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法治方式为化解纠纷探索最优解
· 主动听取回应企业司法需求
· 透过数据看法治守护民生“力度”和“温度”
· 图片新闻
· 群众通过好路子提出好点子
· 最高人民法院慰问王佳佳法官家属
· 河南37岁女法官王佳佳依法办案却惨遭杀害
· 薪火相传讲好同心故事
· 守护正义的人更需要正义的守护

以法治方式为化解纠纷探索最优解
广州构建超大城市矛盾风险依法治理格局

( 2024-08-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群众遇到法律困惑怎么办?“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提供帮助;社会矛盾风险如何快速发现?“广州街坊”慧眼无处不在;居民对小区事务分歧太大如何解?“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民主协商机制推动化解……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不断探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举措,为基层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问题新问题提供最优解。
  “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一座实有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人的超大城市,面临的各类风险量大面广。”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太平表示,广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广州。2023年,广州连续6年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获优秀等次,被广东省授予地级以上市最高荣誉“一星平安鼎”。
制度引领
构建矛盾化解法治化格局

  2023年9月28日,南沙区金洲村5、6号厂房承租者正式将厂房经营管理权移交村委会,至此,一起历时两年多的矛盾纠纷圆满画上句号。此前,涉案厂房的承租者长期拖欠租金,因涉及分租业主众多,问题颇为复杂,一直悬而未决,村民为此集体上访。信访部门介入后,根据《信访事项受理工作规程》,指引村委会走法律途径,同时协调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最终法院判决厂房经营管理权移交村委会,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
  据悉,作为全国首批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地区,南沙区严格实施依法信访“路线图”“导引图”,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落地实施。
  广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注重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构建超大城市矛盾风险依法治理格局,以法治化方式定分止争。
  “在制度引领方面,我们侧重‘三个突出’。”该负责人对《法治日报》记者表示。
  首先,突出规划牵引强责任。2022年3月起施行的《广州市平安建设条例》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法定职责。实施《广州市法治社会建设纲要(2021-2025年)》,将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多元化解平台等多项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的工作方案》,提升矛盾预防化解能力。
  其次,突出法治主线树导向。一方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另一方面,促进法律服务便捷化,出台《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25年)》《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覆盖到村居一级,形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另外,突出机制衔接提质效。出台《加强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文件,推动形成和解、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衔接协调的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制度体系。强化效力衔接,制定非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规程、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实施细则等制度指引。建立健全联席调解机制,联动各方资源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
预防在前
全链条排查处置风险源

  “加装电梯后,我终于可以坐轮椅下楼晒太阳了。”家住黄埔区大沙街大沙北社区的梁阿姨对上门访问的社区工作人员感叹道。
  大沙北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该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较为强烈,但在费用分摊等问题上,居民分歧很大。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避免矛盾激化,社区经摸底调查,决定采用“七步工作法”(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推动工作。经过一年半努力,已成功加装电梯32部,解决了1500多户居民“爬楼难”。
  通过居民议事机制共同化解矛盾风险,是广州的特色做法。该市“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等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已全面推广,全市2817个村(居)实现议事厅建设全覆盖。相关机制推行以来,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5万余件。
  “我们坚持大抓基层、就地解决的鲜明导向,下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保障,不断增强矛盾纠纷基层吸附力,做到矛盾风险不外溢、不上行、就地解决。”广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通过风险排查、居民议事、群防共治等多种举措,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走在广州街头巷尾,不时可见“最小应急单元”的牌匾。最小应急单元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为主体,兼具风险排查预防、矛盾纠纷化解、参与应急处置等功能。
  据悉,实名注册的“广州街坊”超过67万人,2021年以来,最小应急单元协助处置突发事件1400余起。去年,最小应急单元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案例”。
  7月4日,广州召开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会,会议强调,要强化固本强基,抓实前端,严把关口,不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预防在前”理念,广州还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源头治理,针对涉众金融、房地产、劳动关系等八大矛盾易发多发领域,依法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同时,突出新兴领域风险综合治理,针对网约车、外卖等领域矛盾风险演变特点,采取强化平台监管、加强研判预警、建立行业工会等配套措施,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先行、依法监管”的预付费监管广州模式。
  为完善矛盾风险研判体系,广州创新“一本账”机制,将排查出的矛盾问题按照10大类87小类录入台账、列账管理。探索构建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测算模型,做到精确预测、精细预警、精准预防。
  “我们还以数字赋能,用技术手段强化矛盾风险管控。”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广州开发建成全市矛盾纠纷信息管理系统,全链条处置风险源,实现矛盾风险“网上控”。此外,开发广州政法舆情调度平台,全方位捕捉“弱信号”,实现舆情预警“掌上应”。
调解优先
创新打造枫桥式工作法

  1月31日,由广州市委平安办组织开展的2023年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评选活动揭晓,10个项目获评“十佳枫桥式工作法”,另有10个项目获评“优秀枫桥式工作法”。
  记者注意到,这些项目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保费争议联合处置工作法、化解问题楼盘矛盾纠纷“五专工作法”、轻微刑事案件纠纷“全链条”解纷法、社区改造“共同缔造”解纷法等。
  “这些工作方法,是我市各级各单位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围绕调解优先,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据介绍,在人民调解方面,广州实现全市镇(街)、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区)法律顾问兼任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两个全覆盖”。在诉前调解方面,完善诉源治理机制,不断降低万人成讼率。2023年,全市法院引入诉前调解案件40.4万件,其中成功化解24.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9.33%、40.15%;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6.7%,降幅居全省前列。为做强行政调解,广州设立了市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在基层建立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市区两级行政复议机构开设复议案件“全城通办、全域受案”。
  “实现调解优先,首先要让调解渠道既畅通又便利。我市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同时,不断强化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黄埔区综治中心,舒适的大厅、整齐的窗口十分醒目。据了解,该中心实现“受理、调解、仲裁、审判、情报、咨询、矫正”多功能合一,一楼大厅31个窗口可“一站式”解决最常见的18类问题。
  据悉,近年来,广州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做实市、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基层检察室等工作平台深耕一线,成为预防化解矛盾风险最坚实的阵地。如,增城区以镇街为主体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分流处置非警务矛盾纠纷,前端处置率达98%;黄埔区综治中心打通矛盾纠纷排、访、调、仲、诉一体化衔接,运行两年来接待群众来访达14万人次。
  为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广州落实综合网格治理机制,全市划分综合网格1.8万个,运行网格事项109项,配备网格员2.3万人,推动矛盾纠纷落“格”化解。

   
相关文章: