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苏宁 连日来,多起与“网络黑工”相关的恶性案件引发日本社会高度关注。8月以来,仅日本首都圈就发生14起类似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以提供高额报酬为诱饵,通过社交网络招募青少年,再胁迫他们实施抢劫等犯罪。日本警方将此类案件命名为“匿名流动型犯罪”。 日本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幕后主谋匿名通过网络遥控指挥,被逮捕、起诉的大多是依照指令到现场实施犯罪的青少年。而且,通过网络临时招募青少年打“网络黑工”,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后者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比起惯犯更易发生极端行为。目前,日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与埼玉县已成立联合行动本部,采取专项应对措施。 接连发生多起案件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近日,日本接连发生针对民宅和店铺的入室抢劫案件,且都与“网络黑工”密切相关:9月10日,东京都练马区发生劫持监禁致伤案件,受害人被5人殴打劫持并被监禁5小时;10月9日,千叶县船桥市发生抢劫案件,两高龄夫妇遭入室抢劫,妻子受重伤,900万日元现金被劫;10月15日,横滨市青叶区发生抢劫杀人案件,受害人在家中遇害,20万日元现金被劫;10月16日,千叶县白井市发生抢劫伤人案件;10月17日,千叶县市川市再次发生劫持监禁致伤案件,受害人在家中遭3人殴打,并被胶带捆束后用车劫持,警方虽于当日解救出受害女性,但其全身遍布伤痕、肋骨骨折。 上述案件中的嫌疑人在被捕后不约而同地供述出共同的经历:应聘了“网络黑工”。 涉嫌15日在横滨抢劫杀人的嫌疑人宝田真月(22岁)供述称,他在作案过程中一直通过网络通信工具与发指令的人保持通话,作案对象也系指令人指定的。他还供述称,由于欠了数十万日元的税务滞纳金,为赚快钱而应聘了“网络黑工”,虽然中途察觉是犯罪,但由于已向对方提交了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担心遭到报复,还是选择铤而走险;17日被逮捕的涉嫌参与多起类似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藤井在供述中也表示自己应聘了“网络黑工”;另据23日被逮捕的两名嫌疑人供述,他们也是应聘“网络黑工”后,依照指令于14日凌晨侵入镰谷市一处民宅,但因惊醒住户而逃走。 据报道,上述案件均疑似由自称“织田信长”的主谋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幕后指挥。该人使用多个账号和用户名,通过发布“网络黑工”广告召集青少年充当“执行人”实施犯罪。目前,上述案件中已有30多人被逮捕,但幕后主谋仍然逍遥法外。 日本法律界人士担心,随着首都圈打击犯罪的力度增大,类似犯罪极可能向外地扩散。实际上,10月20日,在远离首都圈的山口县光市也发生了入室抢劫未遂事件,3名14岁至18岁的中学生被逮捕。据警方初步调查,3人素不相识,但均与“网络黑工”有关。 幕后操控危害更大 由于上述案件的共同点是犯罪主谋利用招募“网络黑工”为由头挑选实际“执行人”实施犯罪,具有匿名性、流动性的特点,日本警方将此类案件命名为“匿名流动型犯罪”。 据警方透露,从部分案件的指令来自同一通信软件账号分析,存在一系列案件的幕后主谋为同一犯罪团伙的可能。 警方还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少案件中,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之前已经知晓受害人的家庭情况及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广岛大学犯罪学教授吉中信人指出,独居者、女性易成为“匿名流动型犯罪”的目标,“执行人”往往采取强行破窗入室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此外,犯罪集团有时会事前踩点,比如假冒家装公司或销售人员搜集房屋格局、家庭成员构成、空宅时间段等信息。 另外,也有一些案件显示,犯罪分子也可能利用从黑市购买的个人信息选择作案目标。日本社会中存在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学校、公司、医院的“内鬼”将个人信息数据资料卖给中间商,几经转手后,个人信息最终落入犯罪团伙手中。 