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王燕平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浙江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宁波,“枫桥经验”渊源深厚、历久弥新。 进入新时代,宁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创设全国首个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首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地方性法规、首个地市级调解培训专门学校、全省首个调解基金,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靓丽风景。 近日,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文丰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宁波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不断夯实调解基层基础,推进调解国际化试点、诉前调解改革、涉企调解服务增值,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更高水平上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宁波经验。 涉外调解促和谐 江北区外滩街道的老外滩是宁波对外展示的一张“金名片”,大量外籍人员在外滩街道辖区内居住、生活和工作,平日里难免会产生各类涉外纠纷。 江北区在老外滩设立全市首个涉外调解工作室,组建了一支由金牌调解员、涉外精英律师和外籍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为中外公民、企业提供涉外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 2023年6月,某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李某来到涉外调解工作室求助:“我们和外商有个手工艺制品合作项目产生了纠纷,协商了一年多没解决,请调解员为我们调解。” 工作室委派金牌调解员王军民和精英律师胡琛浩组合开展调解,因纠纷还涉及第三方工厂,调解团队多次和双方沟通,并到工厂实地了解情况,全心全意为当事双方释法说理,不断拉近彼此差距,经过4个月艰苦斡旋终于调解成功。这次调解,不但为当事双方化解了合同纠纷,还促使双方建立了友谊,至今仍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在镇海区庄市街道,有一个由司法所与派出所共同打造的“宾和调解工作室”,面向外籍流动人口提供调解和普法服务,引导其“知中国法、守中国法”。据了解,该工作室的调解员可以自主进行10国语言沟通,服务的外国人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2起,解答各类咨询300余人次。 宁波正在不断探索完善涉外纠纷化解机制,引入更多涉外法治人才参与涉外调解工作中,为在甬外国人提供更贴心、更高效、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商事调解促发展 4月11日,在北仑区律正商事调解中心,两家企业的委托代理人在调解员胡琳琳主持下,在涉及标的额1387万元的调解协议上签了字。“我们中心是去年年底新成立的,这已是我们成功调解的第62起商事纠纷了。”中心理事长陈文勇介绍。 “因港而兴”,宁波是我国重要贸易枢纽,各类涉企纠纷也呈增加态势。 宁波市引入行业协会、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参与商事调解工作,培育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等涉企领域专业商事调解组织,制定出台诉前调解工作流程指引和流程图,及时化解各类涉企纠纷。 在慈溪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负责人范红枫介绍说:“我们与法院、司法局、工商联签订了商事纠纷非诉化解合作框架协议,今后我们的调解更加简便,也更有保障了。”该中心是宁波首家市场化商事调解机构,除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中心还在22家律师事务所设立工作站,在6家乡镇(街道)商会设立联络点,实现涉企调解服务向最基层、最末梢延伸,今年已累计调解纠纷90件,调解成功率达85.6%。 另外,宁波还推动在规上企业和产业聚集区组建“企业纠纷调解联盟”,通过“警、企、法、社、律、调”多方力量联动,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丰富、可靠的多元调解服务。 基层调解促稳定 基层稳则社会稳。宁波地域辽阔,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8356平方公里,有村(社区)2869个,常住人口达969.7万。 如何更好地在宁波全域就近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不久前,在慈溪市胜山镇镇前村,网格员罗建灿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网约车停在路边,司乘双方因乘客在车内吸烟发生争执。作为网格员,罗建灿需要第一时间上报,但他同时还是村里的人民调解员,立马就地开展调解,告诉乘客吸烟行为违反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最终乘客承认了错误,双方握手言和。2019年,慈溪市在全市推行“网格融调”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功能融入网格职能,将网格打造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全市网格化解纠纷量占镇村两级纠纷调处总数80%以上。 奉化区莼湖街道桐照村渔业历史发展悠久,渔业贸易发达。为预防和化解涉海涉渔纠纷,奉化区以桐照村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周边渔业乡镇的“海上枫桥”区域调解团队,形成海上“中队长”前哨化解、岸上“老娘舅”重点调处、“外海书记”协调处置、部门联动攻坚的渔业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已累计调解涉渔纠纷700余件。 宁波市不断夯实调解工作基层基础,构建起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调解组织网络,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
宁波聚合法治力量完善多元调解体系
|
