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守法普法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巡礼
· 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归属基层治理模式
·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实现由“乱”到“治”的华丽蝶变
· 有力激活乡村普法“神经末梢”
·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浸润村民心田
· 润物无声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将民族特色融入法治文化
润物无声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 2024-09-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本报记者 徐鹏
  
  从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融化出的涓涓细流,一路蜿蜒向东,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渐呈漫流之势,这里就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源头。
  2004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唐古拉山镇128户409名牧民告别世代而居的草原,翻越昆仑山,来到了4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市南郊。因从长江源头搬迁而来,新生的藏族村有了个充满情怀的名字——长江源村。
  作为“外来户”,长江源村运用民主法治的力量,让村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该村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章,先后制定完善了《自治组织议事规则》《党组织议事规则》等10余项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依法治村机制。
  如今,六子湖景区已成为昆仑山脚下的旅游打卡地。在建设过程中,全村人集体参与选址、建设、设计等各个环节,确保景区建设和使用效果。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长江源村多有发生,村民们发挥集体智慧,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长江源村还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在村民签订合同、解决草场纠纷等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在六子湖景区开发中,“法律明白人”及时提醒村民要与村集体签订规范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在项目建设中,法律顾问又帮助村民审查合同履行中的风险点,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村民增收。
  保护好长江源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江源村积极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不定期聘请法律顾问或者律师,通过藏汉双语讲解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保护生态平衡、禁止过度放牧等内容,让村民认识到保护草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并提醒村民不要非法捕猎、杀害野生动物,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畜牧废弃物,避免随意丢弃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长江源村发展迅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然而合同纠纷却给村民带来不少的困扰。对此,长江源村注重加强法治宣传,在调解工作中开展以案释法。
  在闹某和达某的借款纠纷中,闹某以生活困难、离婚单身为由声称无力还款,调解员通过调查,证明其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反驳了闹某无力还款的说法,最后促使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向闹某普及了民法典相关规定,强调了违约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使闹某认识到不还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达某,调解员提醒他今后在大额交易和借款时,应当签订合同,明确还款期限、方式、违约责任等,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增强普法的针对性,长江源村将丰富的藏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法治文化中,融合民俗特色打造丰富多彩的普法阵地。青绣是青海各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将法治元素融入鞋垫、抱枕、书签等青绣作品,润物无声地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
  在打造法治文化小园中,长江源村将宪法、民法典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治宣传栏、学法长廊、法治文化墙、法治艺术景观等形式展示出来,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让村民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变被动普法为主动学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