日本犯罪社会学者广末登指出,黑市购买的个人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犯罪分子无法精准选择作案对象。但是,由于幕后主谋深藏自身信息,并不担心“执行人”被捕,因此在作案前并不会精心设计,而是选择逼迫“执行人”疯狂连续作案。“执行人”往往是在实施犯罪前短时间内临时“组队”,实施犯罪后迅速“解散”,“执行人”之间互不相识,随机性大,增大了预防和调查难度。 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犯罪主谋躲在幕后,并不在现场,有恃无恐,更易导致恶性犯罪。比如,有的“执行人”供述,指令人会要求“打(受害者)很多次,甚至杀死目标”等。如果拒绝或犹豫不决,就会被威胁“会遭遇不幸”“家人也不会好过”,并被告知其“背后是(反社会)组织”。 成立联合行动本部 目前,面对“网络黑工”引发的“匿名流动型犯罪”频发的严峻局面,日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与埼玉县已成立联合行动本部,采取专项应对措施。 不仅如此,针对相关案件高发态势,10月2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听取警察厅相关负责人报告后表示,针对“网络黑工”犯罪要加强对民众宣传教育,强化报案咨询渠道机制,如有必要将增加补充预算,强化应对措施。 近日,日本警察厅通过YouTube等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教育民众抢劫是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即使自身及家人受到胁迫,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参与犯罪,呼吁民众要有勇气第一时间报警。 此外,日本警察厅通过官网向民众发出“网络黑工就是招募犯罪执行人”的警示。日本警方还提示民众,尽可能采取措施加强家宅的安全防范,如加装监控摄像头、完善门窗锁具、及时清空邮箱中的印刷品等,防范近期多发的“网络黑工”引起的“匿名流动型犯罪”。
|
8月以来日本首都圈已发生14起类似案件均与“网络黑工”密切相关
|
日本警方提示民众防范“匿名流动型犯罪”
|
|
|
|
( 2024-10-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10月2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听取警察厅相关负责人报告后表示,针对“网络黑工”犯罪要加强对民众宣传教育,强化报案咨询渠道机制。图为石破茂参会时向现场观众致意。
新华社发 |
|
□ 本报记者 苏宁 连日来,多起与“网络黑工”相关的恶性案件引发日本社会高度关注。8月以来,仅日本首都圈就发生14起类似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以提供高额报酬为诱饵,通过社交网络招募青少年,再胁迫他们实施抢劫等犯罪。日本警方将此类案件命名为“匿名流动型犯罪”。 日本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幕后主谋匿名通过网络遥控指挥,被逮捕、起诉的大多是依照指令到现场实施犯罪的青少年。而且,通过网络临时招募青少年打“网络黑工”,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后者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比起惯犯更易发生极端行为。目前,日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与埼玉县已成立联合行动本部,采取专项应对措施。 接连发生多起案件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近日,日本接连发生针对民宅和店铺的入室抢劫案件,且都与“网络黑工”密切相关:9月10日,东京都练马区发生劫持监禁致伤案件,受害人被5人殴打劫持并被监禁5小时;10月9日,千叶县船桥市发生抢劫案件,两高龄夫妇遭入室抢劫,妻子受重伤,900万日元现金被劫;10月15日,横滨市青叶区发生抢劫杀人案件,受害人在家中遇害,20万日元现金被劫;10月16日,千叶县白井市发生抢劫伤人案件;10月17日,千叶县市川市再次发生劫持监禁致伤案件,受害人在家中遭3人殴打,并被胶带捆束后用车劫持,警方虽于当日解救出受害女性,但其全身遍布伤痕、肋骨骨折。 上述案件中的嫌疑人在被捕后不约而同地供述出共同的经历:应聘了“网络黑工”。 涉嫌15日在横滨抢劫杀人的嫌疑人宝田真月(22岁)供述称,他在作案过程中一直通过网络通信工具与发指令的人保持通话,作案对象也系指令人指定的。