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靓丽风景
|
|
|
|
( 2024-08-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王燕平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浙江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宁波,“枫桥经验”渊源深厚、历久弥新。 进入新时代,宁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创设全国首个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首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地方性法规、首个地市级调解培训专门学校、全省首个调解基金,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靓丽风景。 近日,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文丰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宁波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不断夯实调解基层基础,推进调解国际化试点、诉前调解改革、涉企调解服务增值,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更高水平上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宁波经验。 涉外调解促和谐 江北区外滩街道的老外滩是宁波对外展示的一张“金名片”,大量外籍人员在外滩街道辖区内居住、生活和工作,平日里难免会产生各类涉外纠纷。 江北区在老外滩设立全市首个涉外调解工作室,组建了一支由金牌调解员、涉外精英律师和外籍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为中外公民、企业提供涉外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 2023年6月,某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李某来到涉外调解工作室求助:“我们和外商有个手工艺制品合作项目产生了纠纷,协商了一年多没解决,请调解员为我们调解。” 工作室委派金牌调解员王军民和精英律师胡琛浩组合开展调解,因纠纷还涉及第三方工厂,调解团队多次和双方沟通,并到工厂实地了解情况,全心全意为当事双方释法说理,不断拉近彼此差距,经过4个月艰苦斡旋终于调解成功。这次调解,不但为当事双方化解了合同纠纷,还促使双方建立了友谊,至今仍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在镇海区庄市街道,有一个由司法所与派出所共同打造的“宾和调解工作室”,面向外籍流动人口提供调解和普法服务,引导其“知中国法、守中国法”。据了解,该工作室的调解员可以自主进行10国语言沟通,服务的外国人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2起,解答各类咨询300余人次。 宁波正在不断探索完善涉外纠纷化解机制,引入更多涉外法治人才参与涉外调解工作中,为在甬外国人提供更贴心、更高效、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商事调解促发展 4月11日,在北仑区律正商事调解中心,两家企业的委托代理人在调解员胡琳琳主持下,在涉及标的额1387万元的调解协议上签了字。“我们中心是去年年底新成立的,这已是我们成功调解的第62起商事纠纷了。”中心理事长陈文勇介绍。 “因港而兴”,宁波是我国重要贸易枢纽,各类涉企纠纷也呈增加态势。 宁波市引入行业协会、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参与商事调解工作,培育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等涉企领域专业商事调解组织,制定出台诉前调解工作流程指引和流程图,及时化解各类涉企纠纷。 在慈溪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负责人范红枫介绍说:“我们与法院、司法局、工商联签订了商事纠纷非诉化解合作框架协议,今后我们的调解更加简便,也更有保障了。”该中心是宁波首家市场化商事调解机构,除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中心还在22家律师事务所设立工作站,在6家乡镇(街道)商会设立联络点,实现涉企调解服务向最基层、最末梢延伸,今年已累计调解纠纷90件,调解成功率达85.6%。 另外,宁波还推动在规上企业和产业聚集区组建“企业纠纷调解联盟”,通过“警、企、法、社、律、调”多方力量联动,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丰富、可靠的多元调解服务。 基层调解促稳定 基层稳则社会稳。宁波地域辽阔,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8356平方公里,有村(社区)2869个,常住人口达969.7万。 如何更好地在宁波全域就近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不久前,在慈溪市胜山镇镇前村,网格员罗建灿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网约车停在路边,司乘双方因乘客在车内吸烟发生争执。作为网格员,罗建灿需要第一时间上报,但他同时还是村里的人民调解员,立马就地开展调解,告诉乘客吸烟行为违反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最终乘客承认了错误,双方握手言和。2019年,慈溪市在全市推行“网格融调”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功能融入网格职能,将网格打造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全市网格化解纠纷量占镇村两级纠纷调处总数80%以上。 奉化区莼湖街道桐照村渔业历史发展悠久,渔业贸易发达。为预防和化解涉海涉渔纠纷,奉化区以桐照村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周边渔业乡镇的“海上枫桥”区域调解团队,形成海上“中队长”前哨化解、岸上“老娘舅”重点调处、“外海书记”协调处置、部门联动攻坚的渔业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已累计调解涉渔纠纷700余件。 宁波市不断夯实调解工作基层基础,构建起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调解组织网络,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