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王 帅 王鹏飞 每年5月至8月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美的时节,翠绿的草原、苍松映衬的雪山、蓝天下盛开的花海吸引无数游客到来。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是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的坚守与护航。 长期以来,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深耕”“景中有警”旅游警务模式,强化整治、防范、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全力守护景区景点安全,绘就“塞外江南”好“枫警”。 强化巡逻防控 当好景区“安全员” 从5月起,面对边境“旅游热”和即将到来的暑期客流高峰期,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立足辖区经济发展大势,定位打造和谐平安景区,做精做优旅游警务。广大民辅警强化对边境地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巡防管控,深入景区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严格督促景区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全力为游客营造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 为保障游客高兴到来、开心游玩、平安而归,该支队深度研判景区流量分布规律,勾勒治安动态图,做到精准指挥,科学部署警力,实行高峰守点、日常巡线、整体控面勤务模式,实现巡逻防控全覆盖、多角度、无死角,大幅提升了旅游警务的工作质效。 针对各景区重大安保任务多、民俗活动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该支队还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立体巡控模式,24小时对警力巡防、客流和车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对重点区域利用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俯瞰,精准掌握景区内外动态。 “以前景区距离远,游客遇到困难难以及时解决,现在到处都有警力,遇到突发情况,随时都能处置,游客满意度也上升了不少。”夏塔景区管委会主任王旭东说。 优化服务意识 做好游客“贴心人” “非常感谢警察同志帮我找回无人机,伊犁不止山美、水美,‘警色’更美!”6月28日,北京游客刘某价值13万余元的无人机在白石峰景区掉入森林中,不到一个小时便被执勤民辅警成功找回。 游客走到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积极打造“景中有警”旅游警务,充分发挥警力前置优势,在各大景点设立警务工作站、流动警务服务车,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景区和游客身边,为游客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形成困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服务质量高的警务工作格局。 “请问将军桥往哪边走?”“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大约5分钟就能到。” “卫生间在哪里?”“在前方50米处左转,有标识牌。” 伊犁的景区大多数位于山区,为了给游客提供最优线路,景区执勤民警化身“地图导航”,向过路群众和游客指路引路、解答问题。 走进锡伯古城警务室内部,各类雨具、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矛盾调解、失物招领区域分明,反诈宣传海报、交通安全宣传海报鲜明亮眼。在人流量爆表时,警务室就是游客歇脚的地方,为游客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该支队还在各景区内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常态化为游客宣讲边境法规、民法典等常用法律法规和防电诈知识,结合游客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开展一对一法律援助,畅通游客维权渠道。做到咨询服务“零距离”、救助服务“零差距”、提醒服务“零懈怠”、诚信服务“零投诉”。 维护旅游秩序 扮好风景“守护者” 7月中旬,昭苏县夏塔景区迎来大客流,连续几日游客数量达到13000人以上。夏特边境派出所提前预判,将警力合理分布在景区游客中心、景区入口等重点部位,各景点秩序井然。 随着游客增多,保障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成为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该支队各景区警务室通过组建“警景”微信群,将景区各部门负责人、保安人员、景区线路车司机、商户党员等发展成为群成员,当他们在工作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手拍”,将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便于将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8月5日,霍城县福寿山景区两名商户因琐事引起纠纷,争执不下,警务室民警与景区管委会、旅游、司法部门联合开展调解,妥善化解了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民警李远南说,警务室民警与当地村委会、景区管委会、司法局、旅游局工作人员组建调解分队,按照“一站式受理、多元化处理、源头性治理”的要求,搭建矛盾纠纷受理、化解一站式平台,受理群众各类纠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将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公安政务服务、旅游服务和警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擦亮伊犁边境旅游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
|
为游客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
|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强化旅游警务打造平安景区
|
|
|
( 2024-08-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王 帅 王鹏飞 每年5月至8月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美的时节,翠绿的草原、苍松映衬的雪山、蓝天下盛开的花海吸引无数游客到来。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是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的坚守与护航。 长期以来,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深耕”“景中有警”旅游警务模式,强化整治、防范、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全力守护景区景点安全,绘就“塞外江南”好“枫警”。 强化巡逻防控 当好景区“安全员” 从5月起,面对边境“旅游热”和即将到来的暑期客流高峰期,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立足辖区经济发展大势,定位打造和谐平安景区,做精做优旅游警务。广大民辅警强化对边境地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巡防管控,深入景区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严格督促景区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全力为游客营造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 为保障游客高兴到来、开心游玩、平安而归,该支队深度研判景区流量分布规律,勾勒治安动态图,做到精准指挥,科学部署警力,实行高峰守点、日常巡线、整体控面勤务模式,实现巡逻防控全覆盖、多角度、无死角,大幅提升了旅游警务的工作质效。 针对各景区重大安保任务多、民俗活动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该支队还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立体巡控模式,24小时对警力巡防、客流和车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对重点区域利用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俯瞰,精准掌握景区内外动态。 “以前景区距离远,游客遇到困难难以及时解决,现在到处都有警力,遇到突发情况,随时都能处置,游客满意度也上升了不少。”夏塔景区管委会主任王旭东说。 优化服务意识 做好游客“贴心人” “非常感谢警察同志帮我找回无人机,伊犁不止山美、水美,‘警色’更美!”6月28日,北京游客刘某价值13万余元的无人机在白石峰景区掉入森林中,不到一个小时便被执勤民辅警成功找回。 游客走到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积极打造“景中有警”旅游警务,充分发挥警力前置优势,在各大景点设立警务工作站、流动警务服务车,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景区和游客身边,为游客提供“零距离”优质服务,形成困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服务质量高的警务工作格局。 “请问将军桥往哪边走?”“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大约5分钟就能到。” “卫生间在哪里?”“在前方50米处左转,有标识牌。” 伊犁的景区大多数位于山区,为了给游客提供最优线路,景区执勤民警化身“地图导航”,向过路群众和游客指路引路、解答问题。 走进锡伯古城警务室内部,各类雨具、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矛盾调解、失物招领区域分明,反诈宣传海报、交通安全宣传海报鲜明亮眼。在人流量爆表时,警务室就是游客歇脚的地方,为游客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该支队还在各景区内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常态化为游客宣讲边境法规、民法典等常用法律法规和防电诈知识,结合游客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开展一对一法律援助,畅通游客维权渠道。做到咨询服务“零距离”、救助服务“零差距”、提醒服务“零懈怠”、诚信服务“零投诉”。 维护旅游秩序 扮好风景“守护者” 7月中旬,昭苏县夏塔景区迎来大客流,连续几日游客数量达到13000人以上。夏特边境派出所提前预判,将警力合理分布在景区游客中心、景区入口等重点部位,各景点秩序井然。 随着游客增多,保障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成为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该支队各景区警务室通过组建“警景”微信群,将景区各部门负责人、保安人员、景区线路车司机、商户党员等发展成为群成员,当他们在工作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手拍”,将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便于将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8月5日,霍城县福寿山景区两名商户因琐事引起纠纷,争执不下,警务室民警与景区管委会、旅游、司法部门联合开展调解,妥善化解了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民警李远南说,警务室民警与当地村委会、景区管委会、司法局、旅游局工作人员组建调解分队,按照“一站式受理、多元化处理、源头性治理”的要求,搭建矛盾纠纷受理、化解一站式平台,受理群众各类纠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将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公安政务服务、旅游服务和警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擦亮伊犁边境旅游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