他还供述称,由于欠了数十万日元的税务滞纳金,为赚快钱而应聘了“网络黑工”,虽然中途察觉是犯罪,但由于已向对方提交了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担心遭到报复,还是选择铤而走险;17日被逮捕的涉嫌参与多起类似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藤井在供述中也表示自己应聘了“网络黑工”;另据23日被逮捕的两名嫌疑人供述,他们也是应聘“网络黑工”后,依照指令于14日凌晨侵入镰谷市一处民宅,但因惊醒住户而逃走。 据报道,上述案件均疑似由自称“织田信长”的主谋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幕后指挥。该人使用多个账号和用户名,通过发布“网络黑工”广告召集青少年充当“执行人”实施犯罪。目前,上述案件中已有30多人被逮捕,但幕后主谋仍然逍遥法外。 日本法律界人士担心,随着首都圈打击犯罪的力度增大,类似犯罪极可能向外地扩散。实际上,10月20日,在远离首都圈的山口县光市也发生了入室抢劫未遂事件,3名14岁至18岁的中学生被逮捕。据警方初步调查,3人素不相识,但均与“网络黑工”有关。 幕后操控危害更大 由于上述案件的共同点是犯罪主谋利用招募“网络黑工”为由头挑选实际“执行人”实施犯罪,具有匿名性、流动性的特点,日本警方将此类案件命名为“匿名流动型犯罪”。 据警方透露,从部分案件的指令来自同一通信软件账号分析,存在一系列案件的幕后主谋为同一犯罪团伙的可能。 警方还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少案件中,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之前已经知晓受害人的家庭情况及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广岛大学犯罪学教授吉中信人指出,独居者、女性易成为“匿名流动型犯罪”的目标,“执行人”往往采取强行破窗入室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此外,犯罪集团有时会事前踩点,比如假冒家装公司或销售人员搜集房屋格局、家庭成员构成、空宅时间段等信息。 另外,也有一些案件显示,犯罪分子也可能利用从黑市购买的个人信息选择作案目标。日本社会中存在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学校、公司、医院的“内鬼”将个人信息数据资料卖给中间商,几经转手后,个人信息最终落入犯罪团伙手中。 日本犯罪社会学者广末登指出,黑市购买的个人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犯罪分子无法精准选择作案对象。但是,由于幕后主谋深藏自身信息,并不担心“执行人”被捕,因此在作案前并不会精心设计,而是选择逼迫“执行人”疯狂连续作案。“执行人”往往是在实施犯罪前短时间内临时“组队”,实施犯罪后迅速“解散”,“执行人”之间互不相识,随机性大,增大了预防和调查难度。 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犯罪主谋躲在幕后,并不在现场,有恃无恐,更易导致恶性犯罪。比如,有的“执行人”供述,指令人会要求“打(受害者)很多次,甚至杀死目标”等。如果拒绝或犹豫不决,就会被威胁“会遭遇不幸”“家人也不会好过”,并被告知其“背后是(反社会)组织”。 成立联合行动本部 目前,面对“网络黑工”引发的“匿名流动型犯罪”频发的严峻局面,日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与埼玉县已成立联合行动本部,采取专项应对措施。 不仅如此,针对相关案件高发态势,10月2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听取警察厅相关负责人报告后表示,针对“网络黑工”犯罪要加强对民众宣传教育,强化报案咨询渠道机制,如有必要将增加补充预算,强化应对措施。 近日,日本警察厅通过YouTube等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教育民众抢劫是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即使自身及家人受到胁迫,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参与犯罪,呼吁民众要有勇气第一时间报警。 此外,日本警察厅通过官网向民众发出“网络黑工就是招募犯罪执行人”的警示。日本警方还提示民众,尽可能采取措施加强家宅的安全防范,如加装监控摄像头、完善门窗锁具、及时清空邮箱中的印刷品等,防范近期多发的“网络黑工”引起的“匿名流动型犯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