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王桂元
武汉大学“长江沿线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研”实践队去往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深入调研了解“枫桥经验”;山东政法学院“法韵龙城扬政声”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访山东潍坊16个村庄,了解乡村法治建设情况…… 今年夏天,来自93所高校108个实践团的935名大学生,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公安部禁毒局的联合指导下,赴各地开展“法治中国青春行”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两个月的时间里,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青春作业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入基层感受人民调解 在去年观看《马背上的法庭》影片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孔晓对于其中的一些调解方法并不是很理解。今年的暑期实践,让学习法学专业的孔晓彻底改变了固有的观念。 今年7月,以“寻根红色法治基因,弘扬社会法治精神”为主题指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治先锋”暑期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南昌市、吉安市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法院,实践团成员看到律师值班室为到访群众提供基础法律咨询;在南昌市青云谱区法院,成员们看到青云谱区法院、区总工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搭建的“法院+工会+劳仲委+N”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特色工作室……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深入感受人民调解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些方式方法,是我们在书本中无法看到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官们在处理案件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法律条文,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充分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基层的智慧,是宝贵的经验。”孔晓说。 在南昌的调研实践,让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法学本科生林铠畅感触颇深。“把纸面上的法律应用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刚柔并济、精巧灵动。只有这样,法律生命力才能深深地扎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万字报告关注禁毒工作 在“禁毒先锋 京陕联动”调研结束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先锋队”暑期实践团队形成了一份上万字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对传统毒品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于氯胺酮等其他毒品以及新型毒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青少年能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但在面对特定情境,如朋友推荐或情绪低落时,他们的拒毒决心可能会受到影响;家庭环境不佳、学业压力大的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传统的毒品预防教育方式,可能无法充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实践团队在调研后,对当前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程度、接受态度以及预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精准把握需求,构建层级教育体系;聚焦特殊群体,激发青少年能动性;创新教育形式,促进禁毒宣传成效;紧跟形势变化,组建多元专业团队……针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团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为实践团的指导教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张黎充分感受到,本次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不易。 “实践团队紧密围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涉麻精类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危害,提升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的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从专题讲座到互动体验,从案例分析到情景模拟,每一项活动都旨在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传递禁毒知识,激发他们内心的警觉与拒绝毒品的决心。”张黎说。 激发未成年人学法热情 “贵校实践团深入碌曲县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期间还举办了双语普法宣讲活动。实践团的到来,不仅为尕海镇波海村的青少年带来了宝贵的法律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情,为构建和谐、平安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青团碌曲县委员会不久前专门给西北民族大学写来了感谢信,向该校“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表示感谢。 暑假期间,西北民族大学“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综合分析等方法,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深入调研。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普法宣传、人物访谈与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经验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创新普法方式,针对关系到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话题进行普法,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西北民族大学“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指导教师贡保华旦说。 “目前常住人口少,乡亲们遇到的纠纷主要是什么?”“阳坡塔村为什么能够三年内没有纠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行嘉乡”实践队深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总结基层法治建设经验,了解村民最关心的法律问题,设计了土地、婚姻家庭和法律援助主题的课程讲解和模拟法庭、防诈小剧场课程活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法律明白人”宣传册。 “实践队创新性构建‘党建+实践+法治’模式,将普法宣传和青年热忱送到基层乡村,实践成果丰硕,当地群众反响热烈。期待实践队的孩子们继续脚踏实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切实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专职辅导员夏梦彤说。
|
|
把青春作业写在祖国大地上
|
近千名大学生投身基层法治实践活动
|
|
|
( 2024-10-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王桂元
武汉大学“长江沿线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研”实践队去往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深入调研了解“枫桥经验”;山东政法学院“法韵龙城扬政声”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访山东潍坊16个村庄,了解乡村法治建设情况…… 今年夏天,来自93所高校108个实践团的935名大学生,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公安部禁毒局的联合指导下,赴各地开展“法治中国青春行”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两个月的时间里,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青春作业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入基层感受人民调解 在去年观看《马背上的法庭》影片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孔晓对于其中的一些调解方法并不是很理解。今年的暑期实践,让学习法学专业的孔晓彻底改变了固有的观念。 今年7月,以“寻根红色法治基因,弘扬社会法治精神”为主题指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治先锋”暑期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南昌市、吉安市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法院,实践团成员看到律师值班室为到访群众提供基础法律咨询;在南昌市青云谱区法院,成员们看到青云谱区法院、区总工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搭建的“法院+工会+劳仲委+N”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特色工作室……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深入感受人民调解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些方式方法,是我们在书本中无法看到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官们在处理案件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法律条文,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充分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基层的智慧,是宝贵的经验。”孔晓说。 在南昌的调研实践,让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法学本科生林铠畅感触颇深。“把纸面上的法律应用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刚柔并济、精巧灵动。只有这样,法律生命力才能深深地扎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万字报告关注禁毒工作 在“禁毒先锋 京陕联动”调研结束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先锋队”暑期实践团队形成了一份上万字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对传统毒品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于氯胺酮等其他毒品以及新型毒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青少年能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但在面对特定情境,如朋友推荐或情绪低落时,他们的拒毒决心可能会受到影响;家庭环境不佳、学业压力大的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传统的毒品预防教育方式,可能无法充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实践团队在调研后,对当前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程度、接受态度以及预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精准把握需求,构建层级教育体系;聚焦特殊群体,激发青少年能动性;创新教育形式,促进禁毒宣传成效;紧跟形势变化,组建多元专业团队……针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团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为实践团的指导教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张黎充分感受到,本次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不易。 “实践团队紧密围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涉麻精类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危害,提升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的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从专题讲座到互动体验,从案例分析到情景模拟,每一项活动都旨在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传递禁毒知识,激发他们内心的警觉与拒绝毒品的决心。”张黎说。 激发未成年人学法热情 “贵校实践团深入碌曲县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期间还举办了双语普法宣讲活动。实践团的到来,不仅为尕海镇波海村的青少年带来了宝贵的法律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情,为构建和谐、平安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青团碌曲县委员会不久前专门给西北民族大学写来了感谢信,向该校“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表示感谢。 暑假期间,西北民族大学“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综合分析等方法,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深入调研。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普法宣传、人物访谈与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经验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创新普法方式,针对关系到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话题进行普法,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西北民族大学“以法之名,守护青少年”实践团指导教师贡保华旦说。 “目前常住人口少,乡亲们遇到的纠纷主要是什么?”“阳坡塔村为什么能够三年内没有纠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行嘉乡”实践队深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总结基层法治建设经验,了解村民最关心的法律问题,设计了土地、婚姻家庭和法律援助主题的课程讲解和模拟法庭、防诈小剧场课程活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法律明白人”宣传册。 “实践队创新性构建‘党建+实践+法治’模式,将普法宣传和青年热忱送到基层乡村,实践成果丰硕,当地群众反响热烈。期待实践队的孩子们继续脚踏实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切实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专职辅导员夏梦彤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