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王 彪 王野
改革势必面临一定挑战和压力,公安巡特警部门作为“巡处一体化”改革的主体,既要适应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又不能抛弃改革前应有的职能定位,如何打破传统警务壁垒,创新推出更加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聚焦这一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今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高处警效率、提升处警满意度”总要求,深入推进“巡处一体化”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强街面警务实战化效能,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有效实现“警情快处、街面快反、基层减负、群众满意”的复合效益。据统计,徐州全市警务工作站警情自处率达93.7%,平均出警时间较改革前缩短一半,实现群众零投诉。 精准破题提升巡处软实力 5月21日11时许,一位老太太来到人民广场警务工作站报警称电动车被盗。站长李达立即通过勤务指挥系统调阅现场视频,并运用融合警务通研判,3小时内成功抓获嫌疑人。 “以前,警务站缺乏信息化设备,警情移交和分流不畅,导致很多案事件无法独立处置。”李达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说,过去的警务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理念水平,警务繁杂、警情堆积、警力紧缺,处于“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但现在警务模式已从数据赋能、软硬件设施、个人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流程,全面理顺衔接关系,徐州市公安局出台《“巡处一体化”改革十项机制》,包含指挥调度、分类处置、警情移交、纠纷调处、勤务运行、情报导巡、勤务监管、提能增效、快反联动、奖惩考核,全面细化巡处工作。 依据“十项机制”,徐州市公安局对31个街面警务工作站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明确其巡逻防控、快反处警、服务救助、纠纷调解等八大职能,并定期对民警开展科技数字化应用、执法规范化、装备使用等业务培训。 为补齐警务工作站民警在接处警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短板,徐州市公安局及时开展警情处置、装备使用、执法规范等培训,邀请派出所、情指中心、法制、科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分批次对巡处民警进行教学指导。 “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全力打造屯警街面、全域联动、应急处突、快速反应的警务综合体。”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党委委员、四级高级警长徐铁鹏说,通过重塑各项巡处机制,优化勤务运行模式,真正把警务站打造成治安防控“前哨岗”、巡逻防控“桥头堡”。 厘清职责为基层减负增效 派出所作为公安战线的最前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110接处警占用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绝大多数精力,因为派出所警力有限,24小时不间断的警情不仅让基层民警超负荷运转,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 为基层减负增效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徐州市公安局科学增加处警主体,全面厘清警务工作站与属地派出所在警情接处、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界限、衔接关系和业务流程,明确警务站接处求助类、“即接即处”简易纠纷类及重大突发敏感警情等“三类警情”,对能现场处理的纠纷、救助类警情自主处结。 “一般警情全程处,特殊警情先期处,复杂警情联动处,街面警情实时处。”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防指挥中心副主任孙东帅介绍说,一般类救助、日常纠纷类警情,巡特警民警处警现场就能“消化”,不必再移交派出所,平均每个警务站每天为属地派出所减少10起警情。 5月25日凌晨,丰县公安局华地警务工作站接到指令,有居民报警称其楼上邻居多次夜间扰民,民警李鹏等人3分钟内便赶到现场,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纠纷。“纠纷类警情处置涉及因素多,如果不能一次性处理好,群众满意度会大打折扣。”丰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张安说,目前丰县巡特警部门分流了城区近90%的求助类、纠纷类警情,现场处结率超九成。 “通过‘巡处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应对街面多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社会治安问题,尤其是对群众报警求助等急难问题能够快速解决,最大程度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围着发案转’,可以说既是现代综合社会治理的需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徐铁鹏说。 秒级响应快处突发案事件 “我当时就在河边,幸亏警务站出警快,再晚一点人就救不过来了。”目睹救助全程的丰县凤鸣金街服装店陈老板回忆起丰县凤鸣警务站3名民辅警快速响应,勇救落水群众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徐州市公安局实施“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工作模式以来,通过持续巩固强化“1、3、5分钟”快反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速度和能力。以凤鸣警务工作站为例,民警平均出警时间由改革前的6.8分钟缩短至3分钟左右。 “应对突发警情,关键一个‘快’字,力争‘再快一秒’,这也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徐铁鹏说,按照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逻要求,依托巡特警支队武装巡逻组、巡特警大队驻地、街面警务工作站,全市布设一级快反点位47个,落实警力装备部署,日均投入警力700余人次。一旦发生重大警情,按照“一点爆发、就近处置、多点响应、梯次增援”模式快速反应、叠加补位。据统计,徐州全市警务工作站平均出警时间较改革前缩短一半。 为了达到“秒级响应”“再快一步”的要求,徐州市公安局按照“真扁平、秒同步”理念,打造“情指行”一体化运行“1号岗”,将其作为重大案事件处置和调度指挥的核心枢纽和唯一端口,有效缩减信息流转环节,实现对重大紧急警情提前介入和秒级响应,最大限度压缩反应时间。 同时,在“情指行”一体化平台上全量标注全市各类风险点位,实现警力资源实时定位、一图可视,接入固定监控42.1万路、执法记录仪3600台、警用无人机130架,有效提升可视指挥、现场感知能力,及时将研判成果、处置指引、风险提示等情况推送给街面巡逻民警,支撑实现“屏上指挥、端上赋能、掌上实战”智慧巡防模式。
|
|
警情自处超九成 出警时间缩一半
|
徐州公安“巡处一体化”改革推动街面警务战力全面升级
|
|
|
