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 建立协同机制严厉打击假冒政府网站行为
· 做好困难人群兜底养老保障
· 坚持保育为主教养融合原则
· 助推政府各职能部门把民生实事办好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建立协同机制严厉打击假冒政府网站行为

( 2024-08-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犯罪嫌疑人在建立假冒政府查询网站后,发展多名代理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向他人售卖假证,共计制作假证1.9万余张——在应急管理部近日公布的一批特种作业领域典型案例中,有这样一起假冒政府网站的案例。
  近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表声明,有不法分子仿冒其门户网站部分网页,误导社会公众并扰乱网络秩序。提醒各单位和个人提高警惕,认真鉴别,谨防上当受骗。
  ……
  近年来,有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假冒相关政府网站,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对此,相关部门和地方持续严厉打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近年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假冒政府网站行为,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对于假冒政府网站行为,需要建立协同机制进行严厉打击,“既要统筹各部门优势力量,建立多维度多机关的协同机制;也要推动平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综合治理;还要强化官方网站宣传推广,推动源头防控”。
“一条龙”黑灰产业链
  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和采访后发现,假冒政府网站的行为多为两种。
  一种是诱导网友点击虚假的“申请补贴”等信息,以此进行诈骗活动。2023年1月6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假冒民政部官网进行诈骗的预警提示”,提示指出此诈骗套路通常为:假借民政部往期发布的通知,制作仿冒页面,并在假冒界面增加弹窗,诱导群众点击弹窗,输入个人敏感信息,进行诈骗活动。
  另一种是通过制作假冒政府网站,让假证明的查询结果显示“合格信息”。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承办了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目前判决已生效。在该案中,一团伙搭建仿冒政府网站,专门提供“山寨证书”查验服务,累计导入假证信息5051条,非法获利20多万元。最终,涉案的吴某、潘某、宋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
  在假冒政府网站行为的背后,通常有黑色产业链。比如,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案例显示,犯罪嫌疑人建立假冒政府查询网站、伪造证件的背后,可能存在制售、购买、使用假证的“一条龙黑灰产业链”。公安机关前往10多个省份,抓捕涉嫌造假贩假上游人员和“中间商”,已刑事立案70余人,悉数到案。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表示,这起案件表明,假证的滋生土壤依然存在,非法造假时有“冒头”,打击治理假证问题仍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始终保持‘亮剑’精神,严格监管,坚决斩断黑色产业链”。
  “有的不法分子假冒应急管理部门网站和证书信息查询平台,伪造、变造、买卖假冒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导致不具备基本安全技能人员从事高风险作业或管理活动,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埋下重大事故隐患,严重扰乱正常安全生产秩序。”马一德指出,假冒政府网站的行为不仅损害国家机关信誉,同时也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人身财产权益,必须严厉打击。
假冒网站发现筛查困难
  2014年8月,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挂上统一“防伪标识”。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共发现各类政务网站被仿冒问题2.9万余起。
  2018年,安徽、湖南、贵州等地通过技术监测、安全检查、网民举报等多种途径,持续打击假冒政府网站乱象。
  2022年4月,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的通知》称,人社部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山寨证书”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开信息显示,已发现、查实、关停了一批仿冒网站。
  ……
  对于假冒政府网站行为的治理,已经持续多年。
  马一德指出,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工信部门、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均有一定的监管职权。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对假冒政府网站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假冒政府网站仍然面临着屡禁不止的问题。
  马一德分析认为,假冒政府网站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有假冒网站发现筛查困难、网站更新迭代快、多数假冒网站处于境外逃避监管、监管执法体制分散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多数假冒政府网站并不会进行大规模宣传,而是向特定主体定向传播,隐蔽性强,实践中除诈骗情形外,当事人较少对假冒网站进行举报,监管部门全网络范围主动筛查存在困难,即使发现疑似假冒网站,进行数据筛查和人工审核也存在较高成本和难度。”马一德说。
建立快速发现处置机制
  马一德指出,针对当前治理假冒政府网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统筹各部门优势力量,建立多维度多机关的协同机制。要统筹假冒机关主体与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体系,建立假冒网站快速发现、确认、处置机制。具体而言,要发挥中央网信办下属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的技术优势,对假冒政府网站进行日常巡查和实时预警,一旦发现疑似假冒网站之后及时通报被假冒主体确认,最后由工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进行处置,尤其对于违法犯罪线索要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集中打击背后黑灰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治理的衔接,各部门联动形成集群效应。
  推动平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综合治理。各类网络平台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获取确认信息的必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力量,从搜索引擎的角度加大对官方、权威信息的展示推动力度,对于疑似假冒网站做分类提醒,从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的角度加大信息审核、监管力度,最大限度挤压假冒网站、假证信息的生存空间。
  强化官方网站宣传推广,推动源头防控。避免公众被假冒网站误导的根本方式在于正本清源,当前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网站管理已经不断规范化、统一化,2014年中央编办即推出了“党政机关网站审核管理平台”,凡经审核的党政机关网站将获得经加密处理的电子认证标识证书,党政机关为红色标识,事业单位为蓝色标识,标识证书均置于页面底部中间显著位置。在此基础上,要借助各类宣传平台,普及鉴别网站真伪知识,提高群众对假冒部委官方网站的识别能力,同时可建立全国统一的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入口,便于人民群众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服务,实现源头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