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 《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等方面提出18条政策举措。 “五篇大文章”工作持续加力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所在,也是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表示。 近年来,证监会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续加力,如加快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体系,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周小舟介绍,2024年,证监会重点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即《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 截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并H”等标志性案例顺利落地;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4万亿元。 “同时,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周小舟说。例如,在绿色金融方面,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制度规则,系统规范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截至2024年底,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超两成,进一步彰显了优质公司投资价值。 系统部署下一步“落子”方向 《实施意见》旨在对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系统部署和明确要求,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方面,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持续推动“科技十六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引导科技型企业合理用好境内外上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实施好“并购六条”(即《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方面,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健全绿色债券、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支持绿色产业股债融资,研发更多绿色期货期权品种。 在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方面,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制度安排,丰富服务涉农主体方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 在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方面,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支持银发经济企业股债融资。 在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方面,推动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智能化转型。 同时,《实施意见》强调加强行业机构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加强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要求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避免一哄而上,严防“伪创新”“乱创新”。针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探索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督促行业机构健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压力测试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 “《实施意见》是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周小舟表示,《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落实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举措。 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优化新股发行承销机制,适时扩大发行承销制度试点适用范围;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优化并购重组估值、支付工具等机制安排,等等。 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落实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完善投资顾问制度规则;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合理扩大投资范围,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等。 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实施意见》围绕完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出多方面安排。”周小舟说。这些安排包括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推进基金退出“反向挂钩”政策优化和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研究完善基金份额转让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综合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乡村振兴债券,等等。 “《实施意见》是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资本市场落实落细的重要制度安排。”周小舟表示,证监会将制定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共同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压实行业机构责任,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端正经营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和资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从严打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名实施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
证监会划定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路线图
|
|
|
|
( 2025-02-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 《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等方面提出18条政策举措。 “五篇大文章”工作持续加力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所在,也是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表示。 近年来,证监会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续加力,如加快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体系,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周小舟介绍,2024年,证监会重点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即《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 截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并H”等标志性案例顺利落地;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4万亿元。 “同时,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周小舟说。例如,在绿色金融方面,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制度规则,系统规范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截至2024年底,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超两成,进一步彰显了优质公司投资价值。 系统部署下一步“落子”方向 《实施意见》旨在对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系统部署和明确要求,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方面,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持续推动“科技十六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引导科技型企业合理用好境内外上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实施好“并购六条”(即《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方面,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健全绿色债券、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支持绿色产业股债融资,研发更多绿色期货期权品种。 在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方面,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制度安排,丰富服务涉农主体方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 在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方面,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支持银发经济企业股债融资。 在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方面,推动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智能化转型。 同时,《实施意见》强调加强行业机构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加强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要求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理念,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避免一哄而上,严防“伪创新”“乱创新”。针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探索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督促行业机构健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压力测试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 “《实施意见》是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周小舟表示,《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落实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举措。 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优化新股发行承销机制,适时扩大发行承销制度试点适用范围;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优化并购重组估值、支付工具等机制安排,等等。 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落实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完善投资顾问制度规则;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合理扩大投资范围,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等。 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实施意见》围绕完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出多方面安排。”周小舟说。这些安排包括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推进基金退出“反向挂钩”政策优化和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研究完善基金份额转让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综合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乡村振兴债券,等等。 “《实施意见》是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资本市场落实落细的重要制度安排。”周小舟表示,证监会将制定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共同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压实行业机构责任,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端正经营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和资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从严打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名实施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