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聚法治合力 护文化根脉
· 云南首个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服务群众“零距离”
· 广西向海图强的政法担当
· 北京怀柔融合三支队伍夯实解纷阵地
·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 洛阳瀍河检察“三个三”提升办案质效

聚法治合力 护文化根脉
梅州检察以专项监督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2024-10-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图① 梅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在梅县区松口镇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周边开展“侨”资源保护情况调研。   图② 大埔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百侯镇历史建筑保护情况开展前期摸排调查。 梅州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张伟
  
  受施工建设影响的红色交通线,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根据检察建议采取了保护措施还原历史风貌;得到养护的涉侨不可移动文物爱春楼,历经百年风雨格调依旧;百侯古镇典型客家民居面临损毁风险,检察机关联动行政机关助其焕然一新……
  对于广东梅州来说,红色资源、侨资源、古村落是散落在乡村的文化“遗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2023年以来,广东省梅州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办理红色资源保护案件5件、涉侨权益保护案件16件,推动11处存在问题的红色文物遗迹和8处破损严重的历史建筑及时整改,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法治力量。
保护红色文化 守护红色印迹
  位于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全长约10公里的一条古驿道,是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方交通线的一段,当地村民称之为“红色古驿道”。
  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南方交通线,历史上不仅传送过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急需物资,还承担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的重大任务,是“看不见的生命线”。
  平远县检察院干警在大柘镇黄沙村开展乡村振兴服务保障工作时,对这个省定“红色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调研,发现规划的铁路建设可能破坏红色交通线的历史风貌。为了兼顾传承与发展,检察机关依法启动了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程序。
  “我们调查发现,工程施工虽然设计了框架箱涵,但行政机关在履职中存在评估论证缺少、跟踪检查不够,且未建立应急应对机制等问题,‘红色古驿道’历史风貌有被扩大破坏的风险。”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该院及时向行政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文化印迹。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职能部门随即开展专项评估,划定工程施工红线,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巡护机制,将施工建设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注重后续恢复工作,落实落细保护举措。如今,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城乡发展与文化传承相互融合。
保护客家文化 留住乡愁古韵
  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从西晋末年到清末时期,客家人经历了五次大迁移,塑造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古民居便是这一乡愁古韵的集中体现。
  大埔县检察院在调研中发现,位于百侯镇侯南村的可旋堂,作为典型的客家古民居,主体结构虽然尚在,但由于年久失修,椽梁上彩绘木雕褪色脱落,部分梁架受雨水侵蚀腐朽开裂,外部墙体也有破损脱落,整个建筑面临损毁风险。
  “年轻人都外出了,平时只有老人居住。修缮房屋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青壮年劳力。保护旧屋原貌,对于我们来说难度很大。”遇到来调研的检察官,住户杨伯满脸愁容。
  百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就有120多座。留住古建筑,才能留住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大埔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刘怡玲告诉记者,该院从2023年9月起就以专项部署、逐项铺开、多层推进的方式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检察机关还在百侯镇牵头召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进会,推动形成了以侯南村历史建筑修缮工作为重点、带动百侯镇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工作规划。
  经调研摸排,百侯镇侯南村共有8处市级历史建筑存在自然风化严重、内外墙面脱落、承重构件腐蚀开裂、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大埔县检察院向镇政府和县住建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及时推动修缮破损严重的历史建筑。
  为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大埔县检察院还与县住建局签订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就线索移送、会商研判、信息共享、联合专项、调查取证、专业支持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客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保护侨乡文化 强化情感联结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口迁徙活动。在向海外谋生的浪潮中,从梅州梅江河畔的松口古镇走出的华侨有近百万名。
  华侨在梅州建造起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形成得天独厚的侨资源、侨文化。位于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的爱春楼,是清末时期松口同盟会会员谢逸桥之伯父、华侨富商谢梦池所建,孙中山先生曾下榻于此。该楼对研究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和中西混合式建筑具有一定价值,被列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广东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由于疏于维护,爱春楼一度荒芜。“楼内外长满杂草,堆满砂石等杂物,对楼房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梅县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杨文彪回忆。2022年6月,梅县区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与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职能部门座谈交流,灵活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落实养护措施,并推动建立巡查监管机制,落实常态化保护举措。
  梅县区检察院加强与区侨联等部门协作,在松口镇建立“检侨联络站”,凝聚法治合力稳妥推进涉侨权益保护。2024年8月,该院开展涉侨文物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回头看”活动,杨文彪和同事再次走进爱春楼时,其周边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歇山式半山亭门楼上书“爱春楼”以及对联“爱庐环玉树,春草长池塘”格外醒目,楼内木质门屏镂空,饰以各种花鸟图案,精致而独特,历经百年风雨,清新淡雅格调依旧,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的华侨和开展文化考证的学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