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今年上半年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率达95.2%
· 资源沉到底 服务提到位
· 关注·暑期安全
· 办案质效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美
· “两山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美
宁夏造林防沙保护环境坚持不懈

( 2024-08-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赵晨熙 邹星宇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风光既具西北雄浑又兼江南灵秀,素有“中国景观微缩盆景”美誉,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了宁夏人民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为了让这里的山川河湖、森林草原、耕地沙漠与人和谐共生,宁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重点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开展生态环境保卫战。
  8月8日至13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采访团来到宁夏,亲身感受宁夏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整治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和成效。
沙湖:环保督察 美景去复来
  湖傍金沙,沙环碧水,蓝天白云下,湖面波光粼粼。8月9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位于平罗县境内的沙湖景区。沙湖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的塞上明珠。
  景区负责人宁丽莎介绍说,有关部门曾一度忽视对沙湖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沙湖水质逐年下降。2016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此点名要求整改。
  这次被点名,赋予了沙湖重生的契机。2017年以来,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挂帅包抓沙湖水质治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使沙湖水质实现了从劣Ⅴ类到Ⅲ类的嬗变,生态链得以恢复,沙湖涅槃重生。
石嘴山:整治修复 矿坑变花园
  石嘴山市东临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曾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良好的资源禀赋曾给石嘴山带来了发展,但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单一发展方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采矿场成了沉陷区,像一道道伤疤横亘在山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8月9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宁夏煤炭博物馆和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宁介绍说,2008年开始,石嘴山市吹响了沉陷区生态治理“集结号”。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环境治理资金3.94亿元,地方政府统筹资金1.2亿元,引进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目前已绿化治理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
  更大的蜕变发生在2017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后,宁夏开始大力整治贺兰山生态环境,214家煤矿、非煤矿山和涉煤企业被依法关闭。
  据谢宁介绍,采煤沉陷区治理修复面积超过40.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550余万株,铺设道路,修建广场,变成了石嘴山市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银河湾:百鸟翔集 荒漠变湿地
  8月10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石嘴山市惠农区银河湾。
  银河村是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经的最后一个村落。银河村旁边的银河湾是由舒缓的黄河水冲积形成的万亩湿地,与千亩天然红柳林以及湖泊、沙漠等自然景观交相呼应,吸引着白鹭、灰鹤等大批候鸟来此越冬。
  银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学锋说,现在大家看到的银河村,风景秀丽,草肥鸟飞,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美丽新农村的景象。但20世纪80年代,村民为了生计在河滩地上放牧、耕种,湿地逐渐荒漠化。“小时候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一个冬天农渠就被沙子填满了。”
  2009年,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市区街道和村里共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村民不再耕种河滩地,银河湾开启“美颜模式”。“原来这里红柳树稀稀拉拉,禁牧后牛羊不再啃食草木,候鸟迁徙栖息帮助‘播撒’树种,河滩上慢慢长成一大片天然的红柳林。”王学锋说,经过15年保护和治理,银河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芨滩:树绕湖泊 瀚海成绿洲
  8月11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
  站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万景台上眺望,一丛丛沙生植物正蓬勃生长,一棵棵乔木树冠相连,一汪汪绿水清澈见底。
  然而,70多年前,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的白芨滩还是一片荒漠,“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今天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了草木茂盛、水清鸟飞的美丽之所。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家治沙劳动模范、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局长王有德介绍说,据了解,白芨滩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奋斗、植树播绿,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构筑起一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20到30公里的“绿色长廊”,将沙漠推后了20公里,阻止了沙漠南移西扩,保护了黄河生态安全。
  2024年,宁夏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保障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