( 2024-09-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王 彪 王野
改革势必面临一定挑战和压力,公安巡特警部门作为“巡处一体化”改革的主体,既要适应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又不能抛弃改革前应有的职能定位,如何打破传统警务壁垒,创新推出更加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聚焦这一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今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高处警效率、提升处警满意度”总要求,深入推进“巡处一体化”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强街面警务实战化效能,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有效实现“警情快处、街面快反、基层减负、群众满意”的复合效益。据统计,徐州全市警务工作站警情自处率达93.7%,平均出警时间较改革前缩短一半,实现群众零投诉。 精准破题提升巡处软实力 5月21日11时许,一位老太太来到人民广场警务工作站报警称电动车被盗。站长李达立即通过勤务指挥系统调阅现场视频,并运用融合警务通研判,3小时内成功抓获嫌疑人。 “以前,警务站缺乏信息化设备,警情移交和分流不畅,导致很多案事件无法独立处置。”李达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说,过去的警务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理念水平,警务繁杂、警情堆积、警力紧缺,处于“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但现在警务模式已从数据赋能、软硬件设施、个人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流程,全面理顺衔接关系,徐州市公安局出台《“巡处一体化”改革十项机制》,包含指挥调度、分类处置、警情移交、纠纷调处、勤务运行、情报导巡、勤务监管、提能增效、快反联动、奖惩考核,全面细化巡处工作。 依据“十项机制”,徐州市公安局对31个街面警务工作站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明确其巡逻防控、快反处警、服务救助、纠纷调解等八大职能,并定期对民警开展科技数字化应用、执法规范化、装备使用等业务培训。 为补齐警务工作站民警在接处警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短板,徐州市公安局及时开展警情处置、装备使用、执法规范等培训,邀请派出所、情指中心、法制、科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分批次对巡处民警进行教学指导。 “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全力打造屯警街面、全域联动、应急处突、快速反应的警务综合体。”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党委委员、四级高级警长徐铁鹏说,通过重塑各项巡处机制,优化勤务运行模式,真正把警务站打造成治安防控“前哨岗”、巡逻防控“桥头堡”。 厘清职责为基层减负增效 派出所作为公安战线的最前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110接处警占用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绝大多数精力,因为派出所警力有限,24小时不间断的警情不仅让基层民警超负荷运转,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 为基层减负增效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徐州市公安局科学增加处警主体,全面厘清警务工作站与属地派出所在警情接处、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界限、衔接关系和业务流程,明确警务站接处求助类、“即接即处”简易纠纷类及重大突发敏感警情等“三类警情”,对能现场处理的纠纷、救助类警情自主处结。 “一般警情全程处,特殊警情先期处,复杂警情联动处,街面警情实时处。”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防指挥中心副主任孙东帅介绍说,一般类救助、日常纠纷类警情,巡特警民警处警现场就能“消化”,不必再移交派出所,平均每个警务站每天为属地派出所减少10起警情。 5月25日凌晨,丰县公安局华地警务工作站接到指令,有居民报警称其楼上邻居多次夜间扰民,民警李鹏等人3分钟内便赶到现场,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纠纷。“纠纷类警情处置涉及因素多,如果不能一次性处理好,群众满意度会大打折扣。”丰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张安说,目前丰县巡特警部门分流了城区近90%的求助类、纠纷类警情,现场处结率超九成。 “通过‘巡处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应对街面多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社会治安问题,尤其是对群众报警求助等急难问题能够快速解决,最大程度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围着发案转’,可以说既是现代综合社会治理的需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徐铁鹏说。 秒级响应快处突发案事件 “我当时就在河边,幸亏警务站出警快,再晚一点人就救不过来了。”目睹救助全程的丰县凤鸣金街服装店陈老板回忆起丰县凤鸣警务站3名民辅警快速响应,勇救落水群众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徐州市公安局实施“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工作模式以来,通过持续巩固强化“1、3、5分钟”快反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速度和能力。以凤鸣警务工作站为例,民警平均出警时间由改革前的6.8分钟缩短至3分钟左右。 “应对突发警情,关键一个‘快’字,力争‘再快一秒’,这也是‘巡处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徐铁鹏说,按照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逻要求,依托巡特警支队武装巡逻组、巡特警大队驻地、街面警务工作站,全市布设一级快反点位47个,落实警力装备部署,日均投入警力700余人次。一旦发生重大警情,按照“一点爆发、就近处置、多点响应、梯次增援”模式快速反应、叠加补位。据统计,徐州全市警务工作站平均出警时间较改革前缩短一半。 为了达到“秒级响应”“再快一步”的要求,徐州市公安局按照“真扁平、秒同步”理念,打造“情指行”一体化运行“1号岗”,将其作为重大案事件处置和调度指挥的核心枢纽和唯一端口,有效缩减信息流转环节,实现对重大紧急警情提前介入和秒级响应,最大限度压缩反应时间。 同时,在“情指行”一体化平台上全量标注全市各类风险点位,实现警力资源实时定位、一图可视,接入固定监控42.1万路、执法记录仪3600台、警用无人机130架,有效提升可视指挥、现场感知能力,及时将研判成果、处置指引、风险提示等情况推送给街面巡逻民警,支撑实现“屏上指挥、端上赋能、掌上实战”智慧巡防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