的被告首先作出让步,随后吴某也跟着松了口,双方很快达成和解协议,并约定继续加强合作。
  “我们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地将茶艺文化与司法调解工作相融合,形成‘茶道调解法’,以茶促和,推动矛盾纠纷妥善化解。”梁晟介绍说。
回应新需求 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2024年5月,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六堡茶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该案从立案至结案耗时不到一个月,巧妙地促成了侵权者变身合伙人的和谐转变。
  此前,梧州市某六堡茶生产企业发现一商贸公司在抖音店铺上销售印有其企业名称、生产许可证号、地址等信息的六堡茶产品。经核实,这些产品并非自家企业生产,也未经授权,故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案件受理后,粤桂法庭法官李懿桃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双方意见。经沟通,该商贸公司认识到这一行为构成侵权,愿意从外地赶到梧州处理纠纷并赔偿,希望能降低赔偿款。这一积极的协商态度令李懿桃敏锐地捕捉到双方和解的可能性。
  于是,李懿桃多次组织双方进行沟通协调,从企业困境、侵权情节、判赔标准、调解预期等方面为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双方企业类型,就如何规范生产经营、防范风险、维护知识产权权益等问题进行普法释疑,引导双方当事人立足长远、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依法合规经营。
  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成为原告的代理销售商。李懿桃案后回访了解,双方已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关系,该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李懿桃介绍说,面对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新挑战新机遇,粤桂法庭以案件审判为核心,主动回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需求,对六堡茶关键核心技术、特色产品及原产地地理标识等地方特色产业内容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2024年,粤桂法庭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271件,平均审理时长31.5天,调撤率达70.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